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指导书编写教程
作业指导书的日常维护管理要领
• 作业指导书必须放置到生产现场,便于取拿方便; • 现场管理者(班长、技术人员)每班必须按照作 业指导书规定的内容对生产现场实施监督管理, 对不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实施操作的,及时进行 纠正; • 按照作业熟悉度管理要求,对作业人员实施岗位 作业熟悉度的管理,每月考评一次,考评结果张 贴到生产现场; • 鼓励达到岗位操作熟悉度优秀作业人员实施多工 位操作演练。
作业指导书的日常维护管理要领
• 培训、考试要不定期反复进行,避免写归写、做 归做“两张皮”; • 岗位实施改善后,要及时修订作业指导书,并按 照验证→培训→纳入管理的方式重复实施。
常见误区
• 将作业指导书作为应付检查的需要,根本不管其 是否正确,是否具有操作性; • 将作业指导书作为办公室内完成的作业,不深入 生产实际,仅凭经验编写。其实作业指导书编写 必须坚持来源于现场,然后指导现场的原则; • 张贴到生产现场就完事,培训、日常管理“走过 场”; • 认为只是岗位作业人员按此操作的事情,忽视管 理人员自身的责任。 作业指导书张贴到生产现场其实主要并不是 给作业人员看的,而是主要给管理人员看的,是 管理人员实施生产现场监督管理的需要。
作业指导书的作成要领
同时进行动作 缩短动作的距离 使动作轻松 凡是不符合上述四原则要求的作业要素,即 为改善对象。 • 将分解完成的作业要素,按照公司规定的作业指 导书格式,用书面(文字、图表)形式表述出来, 必须做到: 以作业者为第一人称的视角去编写文件,强调 “我”在本岗位应该怎么做;
编写作业指导书目的
• 改善需要 岗位设置、岗位作业安排是否合理,完全可以通 过对作业指导书编排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对岗位非增值的作业过程,可以不间断、持续地 进行改善。
作业指导书的作成要领
• 到生产现场观察作业过程 观察作业者的作业过程,反复进行评估,对作业 者的不良操作进行“纠错”; 使用数码相机将作业者的作业过程拍摄下来,组 织班组长、作业人员反复“纠错”;直至公认合 理为止。 • 对数码相机拍摄的作业过程进行研究,实施作业 要素分解: 将岗位一连串的作业过程按相对独立的作业要素 实施分解; 作业要素分解贯彻动作经济四原则: 减少动作次数
作业指导书的验证要领
对不合理之处进行修订; • 重复上记验证过程,确认所描述过程与操作过程 一致后,定稿报批、正式发行。
作业指导书的培训要领
• 到生产现场去,编写人员自己试着按作业指导书 的操作过程进行操作,演示给作业人员看; • 边做边讲,将作业要点说给作业人员听,让作业 人员充分了解; • 作业人员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实施反复演练, 逐步提高作业熟悉度; • 由部门上 岗;
常见误区
• 将作业指导书与工序卡混淆,作业指导书一定是 针对作业工位编写的。 • 一劳永逸。认为作业指导书编写完毕就万事大吉, 其实是应与时俱进的,岗位持续改进后,要立即 修订作业指导书。
THE END
作业指导书编写指南
汽车事业部
2009· 12月
• • • • • • •
编写作业指导书目的 作业指导书的作成要领 公司作业指导书标准格式 作业指导书的验证要领 作业指导书的培训要领 作业指导书的日常维护管理要领 常见误区
编写作业指导书目的
• 培训需要 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作业指 导书就是培训的依据; 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作业指导书理论考试、实作考 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即使是老师傅,只要从事本岗位工作,概莫除外。 • 管理需要 现场出现技术质量问题,一定是管理问题; 管理者实施现场监督管理,必须有依据; 作业指导书正是管理者实施现场监督管理的依据。
作业指导书的作成要领
针对本岗位的全周期作业过程进行描述; 尽可能排除浪费、不均匀、不合理,采用安全、 简便、快速、正确以及有效率的作业方法; 在不影响质量、产能、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尊重 现场作业者的操作习惯; 本岗位必须规定作业顺序、作业量(时间); 将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的现场问题处置经验纳入 到作业文件的作业要素中去,使之成为这是“目 前最经济的作业方法”;
公司作业指导书标准格式
• 参考作业指导书样本
作业指导书的验证要领
• 作业指导书编制,必须坚持来源于现场,然后指 导于现场的原则;因此,作业指导书作成后,应 在生产现场反复进行验证,确认其符合生产现场 的操作实际; • 验证要领: 将文件拿到现场,由编制人员按照文件规定的顺 序实施演练,发现与生产实际的异同点,整理成 书面记录; 针对异同点,组织相关人员讨论,确认最佳作业 方式,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