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136000)[摘要]以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发展趋势为论述基点,在阐述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的“耦合”现象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现代服务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体制性政策性约束等方面。

进而,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措施[中图分类号]F0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09)08-0057-03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现代服务业中的各创新主体对知识、信息、技术的学习积累和渗透发挥着重要作用。

[1]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基于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而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特征是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的主体。

没有现代服务业巨大发展的工业化就谈不上“新型”,新型工业化意味着经济发展要靠现代服务业“当家”。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发展趋势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

现代服务业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兴服务业及一部分“再现青春”的传统服务业,一般具有“三高一强”(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强辐射)的产业特征,主要包括金融、会展、文化、信息、物流以及会计、审计、评估、法律、代理等中介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战后至今,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已经使现代服务业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发展到了空前的水平。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

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目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趋势和特点:一是信息化。

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从传统文化到新兴文化产业形态、从传统商业组织到现代连锁超市、从传统银行到电子银行,无不体现了信息化的巨大威力和支撑作用。

二是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的发展及产业本身的特性使现代服务业从一开始就呈现出高度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三是规模化。

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服务产业开始走集团化或寻求战略联盟发展的路子,以取得在潜力巨大的新兴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四是品牌化。

现代服务业一般属高智力投入、知识密集型产业,其高受益、高增值主要来源于对所创造的知识成果(专利、技术秘密、服务特色、经营方式、市场形象、商标品牌)的独占性经营,因此,这些领域中的企业均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品牌的经营。

二、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的“耦合”现象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它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

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

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

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

因此,制造李颖洁[作者简介]李颖洁(1961-),女,吉林伊通人,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毛泽东思想概论。

2009年8月第31卷第8期当代经济管理CONTEMPOR AR Y ECONOMY &MANAGEMENTAug.2009Vol.31No.857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

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持续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

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三、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现代服务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是十六大对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诠释。

[2]然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大力发展的阶段,目前还面临着产业结构落后、技术水平低下、生态破坏严重等一系列难题,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环境决定了我们走传统工业化的道路,难以为继。

而在发展新型工业化中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与传统工业化相比较,新型工业化更加依赖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首先,新型工业化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路子,这将引起工业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强烈需求,推动现代服务业中的通信、信息、计算机网络服务、综合技术服务等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对于增强产业竞争力特别是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十分明显。

其中,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新型资本(主要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深化、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泛化,以及与制造业协同定位等支撑制造业的集聚与发展,进而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是一条良好的途径。

其次,服务资源对新型工业化的作用至关重要。

新型工业化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道路。

这意味着在工业的中间产品投入中,非再生性资源耗费比重将下降。

而再生性资源耗费比重将上升,导致第二产业对服务资源的需求相对上升。

金融业、保险业、物流业、商务服务、科研服务等行业将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次,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

在工业化进程中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目标。

这就要求就业和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服务部门发挥更大的作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所需的人力资源,主要靠培养和引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来解决,这对教育、科技、信息、文化等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的服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现代服务业存在着不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待解决一是发展滞后。

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结构也不合理,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传统服务业居多,现代服务业规模较小。

与国际上现代服务业相比明显不同的是,我国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商贸、餐饮、仓储等传统服务业上,而金融、电信、房地产、信息服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育明显不足,导致服务业仍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

发达国家服务业结构中,生产性服务比重较大,主要工业国达50%以上。

而我国生产性服务比重小,仅占28%左右。

二是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

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需求。

设计、生产、营销、配送、支持产品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

在制造业链条中,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

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制造业优势应在生产前的服务,即研究开发、人员培训、经营管理、会计服务、信息服务等领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服务,在生产后的服务,即物流、通信、仓储等能够实现其价值以满足最终需求的服务。

目前,我国产前、产后的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影响了制造企业的竞争力。

三是受体制性、政策性因素制约,整体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由于目前我国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如邮政、电信、金融)的准入限制,使非公有制经济很难进入,导致这些行业缺乏竞争,经营机制僵化,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服务业整体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运输、保险和技术咨询等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短期内难以有大幅度的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仍将维持一定的逆差。

现代服务业国际化水平低反过来又制约制造业的国际化。

现代服务业更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全球化的企业集团,使之无法与国际竞争。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促进工业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且能够改善工业发展环境,更为关键的是能够使现代服务业本身尽快适应国际产业分工新变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本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重要产业政策导向。

[3]目前许多地方,特别是大城市都在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并取得相应的成效。

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采取传统的推进一般服务业的政策手段和措施,甚至简单移植搞工业化项目的做法,结果往往导致事倍功半。

因此,要深入研究现代服务业的特点及内在性要求,积极探索其58发展的有效途径及对策措施。

一是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制造业产业竞争力。

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不断缩小,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只在制造环节下工夫,依赖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走为跨国公司“代工”的路子,发展战略上会受到很大局限。

因此,在我国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新兴服务业,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作为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二是要积极培植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加速经济增长。

传统服务业要提升,新型服务业则需要培植。

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是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因此,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必须与工业实现“捆绑式发展”。

随着世界逐步进入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单纯的加工制造业将逐渐失去竞争力,利润空间也不断萎缩,要突破这种局面,就应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服务业上来。

正确处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切实培育与发挥服务业经济牵引为、产业整合力与国际竞争力,有助于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一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

[4]三是要以产业协调发展为前提,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与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滞后,要合理定位布局,加快载体建设,加大内外资引进力度,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加快发展与新型城市化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