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数学的阅读能力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数学思维
人们习惯性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行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总认为只要记住公式,法则就行数学是一种语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
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片面的。
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数学离不开阅读
许多学生自学能力差,认为数学阅读很难,许多老师也认为阅读教学很难把握,这是由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决定的。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但数学符号往往内涵丰富,具一定的抽象性,这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难度.如把一个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内容;把用符号语言或图式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文字语言的形式,及把文字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符号或图式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定义或定理等。
二、在课堂中培养阅读
(1)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有些教师常在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打开课本,学生也只有在作业中碰到问题时才翻开数学课本,缺乏数学阅读的习惯. 这种状况减少了学生与数学教材接触的机会,有时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有助于个别化学习。
(2)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阅读指导策略,很少有学生会把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
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几点建议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是否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为了更好地体现应用数学的意识,文中例举黄金分割在拍照、优选法中的普遍应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魅力,然后提出“为什么是0.618”时,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激发子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
(1)“扶读”阶段,提纲挈领
对于一些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让他们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编拟出阅读思考题与提纲,让学生在提纲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学生在阅读教材中才会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思考,才会伴随着大脑的思考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并努力去探索,因此,在课内安排十分钟的阅读是完全可行的。
(2)“解读”阶段,咬文嚼字
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①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反复阅读.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本身的逻辑严密性,要求学生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也不能一扫而过,而要反复、仔细阅读,分清步骤.②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读与写相结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③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示范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⑤重点的内容教师应注意边读边讲边练.上海育才中学就采用“读读、汉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法.边读、边讲、边练可以巩固深化通过阅读所得到的知识,而且可以检验阅读理解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练后的说是必要的,因为,说是阅读后的反思与提升。
(3)“放读”阶段,融会贯通
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选择阅读内容时,除了选择学
生通过阅读能理解、掌握的内容之外,重点放在设计问题或学生提出问题加以探究、应用上,以达到教学的整个目标,从而使学生真正能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阅读方法后,教师可从阅读——节、一段扩大到一章、一本书;从阅读教材的知识延伸到阅读课外的知识;从教师的指导到放手让学生阅读自学.这样就能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过渡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逐渐转变为自学能力了.因此,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及时反馈,促进交流
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阅读学习后,应该指导学生带着阅读中的体会与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
4、拓展内容,培养习惯
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无穷的数学美.此外,无论阅读课外数学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
数学学习指导读物,还是以中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期刊等,对于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不可或缺.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志明.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激发.丹东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2] 李树臣.新一代社会公民的数学素养与培养.数学教师,1997年03期.
[3] 王汉方.中国古代数学的瑰宝----杨辉三角.数学通讯,2000年12期.
[4] 丁兆稳.情商培养与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月
刊,2001年11期.
[5] 张雄.数学美与数学教育.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年22期.
[6] 杨社平.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初中教学质量.中学数
学,198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