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结构动力学》-第十一章-结构动态特性的灵敏度分析及动力修改讲解
《结构动力学》-第十一章-结构动态特性的灵敏度分析及动力修改讲解
0
i
0
0
K
2 i0
M
i
0
K
0
2 i0
M
0
i
2i0
i
M
0
i
0
0 (7)
将式(5)式代入(7),然后左乘以
T
j0
,并考虑到式(3),可得
T j0
另有两种称为半灵敏度的定义:①应变量的变化/自变量 的相对变化;②应变量的相对变化/自变量的变化。
§11-2 基本原理
系统运动微分方程为:
M 0 X0 K0 X 0 0 (1)
各阶固有频率和相应的模态向量为
120
2 i0
2 20
i i0
A A
U
e i0
Ti
2 i0
e 0
Uie ─单元(节点)e的第i阶模态势能增量;
Tie ─单元(节点) e的第i阶模态动能增量。
敏感位置取决于桁杆单元的模态动能和模态势能。
5、梁单元的灵敏度分析
梁单元的灵敏度
i
i0
1
2 i0
Ae
另一方面,即使有限元模型置信度很高,但随着机械设备向 高速化、轻量化、大型化、复杂化方向的发展,人们不可能 一次设计出高质量的产品,而必须对结构作优化设计,即要 多次修改设计(有限元模型),进行重分析和计算,直到产 品的动特性达到满意的要求。这就是动力修改的问题。
结构动力修改具有两方面的工程含义:一是计算模型的修 改,二是结构的动力修改。前者是用从模态试验中获得的 结构模态参数测试数据(作为基准)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 正,以获得置信度较高、能准确反映结构动态特性的数学 模型。
i i0 i
i i0 i (4)
n
i ij j0 (5)
j 1
K i2M i 0 (6)
将式(4)代入式(6),展开后略去二阶及二阶以上的小量, 并考虑到
K0
2 i0
M
K
2 i0
M
i0
ij
2 j0
2 i0
2i0iij 0 ( 8)
ij
0 1
i j i j
当i=j时,有
i
i0
i0T
K
2 i0
2i20
M
i0
( 9)
当i≠j时,有
ij
0 10 20 n0 (2)
2 n0
0 T M0 0 I
0T
K0 0
2 i0
( 3)
若:
K K0 K M M 0 M
1 2
ms
s 2 xi
s2 yi
s zi
2
Ti0s
2 i0
Ts i0
为原结构节点处的第阶模态动能。
对某阶模态而言,哪个节点的模态动能大,哪个节点 即是质量修改的敏感节点。
2、节点加弹簧灵敏度分析 经过推导,可得节点加弹簧灵敏度
i i0
K s Ks
Ae
U
e A
T
e
J
e x
J
e x
T j0
K
2 i0
M
2 i0
2 j0
i0 ( 10)
为了求 ii ,可令
iTM i1 ( 11)
将式(4)、(5)代入式(11),并考虑到式(3),可得
ii
1 2
i0
T
M
i
0
( 12)
1、点加质量灵敏度分析
经过推导,可得点加质量灵敏度
第十一章 结构动态特性的灵敏度分析及动力修改
§11-1 引言
由于力学上的假设、简化处理等,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往 往与实际结构有着一定的差距:如质量阵中不能确切反映 惯性力的分布、各构件(单元)间的联接、边界的约束条 件、阻尼情况等,都与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相符;
另外,计算机容量和运算速度,也限制了单元的过细划分 和自由度数的设置。这就使结构的动态特性计算精度不够, 从而必须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
后者则包含正、反两方面的问题,正问题是指:若对结构 作了小改动,在原结构模态参数已知的条件下,如何快速 有效地获得改动后的结构模态参数。
反问题是指:若原结构动态特性不合要求,如何修改结构 物理参数及确定修改量,使其动特性满足给定的要求。
为了有效地进行结构的动态设计与修改,人们必须了解哪 些物理参数对结构的动特性影响较大(也就是说研究结构 的动特性对这些结构参数的敏感程度)。
比如在结构上何处加质量、何处加弹簧,在哪两点之间加 杆,如何改变单元刚度(几何尺寸、形状等)等,使结构 某些指定的模态参数变化最大。这就是所谓的结构动态特 性的灵敏度分析。灵敏度分析理论为人们有目的的修改结 构指明了方向,从而优化设计、减少费用、缩短设计周期、 提高效率。
灵敏度定义:①应变量的变化/自变量的变化;②应变量 的相对变化/自变量的相对变化。
Ks
2i20
s ri
对每个节点S,哪个方向的模态线位移最大,哪个方向就是 该点所加弹簧的方向;对某阶模态,哪个节点的模态线位 移大,则哪个节点即是点加刚度修改的敏感节点。
3、两点间加杆(弹簧)的灵敏度分析 两点间加杆(弹簧)的灵敏度
i i0
E A L
1
2i20
1 L2
Lr
rx,y,z
i rn
i rm
2
L2
2E
2 i0
i rj
2
jm,n rx, y,z
哪两点间相对位移大,则在这两点间加杆最灵敏度
4、桁杆单元灵敏度分析
桁杆单元的灵敏度
i
i0
1 2
ms
s 2 xiຫໍສະໝຸດ s 2 yi s 2 zi
式中:m s
为在节点处所加的质量,
s xi
、
s yi
、
s zi
分别
为原结构第i阶模态在节点处的x、y、z方向线位移分量。
定义相对灵敏度:
i i0
ms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