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七章 宋元音乐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七章 宋元音乐
说唱音乐
• 宋代是我国说唱音乐极为繁盛的时代,各
种说唱形式名目繁多,如说话、银字儿、 讲史、说经、弹唱因缘、说浑话、诸宫调、 唱赚、嘌唱、鼓子词、陶真、涯词、道情、 渔鼓、叫果子等等。
鼓子词
• 是一种只用一个词调反复演唱,每段兼以
说白构成的说唱形式。 • 最初以鼓为节拍,故名“鼓子词”。
唱 赚
•
•
杂剧和南戏
• 宋元时期戏曲的发展,有杂剧和南戏两大
体系。《都城纪胜》载:“教坊十三部, 唯以杂剧为正色。”说明中国音乐已进入 以戏曲音乐为主体的时期。
杂 剧
• 杂剧是一种有歌唱、有动作、有化装的表演故事
•
情节的舞台作品。 宋杂剧: 宋代周密《武林旧事》中载宋杂剧剧目280个,但 已全部失传。 角色有“末泥”、“装旦”、“副净”、“副 末”、“装孤”等五种,说明我国戏曲的行当表 演体系在宋杂剧中已经初步形成。 音乐部分常常采自歌舞大曲和民间曲调,与说白 交替出行,通贯全剧,形式较为简短。
家,后世誉之为“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现存诗180余首,词80多篇。 • 《白石道人歌曲》是他遗留至今的唯一的 一部歌曲集。
琴 乐
• 宋代是我国古琴艺术的重要发展时期,无
论在琴曲创作、琴学流派、弹琴技法和斲 琴技术方面都有很大突破,古琴流派林立。 • 南宋时期,浙派的琴曲艺术对后世有着深 远影响。 • 郭沔的琴曲《潇湘水云》影响较大。
• 音乐结构: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
曲子, “一宫到底”,一本戏四折有 四个宫调的变化;歌词上“一韵到底”。 • 音乐特点: 旋律由七声音阶组成,风格雄劲有力。 • 伴奏乐器:笛、板、锣、鼓、琵琶。
元杂剧代表人物及作品
• 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记录杂剧作家有191人, •
作品560余本。 关汉卿:剧作有60余种,较著名的有《窦娥冤》、 《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王实甫:“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 魁。”现存全本的有《西厢记》《破窑记》《丽 春堂》。 马致远:《汉宫秋》《青衫泪》等。 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
•
•
音乐理论著作
• 《唐会要· 乐类》:北宋王溥编撰,属典志体断代
史范畴。《乐类》共有“雅乐”、“太常乐章”、 “凯乐”等十六个篇目,是研究唐代音乐和少数 民族音乐的重要史料。 《事林广记》:宋末元初人陈元靓辑,对古代乐 器、乐舞、乐谱、琴谱等有较详记述并保存了用 减字谱记写的琴曲《黄莺吟》、宋代俗字谱记写 的唱赚套曲《愿成双》等七个曲牌和“笛色指法” 等资料。 《唱论》:元代燕南芝菴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关于探索歌唱艺术的论著。
旧事》载:“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 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这些叫卖声 的腔调被不断加工后称作“货郎儿”或“货郎太 平歌”,至元代被作为曲牌用于杂剧和散曲中。 “九转货郎儿”是更为复杂的音乐结构形式,是 由本调“货郎儿”与“转调货郎儿”组成套曲, 用于剧中人物叙述复杂曲折的情节。
•
陶 真
词 乐
• 词乐即词调音乐,在宋朝是一种流行的歌
曲形式。 • 其创作有“按谱填词”和“自度新曲”两 种方式。 • 曲子的体裁有令、引、近、慢等不同的类 别,标志着长短不一的曲体。 • 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体的变化,如“减 字”、“偷声”、“摊破”、“犯调”等 等。
姜 夔
• 南宋词坛上号称“格律派”的词人和音乐
• • •
南 戏
• 南戏也叫“戏文”,最初产生于浙江温州
一带,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是在南 方民间歌舞小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剧 种。 • 徐渭《南词叙录》云:“其曲,则宋人词 而益以里巷歌谣,不叶宫调,故士大夫罕 有留意者。”其音乐是一种民间俗曲。
宋南戏
• 宋代南戏的作品,只有《赵贞女蔡二郎》、
• 南宋律学家蔡元定创立的一种律制,记载
于《律吕新书》一书中。 • “十八律”就是在三分损益法推算出的十 二律的基础上,继续推算出六律作为变律 而构成的律制。这六个变律分别是:变黄 钟、变林钟、变太簇、变南吕、变姑洗、 变应钟。
音乐理论著作
• 《陈旸乐书》:宋代一部规模巨大的音乐理论著
作。共200卷,前95卷摘录儒家经典中有关音乐 的论述;后105卷论述律吕、历代乐舞、乐器、杂 乐、百戏、典礼等,对前代及当代的雅乐、俗乐、 胡乐、均有详细说明。 《碧鸡漫志》:南宋王灼撰写的一部论述古代歌 曲的著作。 《琴史》:我国最早的一部琴史专著,朱长文著。
散曲音乐
•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个部分,
前者是戏曲形式,后者是一种在器乐伴奏 下的清唱形式。 •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 小令:又叫“叶儿”,是单个的只曲,以 一个曲牌为独立单位使用。 • 套数:又名“套曲”或“散套”,是同一 宫调的许多只曲连缀成一套大型的曲式。
蔡元定“十八律”
《事林广记》中的唱赚图
诸宫调
• 北宋时期的汴京勾栏艺人孔三传首创,表
演时有说有唱。 • 主要伴奏乐器为笛、鼓、拍板,有时也用 “水盏”或“弦索”。 • 音乐特点在于宫调的多样性,即由不同宫 调的许多曲牌连接起来演唱。这种多调性 说唱音乐,以体制宏大、曲调丰的叫卖声调。《武林
宋元音乐 (公元960~1368年)
概 述
•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结束了五代
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宋朝分北宋和 南宋两个历史时期。 • 宋朝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使得市民艺 术异常活跃,各种民间音乐形式纷纷兴起, “瓦舍”“勾栏”成为艺人的固定演出场 所,中国音乐进入以民间音乐为主流的时 代,
杂 剧
• 元杂剧:又被称为“元曲”,成为代表一
个时代的艺术,出现了极其繁盛的局面。 • 元杂剧结构:一本四折,有时外加楔子。 • 表演形式:由曲、宾白、科三者组成。曲: 通常一人主唱。宾白:“两人相说曰宾, 一人说白曰白”,有定场白、冲场白、背 白。科:动作部分。 • 角色分工:有正旦、正末、净、丑等等。
《王魁负桂英》、《王焕》、《乐昌分 镜》、《陈巡检梅岭失妻》五种。前一种 已只字无存,后四种尚有残文。
元南戏
• 元代南戏的重要作品有《荆钗记》、《白
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等所谓 “四大本”以及《琵琶记》 。
元南戏
• 演出形式:以人物上场、下场为界线,每一段落
• • •
自成一场,每场可长可短,较为灵活自由。 演唱方面:南戏各行角色都可唱,有利于刻画人 物间的冲突和曲、白、科的综合运用。 角色行当:有生、旦、净、丑、外、末、贴七种。 音乐特点:音乐运用比较自由,不受宫调理论的 限制。多五声音阶,旋律多级进,节奏舒缓宛转。
• 南宋勾栏艺人张五牛创造的一种说唱形,所用伴 •
• •
奏乐器为鼓、板、笛。由“缠令”和“缠达”两 种曲式交替进行。 缠令:前有引子,中间有若干曲牌连缀,后有尾 声。结构图示:引子—A—B—C—D……尾声 缠达:前有引子,后由两个曲调轮流重复演唱。 结构图示:引子—A—B—A—B—A—B…… 后来发展成多套的长篇形式则称作复赚。
• 宋代说唱音乐的一种。《繁胜录》载:
“唱涯词只引子弟,听陶真尽是村人。” •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载:“杭州 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评话, 以觅衣食,谓之陶真。大抵说宋时事,盖 汴京遗俗也。”可见,明代依然存在这样 的说唱艺术。
涯 词
• 一作“崖词”,宋代说唱音乐的一种。
《都城胜记》云:“凡傀儡敷衍:烟粉、 灵怪故事,铁骑、公案之类,其话本或如 杂剧,或如崖词。”说明这种说唱音乐后 来为傀儡戏所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