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河南省开封市 08-09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注意事项:1.第 I 卷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考生交卷时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 20 分)一、( 8 分,每小题 2 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厮守蟊贼汗涔涔举案齐眉B.赫免典故太古篆残羹冷灸C.汤镬揣摹檠弓弩蜗角虚名D.贤慧嗣位当罪愆燕侣鹰俦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美国外交学会专家评论,今年是美中关系正常化30 周年,美中交往理应礼尚往来,....加强合作,提升双边关系,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B.辛弃疾的《水龙吟》虽然用了好几个典故,但却没有“掉书袋”之嫌,让人觉得都是信手拈来,达到了化典入词天衣无缝的境地。

....C.高中课改带给课堂的变化显而易见,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角;在现场会上,他们精彩的讲解演说博得全场振聋发聩的掌声。

....D.当台湾绿营对马英九两岸政策提出质疑,表示不信任时,有识之土指出少数人打着冠冕堂皇的幌子,贩卖的还是台独的私货。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阅读古代戏曲作品,你会发现,那种用曲词和说白相结合表演故事的形式,具有多么独特的艺术趣味是显而易见的。

B.到了20 世纪中后期,有不少中外人士尝试从新的角度认识、解读莎士比亚,这也印证了其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不朽的生命力。

C.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只要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则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

D.端午到了,商家抓住商机大搞促销,鲜花礼品篮不仅外观漂亮,价格也实惠,零售价一般不超过三四十元左右。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阅读经典作品,,,,,,,思考,是我们接近大师的重要途径。

①如何表达他们的思考②从大师那里汲取精神力量③所以我们要把阅读的层次再提高一点④目标是进入大师的精神天地⑤努力把握经典作品的思想精髓⑥体察与探求大师是如何思考A .⑤②①⑥③④B .②③⑤①④⑥C.⑥⑤④①③②D.④②③⑤⑥①二、( 6 分,每小题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 题。

人类形成的时候语言就开始萌芽了。

人类成为万物之灵的主要条件是发展了语言。

语言扩大了脑袋对信息的记忆量,便利了把信息提炼成为知识。

利用知识支配环境。

语言是最基本的信息承载体。

文字、传声技术和计算机提高了语言的传播功能;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扩大了语言的流通范围。

一万年前开始了农业化,采集改进为耕种,狩猎改进为畜牧,个体觅食改进为集体生产,流散栖息改进为屋宇定居。

于是,物质生活之外发展了文化生活。

农业化的一万年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五千年是口语生活时期,只有听觉信号的语言,没有视觉信号的文字,这是“单信号” 时期。

后一阶段五千年创造和传播了文字,进入听觉和视觉并用的“双信号”时期。

许多民族创造过原始文字。

只有极少几种文字达到能够完备地按照语词次序记录语言的成熟水平。

最早达到成熟水平的文字是五千五百年前西亚两河流域的钉头字和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圣书字。

在东亚,文字的成熟比西亚和北非晚二千年。

三千三百年前中国的甲骨文是已经释读的最早汉字。

在美洲,文字的创造更晚,中美洲尤卡坦半岛的马亚文从创始到今天不到两千年。

跟甲骨文相同的时代,地中海东岸从表意兼表音的文字中发展出纯表音的字母。

字母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经过了两千年的孕育发展然后诞生的。

比拨罗字母是已经释读的最早字母,它向四方传播,经过不断变化,成为今天全世界的各种字母文字。

文字使眼睛帮助耳朵,把难于传久和行远的声音,变成可以留给后世和送到异地的符号,打破了语言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只有母子传授的口语教育时代过去了。

师生传授的文字教育时代开始了。

造纸术和印刷术使文字记录大量增加。

图书馆出现了。

图书馆扩大了人类脑袋的记忆容量,把脑袋储存不下的大量知识储存到千千万万本书籍中去。

从此,人类多了一种学习和应用文字的脑力劳动。

文字把模糊的传说写成明确的历史。

有历史记录的社会被称为文明社会。

文字和文明几乎成了同义语。

今天世界上已经没有不用文字的国家,但是还有以万万计的文盲,他们落后于历史五千年。

开始于三百年前的工业化,使人类的语言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

工业化时期的语言生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两百年,主要特点是确立和普及国家共同语。

第二阶段一百年,主要特点是发明、发展和推广传声技术。

工业化需要全民义务教育。

全民义务教育需要全国共同语。

普及共同语成为工业化国家的基础政策。

(节选自《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5.下列内容对文字的发明进行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A.在农业化的集体生产和屋宇定居的条件下,人类交流从只有听觉的单信号时期进入听觉视觉并用的双信号时期。

B.世界各民族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都创造过原始文字,不过只有极少几种文字达到了成熟水平。

C.人类在农业化一万年中的第二个五千年,创造和传播了用于视觉的交流的文字。

D.最早达到成熟的文字包括中国的甲骨文、西亚两河流域的钉头字、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圣书字。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跟甲骨文这种表意文字不同,字母是纯表音的文字,因其便于传播,很快发展成为流行全世界的字母文字。

B.口语和文字的产生有先后之别;口语便于面对面交流,不便于传久行远,文字则打破了口语的时空局限。

C.文字催生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后者又使文字记录大量增加而产生书籍,从而扩大了人脑的记忆容量。

D.传说是模糊的,文字是明确的;文字把历史明确地记录下来,这也成为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

7.根据文中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A.语言是最基本的信息承载体,口语是人们之间最直接的交流工具,因此人际沟通的渠道只有首选口语。

B.当今世界范围内还有以亿计数的文盲,他们相当于落在历史后五千年,这意味着人类教育的任务还远未完成。

C.文字、传声技术和计算机提高了语言的传播功能,所以人们的交流就不存在什么障碍了。

D.使人类的语言生活发生变化的是开始于三百年前的工业化,那么可知农业化没有推动语言发展的能力。

三、( 6 分,每小题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0 题。

张衡,字平子,南了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算。

安帝雅..衡善学,公特征拜郎中,再迁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天,著《灵》、《算罔》,言甚明。

帝初,再复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年不徙。

自去史,五复。

阳嘉元年,复造候地。

以精成,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以篆文山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机。

外有八,首丸,下有蟾蜍,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在尊中,覆盖周密无。

如有地,尊振,机吐丸,而蟾蜍之。

振声激,伺者因此知。

一机,而七首不,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典所,未之有也。

一机而地不,京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至,果地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地所从方起。

政事,移于下,衡因.上疏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左右。

衡天下所疾者。

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而出。

恐其患,遂共之。

衡常思身之事,以吉凶倚仗,幽微明。

乃作《思玄》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河相。

国王奢,不遵典;又多豪右,共不。

衡下,治威,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收禽,上下然,称政理。

事..三年,上乞骸骨,征拜尚。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的解,不正确的一是()其才奇:以⋯⋯奇。

A .大将奇.B.安帝雅衡善学雅:高雅听。

..C.衡常思身之事:,划。

.D.事三年,上乞骸骨事:到工作。

..9.下列各包中加点的字。

意和用法不相同的一是()A .衡因上疏事因客至相如朗罪..B.遂乃研核阴阳乃幽武于大窖中..C.宦官惧其己何独眷眷于吉而使其不寿耶..地不廉君宣言,而君畏匿之D.一机而..10.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是()A.本文,但仍然完整地介了衡一生的主要、科技方面的史性献以及文学成就、政治表等,反映出他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

B.张衡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直径有八尺,由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象个酒樽,外面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装饰。

C.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个个紧张,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便没对皇帝说实话。

D.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还有很多豪门大户,和他一道胡作非为,张衡—到任就威风凛凛,整顿法制。

暗叶r 森知堪辱奸党分予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

第Ⅱ卷( 80 分)四、( 16 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甸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译文:(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苏轼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容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 1)行人砰论这首梅花到看不见梅.但通篇透露着报春的讯息。

你看到哪里写梅了吗?(2)“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写了什么?在修辞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1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4分)( 1)满地黄花堆积,,?守着窗儿,!,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2),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岑远目,,。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五、( 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17 题。

听,这滴水是生命的。

将滴水控制在一秒两滴的速度,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的我,年,健,朝气蓬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楚什么,来不及后悔什么,密密的日子就去了;稍慢了一些,就像中年的我,矜持,沉,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事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年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凝聚,像一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思的晶体,,丰,而后,“ ”的一声,落入耳膜,凝重,庄,地有声,像一句古代的誓言。

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

而后,一切又至于沉默的虚无。

你,一条波壮的史河,是由多少微弱而真的水滴成的呢?生命投入的河,如一滴水入无的汪洋。

世万物的程,又与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我常常无言以滴水的。

滴水工夫,地球上,抑或宇宙正演着多少出目呢?滴水之舟,究竟承多少的笑与泪,悲与喜,生离与死?一滴水,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也无法将一滴水永留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