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饮食保健 食物保健学分类与应用 演示文稿
中医饮食保健 食物保健学分类与应用 演示文稿
4、降血糖。山药包含的黏液蛋白,有降血糖 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 食疗佳品。 5、益寿延年。山药包含较多的黏液蛋白、维 他命和微量元素,可以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 的沉淀,预防心血管病患,取到益志安神、益 寿延年的作用。
大枣
【 性味】 性温,味甘。 【 功效】 益气补血,健脾和胃,祛风。 【 宜食】 适宜胃虚食少,脾虚便溏,气血不足,营养不良,心慌 失眠,贫血头晕,白血球减少,血小板减少之人食用;适宜慢性 肝病者食用,适宜心血管疾病之人食用;适宜过敏性疾患之人食 用,包括过敏性紫癫,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湿疹,过敏 性血管炎等,可以调整免疫功能紊乱;适宜各种癌症患者食用, 尤其是肿瘤患者放疗、化疗而致骨髓抑制之不良反应者。 《 本草纲目》 :“《 素问》 言,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 中国药植图鉴》 :“治过敏性紫斑病,贫血及高血压。” 【 忌食】 凡痰湿偏盛之人,腹部胀满,舌苔厚腻者忌食;急性肝 炎湿热内盛者亦忌;小儿疮积和寄生虫病儿忌食大枣;齿病疼痛 者亦忌。根据前人经验,大枣忌与葱和鱼同食。大枣与葱同食则 令人五脏不和,与鱼同食则令腰腹作痛。糖尿病患者切忌多食。
四、鹿茸的适宜人群 1、中老年人。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及体质较差的老年人,食用鹿 茸可补益气血,强心复脉,化淤生肌,强筋壮骨。 2、怕冷者。怕冷的人往往阳虚,鹿茸正是对症的温性滋补品。 3、性功能衰退者。鹿茸可恢复并促进精力与性功能,主治肾阳不 足,腰酸背痛,遗精滑泄,小便频繁等症。 4、疲劳过度的中青年。鹿茸具生精补髓、健脑安神、增强人体免 疫力等功效。适于精血不足、头晕的生肌消炎功效。 6、中年妇女。鹿茸能治疗子宫虚冷、崩漏、带下、产后贫血及宫 冷不孕等妇科疾病。
一、鹿茸的性味归经 [性味] 甘、咸,温。 [归经] 归肾、肝经。 二、鹿茸的功效 [功用] 壮肾阳,补精髓,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主治] 肾虚,头晕,耳聋,目暗,阳痿,滑精,宫冷 不孕,羸瘦,神疲,畏寒,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 漏带下,阴疽不敛及久病虚损等症。
三、鹿茸的禁忌 [禁忌] 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 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或伤阴动血。阴 虚阳盛者忌用。
(一)补气类食物 补气类食物是指以补益人体之气增强脏腑功能和机 体的活动能力,以及治疗气虚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 食物,又称益气类食物。 补气类食物能增强脏腑的功能活动重在肺、脾、心、 肾,主要用于脾气虚、肺气虚、心气虚、肾气虚的证 候,以补气强身。又由于气旺可以生血,气能统摄血 行,故在补血、止血时,也常配伍补气类食物同用。 补气类食物在使用时,有的易致气机雍滞,出现胸闷、 腹胀、食欲不振等现象,可适当配伍行气类食物如陈 皮、砂仁等同用。
鳜鱼
【 俗名】 桂鱼、季花鱼。 【 性味】 性平,味甘。 【 功效】 补气血,益脾胃。 【 宜食】 适宜体质衰弱,虚劳赢瘦,脾胃气虚,饮食不香,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 开宝本草》 :“桂鱼,益气力,令人肥健。《随息居饮食谱》 :“桂鱼甘平, 益脾胃,养血,补虚劳,远饮食,肥健人。” 【 忌食】桂鱼性平补虚,诸无所忌。
山药
【 俗名】 淮山药、薯菠。 【 性味】 性平,味甘。 【 功效】 健脾胃,补肺气,益肾精,滋养强壮。 【 宜食】 适宜一切体虚,病后虚底,脾胃气虚者食用;适宜慢性脾虚 便澹,长期腹泻,食欲不振,神疲倦怠,妇女脾虚带下者食用;适宜肺 肾不足所致的虚劳咳喘,遗精盗汗,夜尿频多之人食用;适宜糖尿病患 者口渴、多尿、善饥者长期食用;适宜慢性肾炎及小儿遗尿者食用。 《 本草正》 :“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 七伤。”医学衷中参西录》 :“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滋肾, 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性平,可常服多服。宜用生者煮汁饮之,不可炒 用,以其含蛋白质甚多,炒之则其蛋白质焦枯,服之无效。” 【 忌食】 山药的特点是:清淡滋补,性质平和,补而不滞,不热不燥, 诸无所忌。
食疗保健作用: 1、益胃健脾,助消化。临床上经常使用治脾 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患。 2、滋肾益精。山药包含多类营养元素,有强 健机体、滋肾益精的功效。大凡肾亏遗精、女 性白带多、小便频数等症,都可以服之。 3、益肺止咳。山药包含皂甙、黏液质,有润 滑、滋润作用,所以可益肺气,养肺阴,治疗 肺虚痰嗽久咳之症。
虫草(冬虫夏草)
[性味及功效] 味甘、性温。归肾、肺经。 有益肺肾,补虚损,止喘咳,补精气的功能。 用于虚喘劳嗽,阳痿遗精,自汗盗汗,腰膝酸 痛,病后虚弱。3~9g,水煎服或民间常与鸡 或鸭共炖服用。
海参
[俗名】 海鼠、刺参。 【 性味】 性温,味咸。 【 功效】 补肾,滋阴,养血,益精。 【 宜食】 适宜虚劳赢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病后产后体虚之人食用; 适宜肾阳不足,阳痞遗精,小便频数之人食用;适宜高血压病,高脂血 症,冠心病,动脉硬化之人食用;适宜癌症病人及放疗、化疗、手术后 食用;适宜肝炎,肾炎,糖尿病患者食用;适宜血友病患者及易于出血 之人食用;适宜年老体弱者食用。《食物宜忌》 :“海参补肾经,益精 髓,消痰涎,摄小便,壮阳疗痪。”现代实用中药》 :“海参为滋补品, 治肺结核,神经衰弱及血友病样的易出血患者,作为止血剂。”五杂 姐》 :“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日海参。”清·王孟英:“海参滋阴, 补血,健阳,润燥,调经,养胎,利产。凡产后、病后、衰老、危屏, 宜同火腿或猪羊肉垠食之。” 【 忌食】患急性肠炎,菌痢之人忌食;感冒,咳痰,气喘及大便澹薄者 忌食。《 本草求真》 :“泻痢遗滑之人忌之。”《 随息居饮食谱》 : “脾弱不运,痰多,便滑,客邪未尽者,均不可食。”饮食须知》 : “患泄泻痢下者勿食。”
中医饮食保健学
食物的保健学分类
补养类食物 温里类食物 理血类食物 理气类食物 消食类食物 化痰止咳平喘类食物 解表类食物 祛湿类食物 清热类食物 其他类
第一节、补养类食物
本节内容: 补气类(人参、山药、大枣、鸡肉、牛肉) 补阳类(虫草、海参、羊肉、狗肉、鹿肉) 补血类(龙眼、阿胶、首乌、猪肝) 补阴类(枸杞、银耳、乌骨鸡、百合) 要求:1、掌握特殊食物的养生作用、功效、 应用范围、常用配方与宜忌; 2、了解一般食物的养生和食疗功效。
二、鹿茸的功效 [功用] 壮肾阳,补精髓,强筋骨,调冲任,托 疮毒。 [主治] 肾虚,头晕,耳聋,目暗,阳痿,滑精, 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腰脊冷痛,筋 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及久病虚损等症。
鹿茸的食用方法 人参鹿茸鸡肉汤配方:鸡肉120克,红参(或高丽 参)12克,鹿茸32克。 制作:取鸡胸肉或鸡腿肉洗净,去皮,切粒;人 参切片。全部材料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加盖, 隔水慢火炖3小时,汤成可供饮用。 适用:大病或失血后,伤及元气,或房劳过度, 耗竭肾精,畏寒肢冷,不育不孕,可大补元气,温壮 肾阳,此汤与参茸同用,补气而壮阳,人参能大补元 气。鹿茸可补肾阳、益精血、生精补髓,养血益阳, 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
鹿茸
鹿茸的性味归经、功效。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 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是一种 贵重的中药,用作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 衰弱等有疗效。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 为中品。《中药大辞典》记载:壮元阳、补气 血,益精髓,强筋骨。治虚劳赢瘦,精神倦乏, 子宫虚冷等。
鹿茸淮山竹丝鸡汤配方:鹿茸4克,淮山药40克,竹丝鸡120克。 制作:鹿茸、淮山药洗净;竹丝鸡肉去皮,洗净切块,放人 开水中煮5分钟,取出过冷水。把用料放炖盅内,加适量开水,隔 水慢火炖2~3小时,汤成趁热服。 适用:此汤功能温壮肾阳、收敛止带。鹿茸为峻补肾阳之要 药,补肾阳、益精血,常用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腰酸肢冷、 带下过多、宫冷不孕、小便清长。 鹿茸鸡汤配方:鹿茸1钱,鸡肉1块,油盐酌量。 制作:将嫩鸡肉的翅膀肉洗净用四杯水用慢火煮,水滚后去 掉泡沫,煎至一半分量盛出清汤。鹿茸用一杯水煎至分量减半然 后,倒入鸡汤中再煮片刻,调味后饮用。 适用:凡老年人阳气尽失,手脚冰冷,气虚血弱,头昏脚软 都适宜服用。
(二)补阳类食物
补阳类食物是指以补助人体阳气,增强机体的功能活 动和抗寒能力,以及治疗阳虚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 食物,又称助阳类食物。 补阳类食物重在补助肾阳,有的还能益精髓,强筋 骨。主要用于强壮肾阳和治疗肾阳虚弱证侯。 补阳类食物多为动物性原料,其补益作用较好。但 因其性热,故有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 主要原料有:鹿茸、麻雀肉、羊肉、狗肉、狗肾、鸽 蛋、蜂乳、鳝鱼、河虾,羊乳、蛤蚧、海马、海龙、 鱼鳔,蚕蛹、胡桃仁、韭菜、豇豆、丁香、刀豆、淡 菜等。
牛肉
【 性味】 性平,味甘。 【 功效】 健脾益肾,补气养血,强筋健骨。 【 宜食】 凡身体衰弱,或久病体虚,营养不良,筋骨酸软,中气 下陷,气短,贫血,面色萎黄,头昏目眩之人,均宜食用;手术 后的人,宜多饮牛肉炖汁,或用牛肉加红枣炖服,能补中益气, 助肌肉生长,促进伤口愈合;体力劳动者、运动员等在繁重体力 劳动或激烈运动前后,宜吃牛肉,对补充身体过多的消耗和帮助 肌肉的生长很有帮助;在食欲不振,身体素虚,又不能进服其他 补养药时,亦宜先吃牛肉汁,或用牛肉1 千克,砂仁、陈皮、桂皮 各3 克,生姜15 克,共炖熟后加盐调味服用,久食能去除虚弱, 增进健康;对年轻产妇及失血引起的贫血,宜食牛肉,或用牛肉 配以构祀子、红枣,补血功效更为显著,这是因为牛肉中含有丰 富的铁质,有较好的补血作用。
我国最早的药典《神农本草经》说人参能“补 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 开心益智”。 《本草纲目》中说“人参治男妇一切虚证”, “人参能补五脏血脉,益气生血,故为强壮 药”。 《本草纲目拾遗》则将人参列为“补气第一要 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