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他是无xiá及此,闻先生的书桌,(__ _)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报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无xiá()及此(2)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是“_________”,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3)辨析下列一组近义词,然后选择词语分别填在文中的空缺处。
A.零乱B.凌乱(4)文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科技说明文阅读(A)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从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成本的需要。
如制造业中智能机器人对生产流水线工人的替代、智能化信息系统对手工作业的替代等。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B)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认为:AI(人工智能)技术会升级换代,进入2.0时代。
它将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
30年后的AI2.0必将成为巨人。
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发,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地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
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另一个关于A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
潘云鹤认为,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
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怎样的改变。
AI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
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与AI共存的种种图景:当你在街上碰到陌生人时,系统会产生并处理数据,通过AI程序就能知道你对他的印象如何。
在医院里,AI分析Ⅹ光片的水准,比人类医生还要棒,这些智能机器还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到期检查,甚至在你尚不知晓的情况下采取防治措施。
(选自《读者》有删改)(C)人工智能也是一把“双刃剑”。
其有可能出现的场景是“机器排斥人工”。
比如,全球最大的12家投资银行里,最普通的研究人员平均年薪都有50万美元,如此令人羡慕的岗位也存在被替代的可能。
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互联网逐漸成为唯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看似变得多而自由,但其实由于人工智能的原因,垄断我们所要获得的信息也就变得容易了。
此外,人工智能的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2016年的围棋人机对弈中,谷歌设计开发的阿法狗与韩国的李世石对弈一局,所消耗的机器运行成本达到了3000美元。
而在此期间,人类对手可能只消耗了一碗石锅拌饭。
(选自微信公众号“失飞的纸飞机”有删改)2 . 下列对三则材料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成本的需要。
B.通过“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可以断言,未来学生的文化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会大大提高。
C.目前,在全球最大的12家投资银行里,包括最普通研究人员在内的大部分岗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D.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别人无法掌控我们需要的信息,信息量将更加丰富,信息使用更加自由。
3 . 下列有关“人工智能也是一把双刃剑”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成本的降低。
B.AI(人工智能)技术会升级换代,进入2.0时代。
它将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
C.人脑和电脑直接联合工作,形成了“脑机混合”增强版智能,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无限提高。
D.“双刃剑”是指人工智能有利也有弊。
人工智能发展的危害就是有可能影响就业(机器排斥人工)、垄断信息、运行成本高企。
4 . 根据原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到那个时候”指30年后,起限制作用,明确了具体时间和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B.本选文重点说明“人工智能”发展的美好前景。
C.AI的能力无可估量,也许有一天,人类会被“AI”完全控制,世界将变得更为秩序井然。
D.“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怎样的改变。
”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经历的“最后一课”王火上中学时,语文课本里有小说家都德的脍炙人口的名篇《最后一课》。
这篇小说以普鲁士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课时的见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想不到,在抗日战争中,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次日,我在上海租界的东吴附中读书,也经历了一次类似的事件。
一清早,我起身去上学。
外边,细雨蒙蒙,雨丝裹着寒意,天气阴霾。
空中像笼罩着一层灰色的烟幕。
弄堂里,东一簇人,西一撮人,互相在谈论转告着什么。
有人说:“公共汽车和电车都已停驶!”也有人在预测:“看来,日本兵今天要开进租界来了!”……在一种难以形容的纷乱情绪中我走进自己的教室。
宽大的教室里一共不过五个同班同学,我的好朋友俞伯良在,我闪身刚朝门口一站,俞伯良马上招呼我。
我没有回答,将手里的一叠用帆布带捆住的课本和练习本往课桌上一放,对着俞伯平叹了一口气,说:“唉,以后,不知道我们还能不能像以前一样上课呢!……”说着,内心痛苦,潸然想掉泪。
听我这样说,同学们有的叹气,有的露出愁闷和气恼。
俞伯良忽然拿粉笔在黑板中央端端正正写了四个大字“最后一课”!他一写,我心里更难过了。
有两个同学也在黑板上跟俞伯良一样,用粉笔加写了“最后一课”、“最后一课”……快将黑板写满了。
然后,其中一名叫吴玉书的同学突然哭了起来,抽搐着趴在桌子上耸动着肩膀呜呜出声。
他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
他这一哭,我泪水忍不住哗哗流下来了。
我正想着去安慰吴玉书,却听见站在窗口俯瞰下边南京路的俞伯良忽然高声大叫:“快看呀!东洋鬼子来了!”啊!日寇来了!进公共租界来了,“孤岛”彻底沦陷在日本帝国主义者手中了,在敌人的铁蹄下,更黑暗严酷的岁月来临了!正沉浸在痛苦中,忽然听到教室门响,有人来了。
我回头一看,不禁叫了一声:“啊!王老师!”我一声喊叫,俞伯良,吴玉书等也都转过身来,同声叫道:“王老师!”王老师弓着背,嘴里嘘着热气,冷得搓着双手,一本国文本夹在腋下,进了教室。
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军乐声仍在疾风暴雨般地传来。
王老师似乎听而不闻在讲台桌上摊开国文课本,用手扶扶眼镜架,扫视了一下坐在下边的稀稀落落的学生,说:“人来的很少啊!”忽然,看见了黑板上写的“最后一课”的字样,他突然背过身去,掏出一块破旧的白手帕来,用手扶住眼镜架,擦拭起眼镜来。
啊,王老师哭了!稍停,他回过神来,无限感慨地说:“是啊,是最后一课了!”他用桌上的粉笔擦将未写“最后一课”的地方擦拭干净。
在擦拭干净的地方,写下了“新亭对泣”四个字,说:“上课!大家翻到课本后边这一课,今天讲《新亭对泣》这一课。
”翻到103页,见课文一共选了两则《世说新语》上的故事。
《新亭对泣》是第一则。
课文极短,全文不过一百多字。
新亭对泣刘义庆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课堂里肃静无声,日本侵略军的军乐声已隐约远去。
又有七八个同学陆续来了。
他们迟到了,但一来就安心地坐下来听讲,都非常专心。
教室秩序从来没有这样严肃、安静过。
王老师痩黄苍老的脸上特别庄重,黑边眼镜下两只眼睛在放光,声音蓦然比平时洪亮了几倍,说:“西晋愍帝建兴四年,匈奴族攻破长安,西晋覆亡。
次年,琅琊王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开始了南北朝对立的局面。
当时,由北而南的士族官吏,一部分如闻鸡起舞的祖逖等是主张抗战恢复中原的,但多数只想偏安江南苟延残喘。
《新亭对泣》正反映了南下士族官吏截然不同的两种思想抱负。
周侯是属于叹气之辈的,王导是慷慨激昂有光复中原之志的。
对比鲜明!……”王老师慷慨激昂地说:“要抗战!要光复神州!决不做楚囚对泣!眼泪应当咽在肚里!把力量用到抗战上去!……”他讲的是课文,又好像讲今天的时局、今天的责任。
王老师讲完课文,掏出那块破旧的白手帕来,左手扶起眼镜架,右手用手帕去擦拭面颊。
我看到:两行晶莹的泪珠顺着老师的鼻梁正流下来。
教室里静得针尖落地也能听清。
老师在啜泣!一刹那间,我也泪流满面了。
同学们都落泪,年纪最小的吴玉书又伤心地趴在课桌上哭泣起来了。
哭泣了短暂的一会儿,王老师止住了眼泪,说:“同学们,也许今后我不会再来教你们的国文了。
谁知道会不会派日本人或汉奸来给你们进行奴化教育呢?但你们只要记得曾经有一个58岁的国文老师给你们上过这样一堂课,那我也算没有白教你们这些学生。
”我心里火辣辣的发热,真想上去热烈拥抱老师呀!战争和刀枪能毁灭许许多多东西,但不能毁灭美的思想、美的人和事,侵略者能用铁蹄占领中国的土地,但他们想征服中国人的心那是妄想!王老师要下课走了。
他用粉笔擦擦去了他写的“新亭对泣”四字,但仍保留着黑板上所有的“最后一课”字样。
用一种依依不舍的声调说:“同学们,再见!下课!”所有学生,一同肃然起立,向老师恭敬地鞠躬,目送着王老师走出教室。
时光流逝,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但我所经历的“最后一课”,印象始终新鲜。
当年所尊敬的老师一定早已作古,当年的同学也都不知身在何处。
但看到我们的祖国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每当回忆起这些辛酸痛苦的往事时,就更有一种无比的欣慰充塞心头。
摘自《王火散文集》有删减5 . 给加点字注音。
①阴霾(________)②潸然(________)③蓦然(________)④啜泣(________)6 . 文章开篇从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写起,有什么作用?7 . 前文描述了上课时,老师将未写“最后一课”的地方擦拭干净,写下了“新亭对泣”四个字,而结尾又写到老师擦掉自己写的“新亭对泣”,留下了同学们写的“最后一课”的字样,体会一下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8 . 文章结尾处作者写道“每当回忆起这些辛酸痛苦的往事时,就更有一种无比的欣慰充塞心头A.”句中的“辛酸痛苦”和“欣慰”各指什么?三、句子默写9 . 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