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的综合开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展示反馈环节完成主体内容的学习;
2.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是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区域走向可持续发展,而且新形势下的高考中,对于学生分析图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的考查非常重视。
所以本节课将首先为学生提供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并以整个教材的图文内容作为素材,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思路分析教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必修3为区域地理,河流作为区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合理地进行开发利用,以达到区域在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区域都面临的问题,教材以世界上流域开发比较成功的典型——田纳西河流域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旨在为其他区域的发展提供借鉴,虽然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各不相同;但是,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大同小异,所以学习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成功经验,从而为我国的流域开发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流域的综合开发。
对于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教材主要是从地形、气候、水系和矿产资源四个方面来介绍的,给出了三幅图片: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田纳西河在全国航运体系中的地位图。
这里缺少地形图和矿产分布图,教学中有必要进行补充。
对于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教材回顾了流域的早期开发历史,重点介绍了土地退化、植被破坏和环境污染三大问题。
可以看出,教材中侧重于自然环境的介绍。
对于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材主要介绍了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和土地利用六大方面。
学习本节,要使学生会分析流域的自然背景,并且做到扬长避短,探索综合开发、治理的对策。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流域、水系等,学生虽然在初中接触过,但因初中不重视地理,加上时间间隔已久,基本没什么印象,因此,需补充流域和水系的基础知识。
另外,在分析流域开发的方向时需要明确河流开发水电的条件、发展航运的条件等,学生缺乏系统的认识,需要提前进行分析说明。
在学习完必修1和必修2之后,高二学生已经对各种自然地理要素有了详尽的了解,能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
本节课的关键是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对新情景进行解读,并能够进行“迁移”。
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第一,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进而能对区域进行详尽的分析;第二,田纳西和的开发和治理,是世界河流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但该案例所示河流学生全无了解,为学生认知带来一定困难。
四、教学目标
(1)利用图表了解田纳西河的位置,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特点和开发背景。
(2)会根据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3)加强阅读分析图表和数据的技能,逐步形成运用基本原理综合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环境和资源的关系,树立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并依此确定流域开发的方向
教学难点:气候的成因及其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问题探究等方式;
(3)构建思维导图,便于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构建与掌握;
(4)通过达标训练,巩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学过程
【导入】视频播放: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多州遭洪水袭击,说明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一条支流,历史上经常洪水泛滥。
【补充基本概念】
1.流域:
2.水系:
3.分水岭:
4:支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
【补充基本原理】
1.开发水电的条件:
2.发展河流航运的条件
3.流域开发的一般思路
【先自主、后合作学习】
问题导学:1.描述田纳西河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流域的自然背景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3.田纳西河流域内有哪些优势资源和劣势?请你依据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为其开发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展示反馈】(板演展示加口头解说)
【教师点评】
预设问题:1.学生对于优势和劣势分析不够全面,主要针对学生没有找出来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说明如何从图文材料中全面提取有效信息
2.地形、气候、水系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影响都是有利有弊的,学生可能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从而产生认知上的矛盾。
所以应逐点从利弊方面进行分析,以板书的形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3.学生可能无法解决“如何克服地形对河流发展航运的不利影响”这个问题,应详细说明“船闸和水库的结合”这一方法。
【问题探究】结合美国地形图,分析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特征的成因(提示:狭管效应、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
此问题比较难,经过学生的自主分析和合作交流后,依学生的分析程度,结合幻灯进行讲解。
【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首先明确了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思路,其中最首要的问题时客观地分析流域的自然背景,并以此确定流域开发的方向,我们一起来总结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及其对流域开发的影响(结合板书简要梳理分析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效果评价
【课堂检测】
基础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田纳西河虽属密西西比河水系,但不是密西西比河的一级支流
B.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但不属于密西西比河水系
C.田纳西河流域大部分在密西西比平原,下游小部分在阿巴拉契亚山区D.河流的支流主要出现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2.田纳西河流域最丰富的能源资源是( )
A.水能 B.煤炭 C.石油 D.太阳能3.田纳西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多达1320mm,水汽主要来自( )
A.北冰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墨西哥湾4.田纳西河洪水泛滥的季节主要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从防洪入手
B、田纳西河因冬季河水结冰,航运价值不大
C、田纳西河流域水能丰富,但是利用率不高
D、田纳西河流域防洪设施的建设使当地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田纳西河干流已经完成梯级开发,共修建了9座大坝,每座大坝都建有船闸,改善了通航条件。
每年8月1日,全流域的防洪水库开始放水,以便为雨季蓄洪留出库容。
结合下图,回答6—8题。
6.适合梯级开发的河段,特征是 ( )
A.落差大 B.水量大 C.含沙量小 D.汛期长7.修建水库后,改善了通航条件的原因是( )
A.含沙量减小 B.高峡出平湖
C.河流径流量增加 D.需要通过船闸
8.我国已建河流梯级开发与田纳西河相似的是
A.黄河上游 B.淮河下游 C.长江上游 D.珠江下游
拓展迁移:
1、关于开发利用和治理长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B、荆江分洪工程,对长江的防洪和航运起了良好作用
C、长江流域的植树造林,重点在干支流的上游地区
D、长江干流的重要水库在中游河段
2.平均含沙量最大的支流是()
A.泾河
B.渭河
C.汾河
D.无定河
3.黄河中游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改良盐碱地
B.保持水土
C.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D.治理风沙
4.黄河水能开发主要在()
A.中下游
B.中上游
C.上游和下游
D.下游
5.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M河是________________,乙图
中的N河是________________。
(2)M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________,
原因是什么?
(3)N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________,分析
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4) 针对当前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现状,请
你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
合理化建议。
教学效果预设:
本节课这样的设计,学生在分析流域内优势和劣势的时候,可能缺乏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花费的时间会比较长效果也不一定很好,但我们训练的正是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所以讲解的时候还要详细地板书说明分析的思路,所以课容量会比较小,但学生有了这样的分析思路,下节课的《开发与治理》部分内容学起来就会比较简单。
九、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为主线,试图依照综合题的命题思路,将课本上的图文材料作为阅读材料,模仿考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依照课本的图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总
结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综合题的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