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民族团结中宁二中王绍燕第11课民族团结.ppt教材分析:《民族团结》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
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
这一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发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对此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
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学习中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历史知识,训练学生识图的能力,并激励学生即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中,训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合作、交流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材中几幅插图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及突破: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教学难点及突破: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考虑。
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初二学生难以把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历史上各民族友好交往、共同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斗争的资料,对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感性认识。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从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入手,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讲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教学方法:1、对比法本节讲各民族共同发展时,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前后藏族生活的图片,进行对比,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体会民族政策的优越性。
2、列举法通过列举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使学生体会党和政府对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视。
3 讨论法对民族区域制度进行讨论,加深对其内容和意义的认识。
4.提问探究法。
5、材料归纳法。
6、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1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自制多媒体课件,包括《中国民族分布图》,部分图片,歌曲《爱我中华》、《大中国》,视频资料《那达慕大会》等。
2 学生自己找一些外出旅游的照片3 请同学们收集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艺术的资料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高阅读分析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课前导学:1.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生活着55个少数民族。
请同学们动手收集反映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艺术的资料,我们在课堂上将要开展一个民族知识竞赛。
2.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在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近代各民族在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作出了什么贡献?请同学们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3.我国在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你知道实施西部大开发包括哪些省、市、自治区吗?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点的项目?工程进展如何?4.孔繁森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请同学们收集整理他的先进事迹在课堂上讲一讲。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首先,我们来进行一个民族知识小竞赛。
(观察课件出示的图片,思考回答)看来同学们对少数民族的知识了解的还真不少。
那我再给大家出一道题,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政策呢?讲授新课:板书: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提问:(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
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
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
这是大杂居。
小聚居表现的很明显。
(举班级的例子。
班级绝大多数同学是汉族,请问班级里哪位是少数民族同学?你知道你们民族主要聚居在什么地方吗?)这种分布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的。
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6。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你能举出历史上一些关于少数民族英雄的故事和少数民族人民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所作的贡献么? 成吉思汗、忽必烈、努尔哈赤、左宝贵等。
南北朝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敕勒歌》和《木兰辞》等小结: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少数民族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学生列举一些我国历史上民族问题处理得当,民族大团结和大融合的故事;再举一些关于我国或他国历史上由于民族问题没有处理好而出现分裂或动乱的例子。
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出现了国泰民安、民族团结的局面;元朝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激起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小结:因此,解决好民族问题至关重要。
阅读教材,找出教材是如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出表述的?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教师强调: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特点: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做主。
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指导下,我国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几个?它们的名称叫什么?学生根据地图指出并给学生1分钟时间记忆这五个省级自治区。
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实行这种制度,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如何体现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学生回答:这在我国的宪法中可以体现。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
我国的1954年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由此可见。
(P57)师: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既有利于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的结合,又有助于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感情的结合。
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就因为如此,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以来,我国各民族关系融洽,在向共同发展的道路上迈进。
下面我们来学习,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下,我国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板书:二、各民族共同发展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因此建国后我国首先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提问: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是什么时期修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学生观看川藏公路图片)看这条川藏公路,蜿蜒于群山之间,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它们为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民主改革西藏前实行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毫无人身自由,可以被农奴主买卖、或赠送给别人,他们的后代仍是农奴);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如鄂仑春族)。
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一下跨越了几个社会历史阶段。
(播放《西藏民主改革》的影片。
1961年改革完成,百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主要是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如毛纺、皮革制造等等。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传统产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展示“蒙牛”产品的商标)提问:这是哪个企业产品的商标?蒙牛乳业集团在哪个省?蒙牛乳业集团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超速发展的神话。
从1999年创立到现在,仅仅5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一位。
2004年12月3日,蒙牛又做出一项惊人之举──花2亿元在呼和浩特建起了一个蒙牛澳亚示范牧场。
这个牧场将欧洲式、美洲式、澳洲式、亚洲式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集于一体,简直就是个“牧场联合国”。
目的就是要使中国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快速实现与欧美发达国家百年经验技术的接轨!这是推动中国乳业发展的大事。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少数民族地区也紧跟开放的步伐,广西的北海市被列为国家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呼和浩特、银川、西宁、贵阳被国家列为内陆开放城市。
在这些地区国家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提问: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国家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提问:西部大开发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为什么实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点的项目?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