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上的应用

设计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上的应用

设计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上的应用10级工业设计3班崔璟旸一、产品符号学的设计思想产品符号学针对“以机器功能为本”,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以适应微电子时代的产品设计。

它提出了几种产品语义设计观点,使产品适应人的视觉理解和操作。

它还认为用户操作出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品设计中的错误造成的。

1960年代末期,西方设计界普遍对“外形跟随功能”的设计指导思想提出质疑。

功能主义思想有一系列局限性。

以功能主义为指导思想,设计的日用品基本都是很理性的几何形式,直线、矩形,连圆弧都很少使用,颜色多为白色,这种产品显得冷冰冰的缺乏人情味。

另外,“外形跟随功能”的含义是:外形并没有功能,它必须跟随产品的功能。

其实,外形本身就具有一定功能,例如圆形的功能是转动,平面上可以放置其他东西,那麽选择外形时应当考虑跟随什么功能呢?其次,面对六十年代出现大量的新电子产品,形式美的设计概念已经失去意义,电子产品象一个“黑匣子”,人无法感知它的内部功能,设计师应当通过其外形设计,使电子产品“透明”,使人能够看到它内部的功能和工作状态,这种设计要求无法用形式美表现出来。

最后,形式美的设计思想很难处理各种复杂的信息。

许多人开始探索新的设计理论,有人提出“外形跟随美学”,有人提出“外形跟随成本”。

这些理论的潜在思想仍然是在“形式美”的大框架之下,最终人们明白,形式美设计思想是无法使电子产品的外形设计问题的,必须寻找新的设计理论基础。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了产品符号学。

它来自于语言理论:符号学。

二、设计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上的认知1980年代后期,西方工业设计界开始意识到心理学对工业设计的指导意义。

在计算机和信息时代,工业设计的主要对象不再是以形式美为代表的有形对象,而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认知工具,人主要通过思维与这些工具进行交流,人的操纵动作将变为无意识的辅助行为。

在信息时代,工业设计的主要对象是人与信息的界面,包括人与计算机的界面、人与机器工具仪表的界面、人与各种物品的界面,这些界面可以被统称为“物人界面”(human-artifact interface)。

要设计这些产品,必须了解人的行动规律,了解人的思维过程和特点,了解计算机与人思维的区别,了解人机界面的结构和设计思想,因此,动机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变成工业设计的重要基础之一。

4.美术素描与工业设计素描的关系。

工业设计与美术的目的不同,所以创作时思维方式不同,表现方法也不同。

美术素描有许多方法,但是其基本目的是再现对象,再现感受,素描效果要有体积感、光线明暗感、抽象质感、空间感、透视感,其经典要求是模仿准确。

而工业设计素描的目的是:通过学习素描来积累产品经验,使用素描表达创新设计思想,而且设计的对象应当能够被加工出来。

包豪斯的艺术家都是世界第一流的,他们为什么没有采用当时艺术界前卫的画派的表现方法,而采用了当时根本不被艺术界注意的结构主义呢?其核心目的是工业产品的造型和加工的需要。

格鲁皮欧斯申紧紧抓住了工业时代的理性艺术的形式感,认为:“新的外形不是任意发明的,而是从时代生活表现中产生的”,产生于“技术和经济目的的理性”,“现代技术、能源和经济必然影响到艺术形式”,“新的时代要求它自己的观念,准确的外形,强烈的对比,各组成部分的有序,相同形状的排列,形式与色彩的统一”。

他反复强调“经济和技术”是“造型的物质基础”。

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和技术代表是机器,机器只能加工几何形式,各种工业产品都表现了机器创造的纯正的几何形状和以精密加工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美感,这就是时代感。

格鲁皮欧斯申说:“我完全相信,人们在精神上需要这种绝对化的造型。

”。

因此,包豪斯注意吸取了1913年以后结构主义的观察表现手法。

结构主义绘画最早出现在俄国的马利维奇、塔特林、罗得金可的艺术展,他们的画都是用矩形、圆、直线表现的。

同一时期,荷兰也出现了结构主义流派“Stijl”,他们的基本思想也是借助纯几何形式在绘画领域进行画面造型。

几何形体有确定规则,比较容易效仿,换句话,没有美术基础的人也可能较容易学会这种绘画表现方法,这就使大量工程师能够参与工业设计领域。

有些人机械模仿包豪斯的过时的结构概念,把素描仍然理解为表现产品外形的“几何”构成,其素描不目的是为了创新设计真实产品,而变成了机械的形式感训练,反而束缚了创新能力。

设计一个产品时,一般至少必须考虑四方面的问题:创新性、文化审美观、可用性、工业技术对此产品的可加工性。

同样,设计素描也必须考虑这四方面。

实际上,在设计具体产品时考虑的东西更多,例如设计汽车外形时,还要考虑人因素、空气动力学;设计仪表、机器、计算机外壳设计必须考虑拆卸方便,选择适当的机械机构才能达到这些目的,机器、仪表、工具的设计必须考虑安全问题,其保护罩应当按照产品的形状设计。

另外还要考虑运输、安装等等问题。

现代工业设计的素描过程中,观察和表现的重点并不是传统的视觉几何形式结构,而是机械部件结构、制造和安装上的相互形体结构、用户操作时的动作结构。

换句话,工业设计中理解的“新结构主义”包含“几何结构”、“机械结构”、“用户操作结构”、“加工工艺结构”,其目的是保证用户使用方便、机械结构加工的可行性、产品造型美。

工业设计学生学习素描主要目的,是观察大量工业产品,从工业加工技术、美学、心理学角度熟悉它们的部件结构、安装结构、表面处理工艺、设计用户的操作使用方法。

不熟悉机械加工工艺,不了解用户的操作使用过程,就很难正确表达外形的机械部件的结构。

因此,美术素描的心理过程与工业设计素描的心理过程是根本不一样的,如果不了解设计图的功能目的,如果不了解产品的材料特性和加工工艺,只从美术角度画产品设计图,绘画过程中主要思考的是形式美和色彩,往往只注意视觉上的“美观效果”。

如果这种图具有积极创新、符合人们需要,也许将来可以作为新产品的概念图,但是工厂往往并不需要这种效果图,工厂只需要当下实实在在可生产的东西。

如果把工业设计素描只停留在画视觉效果图上,就会误导学生,他们毕业后可能要在实践中摸索很长时间才明白怎么设计真实的产品。

例如,对美术专业来说,用素描来表现一个椅子可能并不难。

但对工业设计专业来说,设计一个椅子却很难,德国建筑界流传一句话:“设计一把椅子往往比设计一个房子更难。

”设计椅子时,可能有许多目的,必须考虑加工材料、加工方法、安置方法、使用对象、人体生理、人体动作、颜色、质量……。

例如,如果生态角度,可能采用塑料或用钢管设计,而不用木材,这那麽椅子的形状、结构、部件的铰合、表面的颜色都必须要一一考虑;如果从文化角度设计椅子,就必须考察传统椅子的各种风格,必须保持审美的连续性、并且还要有审美感的创新;如果为现代化的智能办公室设计椅子,就必须考虑它与计算机办公系统的关系,考虑工作效率;如果为酒吧、游泳池、街头设计椅子,考虑的问题又不一样了。

1997年德国出版了“1000 Chairs”一书,收集了一百多年来国外设计的600多种著名椅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椅子已经无法再创新了。

当前国外椅子设计主要有两个方向,未被开发的民俗椅子、和汽车(尤其是方程式赛车)的安全椅子。

遗憾的是,椅子还没有引起我国设计界的重视,我国至今还没有出现很多自己独立设计的、与我国现代化相适应的、有文化特色的的椅子。

三、工业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群体心理学是要理解和解释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何受到别人实际的、想象的或者暗示的存在的影响。

这些群体的组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比如:不同民族的心理学研究、不同社会阶层的心理学研究、不同年龄的心理学研究、不同性别的心理学研究等,这些研究的成果都可以给产品设计以有效的指导。

遗传赋予每个民族中的每一个人以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加在一起,便构成了某一个种族的气质。

这一民族气质是民族文化与生活方式长期共同积淀的结果,因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虽然适应社会潮流的变化,人们的内心也正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但不管生活方式和行为特点如何演变,人们仍保持着强烈的对民族身份和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

设计中的抽象形式要素,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物,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心理内涵,它们是民族心理文化积淀的直感形式、符号形式,它们的生成,经历了一个积淀的过程,尽管最后形成的形态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但其生成和作用的基础仍然是和民族文化心理相联系的。

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确定某一民族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审美情趣、购买习惯等,而这些因素对产品的设计、市场定位、营销手段的选择等,有重要的长期指导作用。

发达国家以及国际著名企业集团都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以便因地制宜地推广其产品及服务。

虽然每个民族有其稳定的民族气质,不过,当这些个体中的一部分人为了某个目的而聚集在一起时,仅仅从他们聚在一起这个事实,我们就可以观察到,除了原有的种族特征之外,他们还表现出一些新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有时与整体特征颇为不同。

因此同一个民族的大众,又因其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性别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这些群体在思想、信念、价值标准、消费观念等方面相互影响,群体中个体的行为方式必然受到其所属群体的影响与制约。

产品设计中,在进行市场细分时,需要深入到消费者生活形态和消费心理层面上,对消费者进行分层,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教育程度、职业、收入、性别、年龄等,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产品设计,选择的标准必然有很大差异。

比如中国的13亿消费者中有一半是女性,目前大多数女性拥有经济上的独立性,而很多家庭用品甚至男士用品的采购权都掌握在女性手中,就可想而知女性的消费潜力了。

所以现阶段对女性消费者心理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十分必要。

上述这些心理学方向的研究以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有利于产品设计师在产品设计需求分析阶段,分析产品在某一特定市场的可行性,确定产品的目标客户,研究目标客户在产品选择和使用方面的心理特点,为进行更细一步的产品设计,为选择可行的产品营销方式提供心理学依据。

四、影响产品外观造型的心理学因素分析一个好的产品外观造型应该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满足产品功能结构要求,保证使用安全;造型美观,符合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与同类产品有明显不同;产品造型与产品使用环境协调一致;无论档次定位如何都应令使用者感到物有所值。

人们对产品的感知是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视觉五种感官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视觉通过光,可以感知到产品的尺寸、距离、颜色、运动和材质纹理等信息,在人的感知系统中,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大约占90%左右,视知觉理论有长期的研究历史,在研究的过程中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感觉外部世界时,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即外部事物总会带给人各种各样的心理体验,而这些心理体验往往又与一定的审美体验相联系。

人们最容易通过视觉感知到产品外观造型的形态、材质和颜色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也最容易唤起人们的心理感受和审美体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