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急性中毒应急救援预案
1目的及适用范围
为有效、及时处理职业急性中毒事故,规范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理,并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人员的伤害,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发生职业急性中毒死亡事故,或重度急性中毒三人以上、轻度急性中毒五人以上事故突发事件的控制和处理。

2引用标准和术语
急性中毒事故:指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因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或毒物导致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

轻度急性中毒:作业人员在接毒作业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神志恍惚、步态不稳、面色苍白、视觉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意识仍然清醒。

重度急性中毒:作业人员在接毒作业过程中除有轻度急性中毒表现外,还出现震颤、谵妄、抽搐、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等症状。

3基本情况
3.1公司职业中毒区域分布基本概况
3.1.1公司职业中毒区域分布情况:
采购物流部危险化工库、集中供气站和油漆生产线、油漆生产线、整机精饰房。

3.1.2重点预防部位:油漆作业、电焊作业、化工库及集中供气等危险化学品
储存点。

3.2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3.2.1危险源辩识:
3.2.1.1急性中毒危害因素:
a)职业病危害因素:苯、甲苯、二甲苯、铬及其化合物、氨。

b)其他危险化学品危害因素:清洗汽油、煤气、乙炔、CO
、氩气、液氮、
2
丙酮等。

3.2.1.2急性中毒主要危险源
a)作业场所无职业病预防设施或防护设施运转不正常;
b)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c)作业人员无职业卫生基本常识及无防护意识;
d)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或使用的防护用品不符合防治职业病
的要求;
e)作业人员长时间超量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毒物;
f)作业人员患有职业禁忌或体质异常;
g)危险化学品泄漏。

3.2.1.3主要危害类别:苯中毒、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铬中毒、氨中毒、
危险化学品中毒。

3.3应急救援资源配置
3.3.1救援资源配置:防毒面具、通讯工具、水系、担架、冲洗设备、维修防
护设备工具等。

3.3.2职业中毒区域设置报警装置、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泻险区及警示标识。

3.4组织机构及职责
3.4.1公司成立职业急性中毒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其机构及其人员组成名单,
每年应根据人事变动进行修订并发布《公司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其人
员》。

3.4.2各事业部、各部门应成立二级应急救援队伍,并报公司应急救援小组常
设办公室备案。

3.5报警、通讯联络
3.5.1报警程序:员工在发现急性中毒事故时,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和健康
安全环保部,并根据伤亡情况立即拨打“119”或“120”急救电话,向
柳州市和平医院或柳州市急救中心报告。

3.5.2报警方式及内容:报告时应讲清楚发生中毒事故的单位、地址、毒物名
称(工种),中毒人数、伤害程度(视神志清醒程度)和报警人姓名、
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救护车人员。

3.6应急措施及现场救护
3.6.1设立警戒区域。

3.6.2采取措施加强事故现场通风。

3.6.3事故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配戴好防毒用具,两人一组进入事故现场实施
救援。

3.6.4因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急性中毒的事故现场应急措施按《危险化学品泄
漏应急预案》执行。

3.6.5急性中毒人员的基本救治方法:
3.6.5.1抢救人员将伤员抬离中毒作业场所,到通风阴凉处救治;救护人员给
伤员宽衣解带,脱去被油漆污染严重的衣服,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
环境安静,注意保暖;
3.6.5.2若被油漆化学品溅入眼睛,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眼睛,然后用“四环
素可的松眼膏”涂眼睛。

3.6.5.3若伤员突然出现意识障碍(不省人事)则立即按压人中穴(鼻唇沟部
位)。

若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突然意识丧失或短阵抽搐后意识丧失。


吸停止。

瞳孔扩大。

皮肤粘膜苍白。

心搏和脉搏消失),则立即实施心
肺复苏术抢救。

3.7应急响应工作程序
3.7.1发生急性中毒事故或紧急状态时,公司员工应按3.5条款要求立即报告
单位负责人和健康安全环保部。

事业部健康安全环保部根据急性中毒事
故大小启动本预案,立即联络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成员赶赴事故现场。

3.7.2预案启动后,由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统一组织指挥各应急小组进行救护、
疏散、通讯等工作。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布置救援任务时,必须考虑
事故现场实施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3.7.2.1事故行动组接到任务后,按3.6条款要求对事故现场采取控制措施,防
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7.2.2疏散引导组根据危险化学品泄漏情况组织周围员工的引导疏散工作,对
危险区域疏散人员进行清点,并在各出入口用警戒线设立两级警戒区以
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7.2.3通信联络组根据泄漏物质的情况决定通信联络方式,尽一切可能保障各
救援小组的通信联络畅通,并及时联络医疗急救中心到场救治。

3.7.2.4救护组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对伤亡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尽一切可能
帮助伤亡人员脱离事故现场。

3.7.2.5后勤组根据事故现场救援情况,及时补充应急救援物资。

当人员不足时,
应立即调用其他事业部或部门的应急救援队伍。

3.7.3如果事故态势进一步扩大至无法控制时,事故行动组应及时报告事故应
急救援指挥小组。

由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发出人员疏散、危险警报发布以
及联系外部应急救援机构实施救援指令,并实施戒严。

3.7.4公司应积极配合公安消防队、医疗急救中心等外部应急救援组织的救援
行动,协助救援行动的人员由事故行动组、救护组成员组成。

3.8事故现场保护与恢复
3.8.1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派人警戒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
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并配合专业技术人员对职业病危害事故
现场进行取样检测。

3.8.2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事故现场确认安全后,解除事故危险警报,并告
知相关单位、人员及周边社区。

3.8.3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情况制订事故恢复方案,并由事故
责任单位落实具体的事故现场恢复工作。

3.9纠正与预防
3.9.1事故和紧急状态发生后,由管理者代表成立事故调查组协助进行事故原
因调查。

责任单位根据事故原因分析采取纠正措施。

健康安全环保部根
据调查结果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处理,并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效
果进行监督验证。

3.9.2对于重大事故的发生后,健康安全环保部应及时会同其他部门根据事故
调查结果,对相关的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配置进行评审,并形成报
告提交管理者代表,以确保公司应急救援体系持续的适宜、有效和改进。

3.9.3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存放的危险化学品情况,制定相关的支持性应急预
案。

各单位应定期组织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并根据演练情况及时评审
修订应急预案,配置应急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