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评估考试试卷(二)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评估考试试卷(二)

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二)[见学生用书《全效提分卷》P97](满分:120分书写:3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五千年来,中华文化就是一个巨型炼钢炉,无论有多少不(xiào)__肖__子孙,无论有多少叛臣国贼,它永远炉火烧得通红,外质一旦进入,其中的杂质就会变成一缕.__lǚ__青烟消失,而其中的铁质就会(duàn)__锻__造成为精钢。

中华文化,是充满尊严的顽强,是抵御外侮.__wǔ__的信念,是永不被摧毁的精神。

【解析】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

“不肖子孙”意思是指不能继承祖先事业的,品德差、没有出息的子孙或晚辈。

注意“肖”不要写作“孝”。

“缕”的读音注意积累即可。

“锻造”是一个固定词组,与金属有关,注意“锻”字的正确书写。

“侮”读作wǔ。

2.名句默写。

(8分)(1)__纵我不往__,子宁不来?(《诗经·郑风》)(2)俄顷风定云墨色,__秋天漠漠向昏黑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__无为在歧路__,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无意苦争春,__一任群芳妒__。

(陆游《卜算子·咏梅》)(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__!(6)李白《送友人》中借写物描述友人此去一别就要万里游荡的句子是:__此地一为别__,__孤蓬万里征__。

【解析】本题前四小题为直接型默写,根据上下句提示进行填写即可。

后两小题为理解型默写,注意抓住题目中关键性的提示信息,然后在所对应的诗文中寻找答案。

本题中注意“漠漠、歧、妒、突兀、蓬”等易错字词的书写。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妻子儿女__(2)未果,寻.病终__随即,不久__(3)策之不以其道.__方法__(4)其.真无马邪__表示加强诘问语气____【解析】在作答时,应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如本题中“妻子”为古今异义词,解释时不能以今释古。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4分)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见面时有许多不同礼节。

作揖:这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

拱:古代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拜手:古代一种跪拜礼。

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至地,俯头至手。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

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

跪而头触地作较长时间停留为稽首。

“稽”是停留拖延时间的意思。

请写出以下两张图片分别记录了古代的什么礼节?第一张图片:__打拱__。

第二张图片:__作揖__。

【解析】观察图片可以发现,第一张图片中两人双手胸前相合,符合“拱”的礼仪规范,所以为“打拱”;第二张图中两人双手相合高举,符合“作揖”的礼仪规范。

二、阅读(45分)(一)名著阅读。

(5分)5.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5分)①我身边的人都听见了远处的笛声,听到了牧童的歌唱,而我什么也听不见,这对我是何等的羞辱啊!为此,我痛苦不堪,陷入了绝望之中,甚至想到了自杀。

可是,我没有去死,是艺术最终留住了我的生命。

我想在还没有把艺术使命完成之前,我还不能离开这个世界。

于是,我就开始忍耐这种悲惨的生活。

尽管,身体的一点变化都有可能损坏我的健康,我还是要坚持下去,直到死神最终割断我的生命线为止。

②两周前看完《卓别林自传》,对1920至1954年间的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

一般大富翁的穷奢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

那种哄闹取乐的玩意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看看已经头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

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

(1)片段①中的“我”是指__贝多芬__,片段②中的“我”是指__傅雷__。

(2分)(2)阅读以上片段后,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答案】①要勇敢面对命运的挑战;②要坚持对梦想的追求;③要抵制物质的诱惑。

【解析】(1)片段①出自《名人传》,写了贝多芬因失聪而陷入绝望之中,但是他没有放弃对音乐艺术的追求,所以他说“是艺术最终留住了我的生命”。

片段②中的“我”是指傅雷,出自《傅雷家书》。

作者傅雷与儿子傅聪通信,表达了自己阅读《卓别林自传》的感受,教导儿子要抵制物质的诱惑。

(2)从片段①中“我痛苦不堪,陷入了绝望之中,甚至想到了自杀。

可是,我没有去死,是艺术最终留住了我的生命。

我想在还没有把艺术使命完成之前,我还不能离开这个世界”可知,我们要勇敢面对命运的挑战,战胜挫折;还要坚持对梦想的追求,找到生活的动力。

从片段②中的“一般大富翁的穷奢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可知,做人要抵制物质的诱惑,清心寡欲。

(二)文学类作品阅读。

(12分)冬天记忆张海生①虽然已经时隔久远,但我却依然念念不忘。

在那物质极度贫乏的冬天里,一块石头、一堆柴草、一根鸡绒毛很自然就成了我患难的伙伴。

②我记忆里的冬天是那样的寒冷,我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走在上学的路上,寒风打着呼哨扑过来,刀一样地扎疼我的脸,割疼我的耳朵,顺着袖口、脖子、胸口往棉衣裤里钻。

教室里没有取暖的设备,窗户上常常没有玻璃,取而代之的是厚厚的白塑料布或纸袼褙①片儿,风刮过来嘭嘭作响,顺着缝隙往教室里钻,我坐在教室里,写字的手冻得拿不住笔,把两手抄进棉袖筒里或凑到嘴上哈几口气暖暖继续写。

下雪的日子,冰天雪地,树木上、老墙上、屋顶上全是雪,整个世界萧杀而苍茫。

消雪的日子,更是冷得厉害,房檐上垂挂着短则几寸、长则数尺的小檊杖一样粗细的冰凌柱,哩哩啦啦地滴着水。

我们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将一根根冰凌柱捣下来,小手冻得像透明的红萝卜。

晚上睡觉是最受罪的时候,脱了衣服往被窝里钻,被窝里冰凉冰凉,冻得人浑身哆嗦,大半夜也暖不热。

那时候我曾想,晚上我要能有一个温暖的被窝该有多幸福呀。

③那些冬天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寒冷。

在梦一般的记忆里,我用驱寒的方式,用寻找温暖的方式,度过了一个个自由、率真、充满野趣的冬天。

在学校里,下课的铃声一响,我们就跑着挤到一堵太阳光照得到的背风的墙根前,一字排开从两边往中间挤,使劲地挤,一边挤一边高声喊叫:挤挤,挤老干,挤出老干我喜欢。

挤挤,挤老干,挤出老干我喜欢。

如果中间的那一位被挤出来了,就迅速地跑到两端继续往中间挤,直到浑身发热,浑身出汗。

我们还打皮老尖儿、迈大步、推铁环、吹鸡毛上天。

④放学了,几个同学一合计,直奔老麦场的麦秸垛,在麦垛的一方掏一个洞,再到地里偷几个白萝卜,用竹批儿剥去厚厚的一层皮儿,躺在麦秸洞里吃得津津有味,辣甜绕口。

有时候,我们也会跑到大河塄的格档堆上,用自制的枪、棒做武器干抓特务、捉迷藏的游戏,我们常常忘记了时间,直玩得天昏地黑。

麦场的小庵也是我们常去的地方,我们会在小庵的朝阳背风处挖一个坑,坑沿上垒几块土坯或砖块,然后到地里去拾些树梢干柴,点上火取暖,有时还用泥包住用弹弓打来的麻雀,放到火里烧烤,等到泥烧干了的时候,剥开泥块,麻雀的羽毛也会被烧得无影无踪,烧熟了的麻雀肉热气腾腾,再撒上些从家里偷来的盐,一边烤火一边吃,香甜而温暖。

⑤在关于寒冷的记忆中,尤其使我难忘的是那些圆溜溜、胖乎乎的鹅卵石,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冬天的冷被窝里竟有了这些可爱的小伙伴。

那是母亲去城河里洗衣服时捎回来的,母亲选择了这些大小适中,形状可爱的鹅卵石洗净带回家。

傍晚做饭时,母亲将几块石头围在煤火口边,到了睡觉前石头已经被炕得很热,母亲又把每一块石头用一块包袱布裹住,放进我和弟弟妹妹的被窝。

我钻进暖和的被窝里,脚蹬一块石头,怀抱一块石头,冬天的寒冷已躲得无影无踪。

⑥时光已过去了几十年,如今我的女儿已将大学毕业,当我和她谈起这些往事,她听得一脸茫然,不知所云。

当然我理解女儿,在这个地球逐渐变暖,北方再也找不到大雪,空调、水暖、电暖、暖水袋随处可见的年代,让女儿去理解一块石头的作用,理解人与人挤在一起用来取暖的方法,的确愚顽可笑。

但我这个从贫穷年代走过来的人,怎么能够忘记了对一个萝卜的回味,对一块石头的怀想,对一缕阳光的感恩呢?【注释】①袼褙:用纸或碎布裱糊成的厚片,多用来做纸盒、布鞋等。

6.第②段关于寒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答案】照应文章题目“冬天记忆”;为下文写冬天寻找驱寒的方式,寻找温暖的方式和冬天的野趣做铺垫。

【解析】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渲染、烘托气氛,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

仔细阅读第②段的内容,这段话突出冬季天气的寒冷,照应题目“冬天记忆”,并为下文叙述寻找驱寒的方式、温暖的方式和冬天的野趣做铺垫。

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

(3分)【答案】运用拟人(比喻、比拟)的修辞,把“一块石头、一堆柴草、一根鸡绒毛”当作“患难的伙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块石头、一堆柴草、一根鸡绒毛”和“我”的亲密关系,突出在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它们曾经带给作者温暖的生活体验,也为下文的写作埋下伏笔。

【解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

仔细阅读句子,按照要求的角度赏析即可。

8.文章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请找出两处进行赏析。

(4分)【答案】示例:第一处:第③段中写下课之后“我们”在背风的墙根前,一字排开从两边往中间挤,使劲地挤,直到浑身发热,浑身出汗。

这一处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在贫穷寒冷的冬季,孩子们想出多种自我取暖的方式,使自己度过了一个个自由、率真、充满野趣的冬天。

第二处:第④段中母亲把石头炕热,用包袱布裹住放进被窝里,度过寒冬。

这一处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解析】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地描绘。

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作用有揭示作品意义、丰富情节等。

9.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请找出并作简要分析。

(3分)【答案】主旨句:“但我这个从贫穷年代走过来的人,怎么能够忘记了对一个萝卜的回味,对一块石头的怀想,对一缕阳光的感恩呢?”分析:在那物质极度贫乏的冬天,“一个萝卜”“一块石头”“一缕阳光”,不但给“我”驱寒,而且让“我”度过了一个自由、率真、充满野趣的童年,使“我”终生难忘。

【解析】主旨句的赏析应从主旨句在文中的作用,包括点明中心,贯穿全文,以及句子本身的作用等出发;哲理句要指出所包含的哲理,或所表达的具体感情。

文章前文叙事,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发表议论,收束全文,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三)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10分)朗读有助于记忆吗徐航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