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秋季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2017年秋季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2017年秋季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中高班)学号____,姓名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2.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

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

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主流,为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A.黄帝B.夏启C.秦始皇D.孝文帝4.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

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5.下面是一幅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____中书省___|___1.中书省直辖地,2.行中书省皇帝——|——枢密院|____宣政院____三道宣慰司A.唐代B.宋代C.元代D.清代6.唐朝时有一读书人贾六进士及第后,被分配到审议军国大政场所的部门工作,他应就职于()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史部7.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虽有相职,却无相权。

即无相权,却有相责”。

他指的制度应该是()A.汉代的内外朝制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明代的内阁制D.元代的一省制8.孟德斯鸠说:“中国------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A.唐朝确立三省六部制B.明朝废除宰相制C.清朝延续明朝内阁制D.清朝设置军机处9.公元前6世纪,雅典“有产阶级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

这种现象的出现应归功于()A.梭伦B.克利斯提尼C.伯利克里D.苏格拉底10.伯利克里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

”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A.民主的广泛性B.决策的科学性C.程序的复杂性D.公民集体参政11.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权利。

这说明它()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维护奴隶制度D.规定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12.对近代西方法律,有人曾这样评价:“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毫无疑问,其他国家的法律著作也同样如此。

”材料最能说明()A.罗马法就是欧洲法B.英、法、德三国法律相同C.罗马法对西方各国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D.世界近代法律制度具有一致性13.“光荣革命”后,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A.英国议会B.英国贵族C.英国民众D.英国王室14.《世界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殷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B.建立了民主共和制C.确立了责任制内阁D.确立了分权制衡的权利结构15.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存在了70多年之久。

其主要原因是()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B.铁血政策的实行C.它适应了经济的发展D.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16.与英国《权利法案》相比,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有()1.专制主义色彩浓厚2.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利3.国家元首“统而不治”4.宰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A.123B.234C.124D.13417.“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有()1.外国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2.列强获得在内地游历和传教的特权3.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4.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A.23B.34C.124D.123418.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其主要依据是()A.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B.《资政新篇》的实施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19.某部历史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某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20.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到:“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的偶然性21.“三鸟害人,鸦、鸮、鸨,一群卖国,鹿、獐、螬。

”这副对联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国民大革命D.北伐战争22.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

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共产党要走()A.城市中心道路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C.统一战线道路D.国共合作道路23.1937年12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的报道中写道:“大规模的抢劫,对妇女施暴,杀戮平民,把中国老百姓从家中赶出来,大批处死战俘与强迫征集壮丁,把南京变成了恐怖城市。

”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凇泸会战B.血战台儿庄C.百团大战D.南京大屠杀24.中共中央驻地曾有多次转移,某同学探究这一专题时得出了以下结论,符合史实的是()A.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抗日战争向解放战争转变C.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D.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25.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完成者”。

这三种主要思潮来源于哪三个国家()A.英、法、美B.英、美、德C.英、法、德D.法、英、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中国是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系成为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关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备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私人。

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者,亦以私人居是官。

_______马瑞临《文献通考.职官三》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

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_______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

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_______翦伯赞《中国史纲要》(1)秦朝汉初,“三公”具体指的是哪些职官?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以来“三公”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制度原因,概括宰相制度的演变特点。

(12分)(2)归纳材料二、三的观点,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13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从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

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________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

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

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

........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_________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

(3分)(2)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作出了怎样的努力?(12分)(3)这一努力呈现怎样的特点?带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示?(1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