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化考研试题

物化考研试题

A 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75分)1.反应A(g)+B(g)®D(g)在固体催化剂下进行,在等温下达到吸附平衡时,覆盖度:q A = k A P A /(1+k A P A+k B P B) q A = k A P A /(1+k A P A+k B P B)当A是弱吸附,而B是强吸附时,反应速率为A. r=KP AB. r=KP BC. r=K(P B/P A)D. r=K(P A/P B)2.对于化学吸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吸附是单分子层B. 吸附力来源于化学键力C. 吸附热接近反应热D. 吸附速度快,升高温度能降低吸附速度3.晶体颗粒大小与其溶解度关系是,微小晶体的溶解度A. 大于大块、大粒晶体B. 小于小块、小粒晶体C. 等于大块、大粒晶体D. 与大块、大粒晶体溶解度的关系不好确定4.固体吸附剂在溶液中的吸附量A. 总是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B. 随溶解度的增加而增加C. 随溶质极性的增加而增加D. 能使固液表面自由能降低最多的溶质被吸附的量是最多5.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下列哪一个因素无关A. 温度B. 液体密度C. 附加压力D. 大气压力6.一分散体系,在温度T每当高度升高4´10-2m时,体系浓度降低一半,则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的重量为A. 0.02272 kTB. 17.33 kTC. 39.9 1 kTD. 0.02272/kT7.下列有关冷光描述中,正确的是A. 原子或分子吸收外界光变为激发分子,发出与原光源不同的光B. 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激发分子回到基态时发出的光C. 切断电源后继续发出的光D. 由物体反射回来的光8.将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形成下列四种半径为R的液滴或气泡,受到附加压力最大的是A. 在空气中形成的液滴B. 在空气中吹成的气泡C. 在溶液中吹出的气泡D. 将此溶液滴入石蜡中形成液滴9.将浓度为0.5 mol×dm-3的KI溶液和0.1 mol×dm-3的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制的得AgI溶胶,下列三种电解质,其聚沉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 FeCl3>MgSO4>K3Fe(CN)6B. K3Fe(CN)6>MgSO4>FeCl3C. MgSO4>FeCl3>K3Fe(CN)6D. K3Fe(CN)6>FeCl3>MgSO410.Donnan平衡的现象是:在有大分子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小离子在膜两边浓度不相等的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A. 溶液粘度大,大离子迁移速度小B. 小离子浓度大,影响大离子通过半透摸膜C. 大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因静电作用妨碍小离子的均匀分布D. 大离子浓度大,妨碍小离子通过半透膜11.有两种蛋白质,第一种的分子量为100000,第二种为60000,在相同介质相同温度下形成密度相近的溶液,其扩散系数之比D1/D2A. 1.67B. 0.60C. 0.84D. 1.1812.洗涤时,用表面活性剂能除去油脂油垢A. 完全是由于润湿作用B. 完全是由于加溶作用C. 完全是由于乳化作用D. 是由于上述三种作用的综合13.竖直玻璃毛细管内有一小段润湿液柱,在液柱下端处涂一点表面活性剂,则管内液柱A. 向上移动B. 向下滑落C. 不动D. 液柱不动,但液面的曲率半径变大14.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中,表面吸附量G的意义A. 溶液表面层的浓度B. 溶液表面的浓度与溶液本体的浓度差C. 溶质超过体相的物质相D. 单位表面上溶质超过体相内同量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量15.在相同条件下,同一物质的微小晶体比之普通晶体具有A. 较小的蒸气压B. 较高的熔点C. 较大的化学势D. 较小的溶解度16.溶胶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向某一电极方向运动的只是A. 胶核B. 胶粒C. 胶团D. 紧密层17.溶胶和大分子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A. 粒子大小不同B. 渗透压差别很大C. 热力学稳定性不同D. 丁达尔效应的强弱不同18.在Fe(OH)3、As2S3、Al(OH)3和AgI(含过量AgNO3)四种溶液中有一种不能和其它溶胶相互混合,否则会引起聚沉,这种溶胶是A. Fe(OH)3B. As2S3C. Al(OH)3D. AgI19.298 K时,某溶胶在介质粘度h=0.001 Pa×S时,其扩散系数D=2.18 ´ 10-12m2×S-1,同温度下该溶胶在介质粘度h=0.01 Pa×S时,扩散系数D=4.36 ´ 10-12m2×S-1, 则该溶胶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的胶粒半径之比r1/r2为A. 1:10B. 2:1C. 20:1D. 1:2020.HLB值是表示表面活性剂的A. 效率B. 酸碱平衡常数C. 亲水性、亲油性强弱D. 溶解度21.关于溶胶的某些特征,正确的说法是A.多相系分散介质不能透过半透膜,分散相可透过半透膜B.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存在某种界面,分散相可透过滤纸,但透不过半透膜C. 多相体系分散介质透不过半透膜,分散相可透过滤纸D. 多相系分散相和介质均可透过滤纸和半透膜22.根据DLVO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溶胶是否稳定取决于双电层斥力、范德华力和化学作用力B. 聚沉值与起聚沉作用的离子价数的六次方成反比C. 由于溶剂化壳层的作用,当胶粒不带电时也可能稳定D. 当胶粒间的距离趋向无限大时,双电层斥力势能和范德华力能不为零,大小相等,符号相同23.在两个充有0.001mol×dm-3KCl溶液的容器之间是一个AgCl多孔塞,塞中充满了KCl溶液,在多孔塞两侧放两个电极,接通直流电源,则液体向A. 正极移动B. 负极移动C. 一部分向正极,另一部分向负极 D . 不移动24.在一水平毛细管中装有润湿液体(如水),若在右端加热,则液体A. 不移动B. 向左移动C. 向右移动 D . 无法判断25.当表面活性剂入加入到溶剂后,所产生的结果是A. dr/dC > 0,负吸附B. dr/dC > 0,正吸附C. dr/dC < 0,负吸附 D . dr/dC < 0,正吸附26.对于物理吸附,哪一点是不正确的A. 吸附力来源于范德华力B. 吸附速率较小C. 吸附热较小,一般无选择性 D . 吸附层可以是单层也可为多层27.一肥皂泡的站半径为R,表面张力为r,则肥皂泡的内外压力差DP为A. 0B. r/RC. 2r/R D . 4r/R28.下列有关x电势的描述,正确的是A. x电势只有当固-液两相相对运动时,都能被测定B. x电势与胶粒在电场中的电势梯度成正比C. x电势是胶粒表面的双电层的热力学电势D. 介质粘度越大,胶粒在电场中运动速率越慢,x电势就越大29.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主要区别A. 粒子大小不同B.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C. 渗透压不同 D . 丁达尔效应强弱不同30.在选用乳化剂时,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是一个重要参数。

HLB值越大,表示该表面活性剂A. 亲水性越强,宜作W/O型乳化剂B. 亲水性越强,宜作W/O型乳化剂C. 亲水性越弱,宜作W/O型乳化剂 D . 亲水性越弱,宜作O/W型乳化剂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1.在光化反应Hg + hv ® Hg*,Hg*+H2® Hg +2H中,Hg称为A. 引发剂B. 感光剂C. 催化剂 D . 光敏剂E. 促进剂2.在重力场中,胶体分散体系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A. 沉降速度为零B. 扩散速度为零C. 沉降速度和扩散速度相等 D . 沉降速度大于扩散速度E. 粒子运动速度为一定值3.Langmuir吸附等温式有很多形式,而最常见的是q = aP/(A+aP),但它不适用于A. 单分子层吸附B. 化学吸附C. 多分子层吸附 D . 多种分子同时被吸附E. 固体在稀溶液中对溶质的吸附B 卷三、计算题(共13分)1. 298K时,在半透膜右边放入浓度为0.5mol×dm-3NaCl水溶液,使其与膜左边的高分子电解质NaR 达到唐南平衡,测得右边离子的总浓度为0.505mol×dm-3。

试求:(1) 原来膜左边高分子电解质NaR的浓度及离子分布情况。

(2) 平衡时的渗透压2.某有机酸水溶液的表面张力r与浓度C之间有如下关系:(r0- r) / r0= bLn(1 + C/a),式中r0为纯水的表面张力,a、b为参数(1) 导出不同浓度下,计算溶液表面吸附量G的公式(2) 导出计算有机酸分子截面积的公式物理化学测验试题参考答案(胶体与界面化学)A 卷一、单选题1. D2. D3. A4. D5. D6. B7. B8. B9. B 10. C11. C 12. D 13. A 14. D 15. C 16. B 17. C 18. D 19. C 20. C21. B 22. B 23. B 24. B 25. D 26. B 27. D 28. A 29. B 30. B二、多选题1. C D2. C E3. C E三、计算题1.(1) (c2 + x) x = (0.5 - x)2解得: 左边 [Na+] = 0.2575 mol×dm-3 [R-] = 0.01 mol×dm-3 [Cl-] = 0.2475 mol×dm-3右边 [Na+] = [Cl-] = 0.2525 mol×dm-3 [R-] = 0mol×dm-3(2) P = RTDc = 25.27´104Pa2.(1) dr/dC = - r0b/(a+c) G = - (c/RT) [- r0b/(a+c)](2) 与G = G¥[ac/(1+ac)]比较 G¥= r0b/RTA m= 1/G¥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