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大网校《国际金融(第二版)》2016年3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人大网校《国际金融(第二版)》2016年3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国际金融(第二版)》2016年3月考试考前练习题一、简答题附:参考答案1. 简述外汇的概念及其特点。

解答: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这是狭义的外汇概念,它强调的是在国际结算体系中能够被普遍接受。

一般说来,外汇主要有三个特点:(1)必须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

即强调一个"外"字。

(2)必须是在国外能够得到补偿的债权。

(3)必须是以可兑换货币表示的支付手段。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货币,但不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都可以自由兑换和流通。

2. 现钞买入价与现汇买入价有什么区别?解答: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收进外币现钞以后,由于外币现钞不能在本国境内流通和使用,必须运送到国外变成国外银行的存款后才能用于支付,这其中将有一定的利息损失以及运输、保管等费用。

故此,外币现钞的价格就比现汇的价格低。

3. 简述国际储备的作用。

解答:国际储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的基本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对外支付能力;第二,充当干预资产,调节本国货币汇率;第三,信用保证。

4. 国际金本位体系的优缺点是什么?解答:在国际金本位体系下,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决定,金本位制度下的"三自由"将保证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波动维持在铸币平价和黄金运输费用所决定的黄金输送点以内,因此国际金本位体系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度。

这种稳定的固定汇率制度有力的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本位体系的缺陷从本质上来说是过分依赖于黄金,这主要表现在:①国际间的清算和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②货币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黄金产量的增长。

当黄金产量的增长无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时,就会使得国际金本位体系的物质基础不断削弱,直至崩溃。

二、计算题附:参考答案1.如果纽约市场的年利率为14%,伦敦市场的年利率为10%,伦敦外汇市场的即期汇率为GBPl=USD2.40,求3个月的远期汇率。

解答:2.4×(14%-10%)×3/12=0.024即美元贴水,英镑升水。

英镑3个月的远期汇率是GBP1=USD2.4242.某一时刻,纽约外汇市场US$1=FF7.1670-7.1685,巴黎外汇市场US$1=FF7.1705-7.1725,这时法国里昂财务公司从纽约外汇市场上购进US$100万,在巴黎外汇市场抛出,问该公司从中可套取多少利润?解答:解题关键是判断买入价与卖出价套取的利润为:100×(7.1705-7.1685)=0.2万法国法郎3.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实现了并轨,当时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价为USD1=CNY8.7。

1994年后,人民币汇价逐步上浮,到2000年2月14日汇价变为USD1=CNY8.2780,试分别计算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和美元的贬值幅度。

解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幅度是:%1.5%10012780.87.8=⨯⎪⎭⎫⎝⎛-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幅度是:%85.4%10017.82780.8-=⨯⎪⎭⎫⎝⎛-三、论述题附:参考答案1.试述欧洲货币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解答:欧洲货币市场始于欧洲美元。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冻结了中国存放于美国的全部资产。

前苏联及其他东欧国家政府为避免遭受同样的危险,遂将其持有的美元调至美国境外的银行,多数转存于伦敦,形成了最初的欧洲美元,但数量不大。

欧洲货币市场的进一步形成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1.英镑危机英国政府为稳定英镑,禁止本国银行向英镑区以外的企业发放英镑贷款,伦敦市场的金融机构转而将吸收的美元存款向海外机构贷放,促进了美元存贷业务的发展。

这是欧洲货币市场形成的肇基。

2.美国的跨国银行与跨国公司为逃避本国金融法令的管制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Q条例"规定了银行储蓄与存款利率的最高限,而西欧诸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自由变动,致使美国国内存款利率常常低于西欧,美国大批国内存款转移到欧洲货币市场上。

《M项条款》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美联储缴纳存款准备金,为逃避这项规定,跨国银行在国外吸收存款进行营运,也成为促使境外美元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美国为了缓解国际收支危机,于1963年7月对居民购买外国在美发行的有价证券要征收"利息平衡税",1965年为控制金融机构对外贷款规模颁布"自愿限制对外贷款指导方针",1968年颁布"国外直接投资规则",以直接限制有关机构的对外投资规模。

这些都促使美国国内的金融机构与大公司将大量资金调至海外,再贷向世界各地,促进了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

3.美国政府的放纵态度自1950年起,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就开始出现逆差。

1958年以后,国际收支逆差进一步扩大。

美国为缓冲黄金储备日益减少的压力,对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采取了纵容态度,促进了这一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

4.西欧一些国家实行倒收利息的政策20世纪60年代瑞士和原西德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对境外存户的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存款倒收利息,国际垄断组织及其银行为避免损失,且追求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升值的利益,遂将手中的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存于他国。

这就形成了欧洲瑞士法郎、欧洲德国马克等其他欧洲货币,欧洲美元市场逐渐扩大到币种更为广泛的欧洲货币市场。

5.两次石油提价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

两次石油提价使得石油输出国的美元收入大幅增长,而石油进口国则出现了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

大量的石油美元流向了欧洲货币市场,通过欧洲货币市场便捷的借贷渠道,为各国政府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提供了充分的资金资源。

6.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二次大战之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国际贸易竞争加剧,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跨国公司不断把自己的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种遍布全球的生产、贸易及其投资活动,需要日益增多的短期资金融通,也需要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调拨资金,同时还需要通过金融机构获得中长期资本以更新设备和技术。

跨国公司既为欧洲货币市场提供了资金来源,同时又为欧洲货币市场创造了繁多的业务机会。

从本质上来说,正是以跨国公司为典型代表的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推动了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与繁荣。

2.试分析比较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

解答: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基本稳定,国际贸易、国际借贷与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易于进行成本和利润核算,降低了对外经济交往中的汇率风险,推动了国际经济交易的顺利开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固定汇率制度的缺点主要在于:1.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杠杆作用。

汇率变动可以影响国际收支,因而,汇率可用于调节国际收支。

将汇率固定下来,自然不能发挥汇率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杠杆作用。

2.固定汇率制度可能会影响一国国内经济的平衡。

由于汇率政策不能发挥作用,当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时,只能采取紧缩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

3.固定汇率制度可能会引发货币投机。

固定汇率制度由于不能根据相关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及时对市场汇率进行调整,因此,有可能导致汇率的高估或者低估。

在国际游资充斥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今天,这种高估或低估会引发大规模的货币投机,从而在一段时期内引发国际汇率制度的混乱。

浮动汇率制度优点主要在于: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本国货币汇率相应下滑,从而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本国货币汇率相应上浮,从而刺激进口,抑制出口,这样,国际收支就平衡了。

2.可以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例如在一国经济萧条时,就没必要为了扭转国际收支逆差趋势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

3.减少了对外汇储备的需求,节省的资金可用于经济发展。

这是因为,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货币当局没有维持固定汇率制的义务,因而可保持较低的外汇储备水平。

浮动汇率的主要缺点在于:1.对贸易、投资、信贷等国际经济交易的顺利进行产生不良影响。

汇率的频繁波动使得这类交易难于核算成本和利润,增大了汇率风险。

2.助长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动荡。

汇率经常性大幅度的波动为那些希望通过预测市场行情而获取暴利的投机者提供了可乘之机,投机活动反过来又加剧了汇率的波动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3.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解答:1.无法解决的特里芬难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同时承担了相互矛盾的双重职能: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清偿力;保持美元的币信,维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

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对美元储备的需要,美国只能通过对外负债的形式提供美元,也就是保持国际收支逆差。

然而,如果美国国际收支长期逆差,美元就必须贬值而不能按照官价兑换黄金。

如果为了维护美元的币信,美国就应该保持国际收支顺差,而这会导致世界各国缺乏必要的国际清偿手段而降低生产和贸易的发展速度。

这种两难处境被称之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

2.僵化的汇兑体系不适应经济格局的变动布雷顿森林体系把维持固定汇率制度放在首要地位,成员国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才可以申请改变汇率。

事实上,各国改变汇率的次数极少。

尽管发达国家经济周期不同步,客观上要求各国采取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固定汇率制度把大家捆绑在一起,财政金融政策在国家间的传递畅通无阻,常常干扰一国实施独立的经济政策。

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各国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水平的差异,从而使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固定汇率制度难以维持。

这种僵化的状态违背了"可调整的钉住汇率体系"的初衷,矛盾的累积最终要冲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约束。

3.国际收支调节的效率不高,IMF协调解决国际收支的能力有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度下,虽然汇率是可以调节的,但因固定汇率的多边性而增加了调整平价的难度,并且汇价的波动只允许在平价上下1%的幅度内,从而使得汇率显得过于刚性。

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往往不得不采取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从而对国内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利用IMF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

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尽管IMF做了不懈的努力,但它并不能彻底、有效地协调解决国际收支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