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件(共67张PPT)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件(共67张PPT)


2、“两弹元勋”——
3、“党的好干部”—— ) 4、“人民的好战士”——雷锋
的良好开端
二、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的提出(1958年)
2、“大跃进”和
主要标志:


结果(危害):造成 (1958-1960三年经济困难), 1961年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三、建设成就
1、 2、新兴工业: :大庆油田结束了“洋油”的时代 、航天工业
四、模范人物
1、“铁人”——大庆油田工人(艰苦创业)
三、三大改造的结果
1、1956年底完成改造 2、意义:实现 立 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 ,进入 。
3、不足:后期过急、过粗、过快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年)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背景: 落后的农业国,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任务:
质和文化需要。 意义:
,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国内意义:开辟了
三、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 立的历史意 义
,中国结束 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真正成为 ,中国人民 从此站起来了,成为 。
壮大了 国际意义:
的力 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 和 被压迫 争取解放的斗争。
四、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的代表团到北京谈判
首席代表
西 藏 和 平 解 放
时间:
意义:
单元 主题
一. 二. 新中国的成 立和巩固 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
时间
课文
内容
4件事
发展阶段
1949-1952年 1-3课
过渡时期 1949-1956
1.
2.
建立社会主义 1953-1956年 4-5课 制度的探索 建设社会主义 1956-1966年 6 课 道路的探索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年 7课 8-10课
文 革 开 始
文 革 结 束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十 南四 方大 讲 话 ”
1-3课
1949-1952年 4件事
1-3单元 政治经济
4-5课
6 课
1953-1956年 3件事
1956-1966年 4件事
过渡时期 探索社会主 义道路时期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7 课 1966-1976年 1件事 8-10课 1978年至今 4件事
时间:

形式:组织分散的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参加农业 、手工业 . 目的: 性质: . . 。
阶段: .
年开始,
年高潮,
年结束
二、公私合营
对象: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先公私双方共同经营,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国家对资 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时间: 年。 ,过渡为完全公有制。
特点:通过
,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第 2课
最可爱的人
① 鲜, 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侵略朝 .(美军越过“三八线”, 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
导火线: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抗美援朝
参战原因: 把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江边,轰炸扫射我国东北
边境城镇,同时派美国第七舰队入侵
。)
② 经过:

. 年 月, 率领 入朝参战; 五战五捷,将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 年7月,美国(克拉克)被迫在 字,朝鲜战争结束 上签
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总复习
2015年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线索
( 全 曲 面 折 建 发 设 十展 年十 )年
转折
现代化建设新时 期(改革开放)
过 渡 时 期
十 年 文 革
两 年 徘 徊
1976 1978
(改革开放 步入新阶段)
1949
1956
1966
1992
新 中 国 成 立
三 大 改 造 完 成
.
战斗英雄:
.
(10月25日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第3课 土地改革
原因:
严重阻碍农村发展,农民受尽剥削, 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的公布 ,实现
时间:1950年《 内容: 废除
也有份地。

实施: 分批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地主 结果:
消灭。 国家的 年底全国 完成,农民获得解放。 被 ,为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1949年9月, 北平
①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 2.内容: 为国旗、以
.
为国歌,把北平 改名为北京,作为首都。
④采用公元纪年
3.意义: ⑦决定在天安门广场 。
二、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3件事
4件事 1件事 4个1 探索建设社 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 命时期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 4
3.
三.
建设有中国特 1978年 色的社会主义 开始至今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949~1953)
本单元内容上承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下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的探索,是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政权的巩固时 期。 所涉知识点 筹建新中国:一届政协,开国大典 巩固新政权:和平解放西藏,土地改革,抗美援 朝
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翻身成了 的主人。大大解放了 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53~1956~1966~1976) 本单元内容是上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下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段历史。这一时期是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所涉知识点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 条件:经济恢复,国民经济根本好转 原因:工业落后 基本任务:集中发展 ,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 工业、农业和商业,培养建设人才 执行时间: . 成就: 工业:三个第一、鞍钢 交通运输业:三条通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 工业基地:东北形成、沿海加强、华北西北新建 结果: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时间: 名称:《 年,第一届 》 通过
内容: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 路,一切权力属于 .
性质:第一部 的宪法
的宪法真正反映
.
第5 课
指我国在 的.
三大改造

对 ,即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变革。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原因:土改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 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届人大、 . 。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开端—— 失误——总路线、 严重内乱:“ ” 、 。 。
这期间有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探索经验,比如“八大” 前后一年多的探索和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的探索, 使社会 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有错误及惨痛的经验教训, 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