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的基本原理
一、精益生产概述
1
理念准备:精益企业
• 精益思想起源与对丰田生产系统的研究, 人们对其内涵的认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 精益思想在今天已经远远超越了批量制 造领域,被应用与企业的几乎所有管理 领域(制造、研发、品管、物流、甚至 一般事务管理流程),即使在单件生产 模式中,也已经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理念准备:精益企业
18
精益生产追求的目标
一、基本目标
工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因此,最大限度地获取利 润就成为精益生产的基本目标。
二、终极目标
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永无止境地追求“七个零 ”
(1)“零”转产工时浪费(Products•多品种混流生产) (2)“零”库存(Inventory•消减库存) (3)“零”浪费(Cost•全面成本控制) (4)“零”不良(Quality•高品质) (5)“零”故障(Maintenance•提高运转率) (6). “零”停滞(Delivery•快速反应、短交期) (7).“零”灾害(Safety•安全第一)
5
大规模生产模式产生的时代、成 因、背景
• 时代:产生于美国20世纪一二十年代 • 成因:有一个巨大而需求统一的国内市场 当时工业中已应用了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背景: 美国模式的七个特征:互换的零件 专用的机器 对供应商的信任 以生产过程为中心 劳动分工 熟练的工人 灵活性和持续性的技术改进
“那里的生产体制还有些改进的可能”
10
日本不适合大量生产
国内市场很小,汽车需求种类多而复杂 日本的劳动力问题 日本经济缺乏资金和外汇 世界市场竞争激烈 日本汽车工业的政策
11
精益生产的威力
通用弗雷民汉厂 • 非直接生产工人过剩 • 大量库存 • 高返修率 • 劳动力生产积极性低 丰田高冈厂 • 无非直接生产工人 • 零库存 • 零返修率 • 节奏紧张、目的明确
惟有丰田汽车例外,仍然获得了高额利润 丰田公司一定有一种抗拒风险的强有力的 方法
17
精益生产的发展历史
精益生产又被称之为不做无用功的精干型生产系统,从直
观上看精益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了人力、设备、空 间的浪费,生产的组织利用了准时化、单件流、全员品质
管理和全员设备维护等方法减少了缓冲区域。
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 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同 时它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产就是决心追 求完美的历程,也是追求卓越的过程。
• 福特公司自1909年福特开始生产T型汽车 • 1910年:单车生产时间:12小时28分钟; • 单价: 950美元 • 1924年:单车生产时间:93分钟 • 单价: 290美元 • 销售量: 125万辆
9
丰田汽车公司的困境
1949年,丰田公司面临困难
1950年,当时的日本工程师丰田英二到 美国底特律的鲁奇工厂取经
整整落后40年
15
美国和丰田汽车生产历史比较
美 国 -1950年美国工业劳动生 产率是日本的8-9倍 丰 田 -1950年汽车制造业的差距 至少相差10倍
32年后-1982年
-每年人均生产汽车11.5辆 -每年人均生产汽车54.6辆
16
超常规的、革命性的生产方式
-1973年秋爆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世界 性经济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 世界上所有工业国的生产力增长都出现 了减缓,日本经济出现了零增长
12
指标比较
通用弗雷民汉厂
每车总装时 修正后的每车总装 时 每百辆车总装缺陷 数 每车占总装面积
丰田高冈厂
40.7 31 130
18.0 16 45
8.1 2周
4.8 2小时
13
平均零件库存
精益生产的发展历史
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汽车项目组织了世界上14个 国家的专家、学者,花费了5年时间,耗资500万美元,对 日本等国汽车工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后总结出 来的生产方式,在日本称为丰田生产方式。
3
概要:精益思想的核心概念
• • • • • 价值 价值流 流动 拉动 不断改善(追求尽善尽美)
4
精益生产的起源
背景:大量生产方式的兴起
亨利· 福特的革新性制度 大量生产方式的关键-----零件的互换性 移动的总装线的产生 底特律的海兰公园工厂 1955年大量生产方式进入全盛时期
19
三种生产方式特性比较
6
大规模生产模式的特征
内容 生产组织 目标 流水线式生产 • • • 手段 可互换的零件 专用的机床等加工设备 熟练工人的专业化分工
生产目标
低成本
• • • • •
• • •
产品标准化 规模经济 生产过程的操作效率 满负荷生产 基于生产确定供应 基于生产推动销售
专业化管理人员 按管理职能分工 建立多层次组织机构
生产控制
对业务活动的控 制
7
大规模生产模式的运行条件
大规模生产模式的成功主要在于通过模式化 流水线使生产以实现低成本的目标,通过产品标 准化和分工专业化以实现高效率目标。然而,大 规模生产模式的成功是有前提条件的。 • 市场需求相对统一和稳定 • 产品生命周期长 • 市场需求及产品更新变化缓慢
8
大规模生产模式的成就
• 精益企业的基本目标(美,丹尼尔等,《精益思想》)
• 为消费者正确确定价值,(真正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 而不是从企业角度出发) • 确定一个产品从概念到上市,从订货到发货,从材料 到用户手中的成品,及整个使用寿命周期中需要的全 部行为 • 消除一切不产生价值的行为,并使产生价值的行为按 消费者拉动的连续流动方式进行 • 分析行为结果并再次开始评价过程
什么是 精益生产
?
14
美国和丰田汽车生产历史比较
美 国 -1896年杜里埃兄弟制造 并销售了13辆四轮汽车 -1908年共有485家汽车制 造商 -1914年福特汽车实现了 汽车流水线生产 -1928年通用公司雪佛兰 汽车年产量达到120万辆 丰 田
-1896年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佐 吉刚刚发明了“丰田式木制织机” -1930年丰田喜一郎刚刚开始研究 开发汽车发动机 -1933年在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设 立汽车部 -1936年丰田AA型轿车初次问世 -1937年丰田汽车正式成立,产量 只有40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