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题库一,名词解释同源染色体:性太大小结构相同的染色体。
等位基因:位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点的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
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有多种等位形式。
杂交:不同生物个体的配子结合成合子的过程。
测交:为鉴别某一显性个体师纯合的还是杂合的,将其与隐性个体的杂交。
表型模写: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由另一种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这种现象叫做表型模写。
反应规范:在一系列环境条件下,由于发育可塑性,同一个基因型所表达出一系列连续的表型,这一系列连续的表型叫做反应规范。
上位效应:一对基因显性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作用,这种非等位基因间的抑制或遮掩作用叫上位效应。
基因互作:不同对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出现新的性状。
致死基因:导致个体或细胞死亡的基因称致死基因。
性连锁遗传: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伴性遗传。
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X连锁致病基因必然来自母亲,以后又必定传给女儿,这种遗传方式称交叉遗传。
携带者: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中,,某一未犯病的能将某一隐性致病基因遗传个后代的个体。
遗传干涉:在每一次发生单交换时,它的邻近也发生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这种现象称之为遗传干涉。
F因子:一条能转移的能独立复制的环状DNA分子,决定大肠杆菌的性行为的因子。
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单倍体:凡是细胞核中含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的称为单倍体。
共转导:即局限性转导,噬菌体只能传递供体染色体上原噬菌体整合位置附近的基因的转导。
杂种优势:是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
位置效应:在生物学中,由于染色体畸变改变了一个基因与其邻近基因或与其邻近染色质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它的表型效应也发生变化的现象。
操纵子:指包含结构基因、操纵基因以及调节基因的一些相邻基因组成的DNA片段,其中结构基因的表达受到操纵基因的调控。
顺反子:即结构基因,为决定一条多肽链合成的功能单位,约1000bp。
突变子:是DNA中构成基因的一个或若干个核苷酸。
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重组子(recon):两个突变位点之间可发生交换产生野生型的最小单位,即不能由重组分开的基本单位。
转座子:一段DNA顺序可以从原位上单独复制或断裂下来,环化后插入另一位点,并对其后的基因起调控作用,此过程称转座。
这段序列称跳跃基因或转座子点突变:也称作单碱基替换(single base substitution),指由单个碱基改变发生的突变。
可以分为转换(transitions)和颠换(transversions)两类。
转换:嘌呤和嘌呤之间的替换,或嘧啶和嘧啶之间的替换。
颠换:嘌呤和嘧啶之间的替换。
移码突变:在正常地DNA分子中,碱基缺失或增加非3地倍数,造成这位置之后的一系列编码发生移位错误的改变,这种现象称移码突变。
持续饰变:由于环境的连续影响而引起的表型改变,可以通过细胞质而连续传递好几代,不能隔代遗传,最终消失。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中性学说:(the neutral theory)认为分子水平上的大多数突变是中性或近中性的,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这些突变全靠一代又一代的随机漂变而被保存或趋于消失,从而形成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性变化或种内变异。
遗传漂变: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孟德尔氏群体遗传平衡定律:在一定条件下,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
条件:(1)在一个很大的群体;(2)随机婚配而非选择性婚配;(3)没有自然选择;(4)没有突变发生;(5)没有大规模迁移。
适合度(fittness):不同GT在同一种环境条件下存活的百分率。
适合度是个体生产能存活后代、并能对未来世代有贡献的能力的指标。
多顺反子:一个顺反子就是一个基因,多顺反子就是多个基因。
多顺反子见于原核生物意指一个mRNA分子编码多个多肽链。
这些多肽链对应的DNA片断则位于同一转录单位内,享用同一对起点和终点。
基因流:基因流是一个集合名词,它包括致使基因从一个居群到另一个居群或从一个亚居群到另一个亚居群成功运动的所有机制。
基因流的产生至少需要两个条件:1)某分类群存在至少一个以上的居群或亚居群;2)不同的居群或亚居群间有基因交流的机会。
近交系数:表示由近亲交配而个体基因纯合程度的数量指标,其定义是个体的等位基因来自共同的祖先基因的概率Barr小体:在哺乳动物体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此即为巴氏小体。
又称X小体,通常位于间期核膜边缘。
Turner综合症SRY基因: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指Y染色体上具体决定生物雄性性别的基因片段。
人的SRY基因位于Yp11.3,只含有一个外显子,没有内含子,转录单位长约1.1kb,编码一个204氨基酸的蛋白质。
拟等位基因(pseudoalleles):表型效应相似,功能密切相关,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又紧密连锁的基因。
它们象是等位基因,而实际不是等位基因。
基因转换(gene conversion):在同源染色体配对时,杂种DNA间的异常碱基对校正时,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从而出现基因不规则现象,称基因转换。
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是指两个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处或其附近断裂后融合成为一个染色体原噬菌体(prophage):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
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DNA称为原噬菌体。
它是繁殖和传递噬菌体本身遗传信息的一重要方式。
二、比较概念1、纯合体与杂合体答:纯合体又称同型合子或同质合子。
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所结合而成的合子,亦指由此种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
纯合体的同源染色体,在其对应的一对或几对基因座位上,存在着完全相同的等位基因,如AA、aa、AABB、AAbb、aaBB、AABBcc、aaBBcc等等,具有这些基因型的生物,就这些成对的基因来说,都是纯合体。
在它们的自交后代中,这几对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会发生分离。
杂合体又称异型合子或异质合子。
是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亦指由此种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
杂合体的同源染色体,在其对应的一对或几对基因座位上,存在着不同的等位基因,如Aa、AaBb、AaBbCc等等,具有这些基因型的生物,就这些成对的基因来说,都是杂合体。
在它们的自交后代中,这几对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会发生分离。
杂合体个体(杂种)在生活力、产量和寿命方面常比纯合体有优势。
2、转导与性导答:转导(transduction)由噬菌体将一个细胞的基因传递给另一细胞的过程。
它是细菌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方式之一。
其具体含义是指一个细胞的DNA或RNA 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性导(sexduction or F-duction):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
通常利用F…因子(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的性因子)来形成部分二倍体。
3、隐性致死与显性致死答:隐性致死就是导致隐性纯合体死亡,显性致死就是导致杂合体死亡。
4、表现度与外显率答:表现度就是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这种变化程度通过选择可以高也可低,此外饰变基因和营养、温度等环境因子也能使它的表现发生变化。
这个事实显示基因的表现效果不是绝对的,是可以随着环境条件、饰变基因的存在而发生变化。
外显率就是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预期表型的比率,譬如说,玉米形成叶绿素的基因型AA或Aa,在有光的条件下,应该100%形成叶绿体,基因A的外显率是100%;而在无光的条件下,则不能形成叶绿体,我们就可以说在无光的条件下,基因A的外显率为0。
5、交换值与重组值答:交换值(crossing-over value) 是指染色单体上两个基因间发生交换的平均次数.即重组型配子在总配子中所占的百分数,F1所形成的配子在基因型上不同于来自两亲的配子的比例即为重组值。
通常情况下重组值等于交换值,但交换值大于重组值,因为有偶数交换时,重组型配子不能表现出他们的偶数交换情况。
6、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答: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 inheritance):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1)特点①母系遗传:不论正交还是反交,Fl性状总是受母本(卵细胞)细胞质基因控制;②杂交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2)原因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②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不均等分配。
母性影响:正反交情况下,子代某些性状相同于雌性亲本,其中由于母体中核基因的某些产物积累在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使子代表型不由自身的基因型所决定而出现与母体表型相同的遗传现象。
7、不完全显性、镶嵌显性与并显性答:不完全显性:又叫伴显性。
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如果一对呈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两者相互作用而出现了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性状,即杂合子(Aa)的表型较纯合子(AA)轻,例如红花基因和白花基因的杂合体的花是粉红色,这是不完全显性。
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这种显性现象称为镶嵌显性,与共显性并没有实质差异。
并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杂合子的一对等位基因各自具有自己的表;8、普遍性转导与特异性转导答:普遍性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如转移的DNA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则称为普遍性转导. 在普遍性转导中,噬菌体可以转导给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
特异性转导就是局限性转导:在转导过程中,如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则称为局限性或特异性转导.局限性转导与普遍性转导的主要区别:1)被转导的基因共价地与噬菌体DNA连接,与噬菌体DNA一起进行复制、包装以及被导入受体细胞中。
而完全转导包装的可能全部是宿主菌的基因;2)局限性转导颗粒携带特定的染色体片段并将固定的个别基因导入受体,故称为局限性转导。
9、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答:质量性状指属性性状,即能观察而不能量测的性状,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那些性状。
1.多由一对或少数几对基因所决定,每对基因都在表型上有明显的可见效应;2.其变异在群体内的分布是间断的,即使出现有不完全显性杂合体的中间类型也可以区别归类;3.性状一般可以描述,而不是度量;4.遗传关系较简单,一般服从三大遗传定律;5.遗传效应稳定,受环境影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