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课件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课件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暴力行为的概念
• 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最常见的危急事件,可能发生在家中、社区、 医院等,会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危害及严重后果。是一种十 分严重的紧急情况,必须立即处理。
• 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暴力行为及时预测,严加预防和及 时处理。
• 精神科的暴力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酒滥用、药物 依赖、癫痫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病理性激情等患者。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一、护理评估
暴力行为发生危险因素评估——精神活性物质所致 精神障碍 • 酗酒者可引起暴力行为,一次大量饮酒后患者处 于“去抑制”状态,可出现性行为脱抑制、冲动行为、 判断力下降、共济失调、情绪不稳定等;酒依赖 患者突然戒酒,也可使患者易激惹、激动或引起 谵妄状态而发生暴力行为。 • 此外,很多精神活性物质(现在的各种毒品)都 可使患者过度兴奋、激动和多疑,容易诱发暴力 行为。
• 精神科危机状态常突然发生且后果十分严重,其 处理也非常复杂。因此,精神科危机状态的防范 和护理是精神科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精神 科护理人员必须对精神科危机状态的防范工作有 清晰的认识,时刻警惕,以高度的责任心预防危 机事件的发生,或在危机事件发生时立即做出有 效的处理。
• 对精神科常见危机状态的判断是否准确,处理是 否及时有效,是对医护人员综合能力的考验。
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精神科危机状态
• 精神科危机状态指精神疾病患者突然发生的、个 体无法自控的、急性疾病和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 或财物的一种状态(包括暴力行为、自杀自伤、出 走、噎食窒息、木僵、昏迷、谵妄状态、缄默状 态、拒食、机体衰歇状态等)。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精神科危机状态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目录
• 暴力行为的概念 • 护理评估 • 护理诊断 • 护理目标 • 护理措施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暴力行为的概念
• 暴力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的攻击(致伤、致残、严重者可以致死) 或对物的攻击(破坏建筑或毁坏财产,引起轻重不等的经济损失) 行为。
• 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 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以攻击行为较突出,具有 极强的爆发性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 至危及生命。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一、护理评估
• 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 ✓病理因素 ✓心理学特征 ➢ 心理发展 ➢ 性格特征 ➢ 诱发因素 ➢ 人口学特征 • 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 • 评估工具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一、护理评估
暴力行为发生危险因素评估——病理因素 • 不同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严重性、针对性均不同。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一、护理评估
暴力行为发生危险因素评估——脑器质性障碍 •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的脑器质性障碍,都可以
因为患者的判断力下降、意识障碍或病理性的激 情情绪导致冲动和暴力行为。通常具有突发性、 紊乱性、波动性和突然消失的特点。 • 其中癫痫性人格改变的患者可因固执、报复和判 断力下降等多因素影响而出现暴力和冲动行为, 更具有残忍性和毁灭性。 • 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由于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 力差及生理本能要求亢进,易发生暴力行为。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一、护理评估
精神症状 • 与暴力有关的精神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意识障
碍、情绪障碍等。 • 国内资料表明,与杀人有关的精神症状以妄想最
为多见,占68%;思维逻辑障碍12.9%;幻觉6%, 其他感知障碍2.1%,突然冲动与病理性激情4.8%, 意识障碍1.8%等。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仔细评估可能与暴力行为相关的精神症状及患者的精神状态十分 重要。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一、护理评估
疾病诊断 • 据国内外文献报导,暴力行为与疾病诊断有明显关联,如我国第
一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1987年) 1214例杀伤案件调 查分析,精神分裂症占84.6%,癫痫性精神障碍7%、癔症2.2%、反 应性精神障碍1.9%、精神发育迟滞1.7%、其他精神障碍2.9%,可见 精神分裂症最为多见。
的生活琐事产生反抗和敌对,从而发生暴力行为。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一、护理评估
暴力行为发生危险因素评估——双相情感障碍 • 躁狂发作患者在急性躁狂状态下可发生严重的暴
力行为。此时患者易激惹,如果要求没有得到满 足,意见被否定,活动受到限制或被约束,甚至 护理人员要求服药等常规护理均可引起其情绪激 动从而出现暴力行为。 • 躁狂发作患者也可能由于性欲增强而发生性攻击 行为。 • 抑郁发作患者担心自己的罪恶连累亲人或者自己 死后无人照顾他们而感到可怜,即可出现杀死亲 人,再杀死自己的扩大性自杀。
于暴力环境中,智力发育迟滞等,会限制个体利用支 持系统的能力,以自我为中心,对伤害异常脆弱,容 易产生愤怒情绪。 • 社会学习理论也认为,暴力行为是在社会化过程中由 内在和外在的学习而来,内在学习是指当实施暴力行 为时的自我强化,而外在学习发生于对角色榜样如父 母、同伴和娱乐界的偶像的观察。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一、护理评估
暴力行为发生危险因素评估——心理学特征 • 心理发展 • 性格特征 • 诱发因素 • 人口学特征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一、护理评估
暴力行为发生危险因素评估-心理学特征(心理发展) • 早期的心理发育或生活经历与暴力行为密切相关,它
会影响个体是否会选择非暴力应对方式的能力。 • 例如成长期经历过严重的情感剥夺,性格形成期暴露
一、护理评估
精神症状——应强调的是: • ①受妄想的影响或意识障碍下出现的冲动伤人行为
往往具有突发性,最难以预防。 • ②自知力缺乏,常导致暴力行为。 • ③情感障碍患者常因“小事件”而激发暴力行为。 • ④有自杀行为的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可能性较小,
但仍需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变化,以防不测。因有部 分抑郁患者可出现以杀人来达到杀死自己的目的情 况,如杀死子女亲友后再自杀。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一、护理评估
暴力行为发生危险因素评估——精神分裂症 • 主要受幻觉和妄想影响所致。 • 患者有被害妄想时,由于感到害怕可出现“自卫”心
理; • 命令性幻听可指使患者攻击他人。 • 此外,精神运动性兴奋,要求未得到满足以及药
物的严重副作用也会使患者产生暴力行为。 • 有违拗症状的患者容易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及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