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美术史讲义4(魏晋南北朝部分)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讲义4(魏晋南北朝部分)ppt课件
佛教自西汉就开始传入中国,东汉“永平 求法”正式开始传播。
作为外来文化因素与艺术表现形式,佛教 与佛教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 文化发生融合、影响,最终完成中国化的 改造,取得了继续、快速发展的空间。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
美术创作题材范围扩大,人物画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表现士族生活面貌的现实题材作品增加, 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活跃,山水、花鸟画 有脱离人物画而成为独立画种的趋势
二、“道教”的破土成宗与艺术表现形态 东汉时期开始产生的民间宗教形态。 追求长生不死的信仰与福禄功利的思想相
作用产生。 主要思想来源:老庄哲学思想、神仙方术
思想以及平民福禄思想等。 成为之后中国艺术发展中一大类重要表现
题材与画科——道释绘画与雕塑艺术。
6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
三、“佛教”传入发展与对中国艺术的影 响
26
南朝绘画
陆探微:刘宋时期,吴(今苏州)人。擅长 画肖像、人物、山水等,以“秀骨清像”为 特征,表现魏晋士人精神风度。
作画用笔劲利,气势连贯,被称“一笔画”, 是与顾恺之并称的“密体”画风的代表。谢 赫称其“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 古今独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艺术风格参考作品: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画像砖
31
32
33
34
[南朝·梁]萧绎《职贡图》(局部,宋摹本)
35
36
北朝绘画
18
《 洛 神 赋 图 卷》 ( 辽 博 本)
19
《 洛 神 赋 图 卷》 ( 辽 博 本)
20
《列女仁智图卷》
21
22
23
24
25
南朝绘画
地处江南的南朝(宋、齐、梁、陈)战乱 较少,经济繁荣,加上统治者喜好艺术, 因而绘画艺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主要有陆探微、张僧繇、宗炳、王微、谢 赫等代表性画家,在人物、山水、风俗画 等方面发展了南朝绘画艺术。
西魏—北周)
陈、北齐、北周——隋。
2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
乱世中的多元化合美术发展。 动荡的时代、统一政权的瓦解、分裂战乱
的社会、长达三四百年的纷争,只在西晋 有过短暂的统一。 动荡与战乱中完成了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 的进程,是中国历史发展上一个重要的时 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都有新的面 貌的发展。
现传世的几件传为顾恺之的作品可作为其 艺术风格的参照:
《女史箴图卷》、《列女洛神赋图卷》(故宫本)
13
14
《洛神赋图卷》(辽博本)
15
《洛神赋图卷》 (辽博本)
16
《 洛 神 赋 图 卷》 ( 辽 博 本)
17
《 洛 神 赋 图 卷》 ( 辽 博 本)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
影响社会文化与艺术的几个方面:
经济上:土地兼并、庄园经济促使大地 主豪强出现——“门阀政治”。
政治上:用人制度采取“九品中正制”, 等级分明,世族中分化出“士”阶层。
思想上:统一社会崩溃,儒家思想遭到 信仰危机,人们开始反思,道家思想与 佛教思想上升。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
第四单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主要内容 一、时代概况: 社会概况与 儒、道、释三
教发展。 二、魏晋时期绘画艺术及绘画理论建设 三、魏晋时期佛教石窟寺雕塑艺术
甘肃敦煌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
三国(魏、蜀、吴)——西晋
西晋——东晋——宋——齐——梁——陈 ——五胡十六国——北魏(东魏—北齐、
绘画艺术上发展了人物画线条的表现力, 通过描绘对象结构、质感、动态表现艺术 形象风度、神采。其用线“春云浮空,流 水行地”、“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与 陆探微成为当时“密体”风格代表。
11
顾恺之
在绘画理论上也具有积极的贡献,著有 《论画》一书,其中提出“以形写神” ( “传神论” )、“悟对通神” 、“迁想 妙得”等观点。另一篇《画云台山记》是 其山水画创作设想,反映了重要的山水画 艺术思想。
27
28
29
30
南朝绘画
张僧繇:萧梁时期,吴(今苏州)人。擅 画人物、山水、走兽,尤擅画道释人物画。
用简练概括的笔法表现形象,“笔才一二, 像已应焉”,是有别于顾、陆的“疏体” 风格的代表画家。
曾用“天竺法”创作,有凹凸效果,立体 感强,应为外来文化与技法的影响。
绘制人物面相丰腴,“面短而妍”,有别 于张僧繇的“秀骨清像”,反映了时代社 会审美的变化,完成了“张家样”的创造。
总之,多元激荡化合与融合发展是这一时代的 主题,儒、道、佛,汉与胡,中与外,不同的 文化类型进行交流、融合,艺术创作繁荣的同 时,也引发了艺术理论建设的新局面,理论思 维活跃,大体上奠定了中国艺术理论发展的基 础与框架。
8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
文人士大夫开始步入画坛。 艺术表现领域、题材扩大,多取材自文学作品; 艺术表现技巧发展,出现艺术风格的分化; 人物画取得较大发展,强调人物精神气质表现
与形象处理的并重; 宗教性绘画起步发展; 描绘自然景色的绘画开始从人物画背景地位脱
离出来,山水画创作实践与理论建设起步。
9
三国两晋时期绘画的主要画家与成就
曹不兴:东吴人,当时“吴中八绝”之一,绘 画技巧卓越。文献记载其擅长画人物与佛像, 有“佛画之祖”之称。“误笔成蝇”的典故体 现其高超的绘画技艺与成就。现无真迹流传。
卫协:西晋人,师法曹不兴,并有“出蓝”美 誉。道释、人物皆能。东晋顾恺之称其“伟而 有情势,巧密于精思”;南朝谢赫称“古画皆 略,至协始精”,评价极高。其画线条细劲, 人物表现精神气质极佳,是汉风向魏晋风格转 变的重要人物。
10
顾恺之
东晋,无锡人。字长康,小字虎头,世族 家庭出身。
一生主要从事绘画艺术创作,多才多艺, 当时有“才、画、痴”三绝之称。
一、“玄学” 的思想与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以老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思想复归,直指
人的内在精神、品质与境界,强调个体、 生命的存在,追求精神思辩的的愉悦与超 越,影响到“魏晋风度”的产生。 对艺术的影响体现在改变了汉人对外部世 界的铺陈表现,转而表现清玄、风神、气 质之美。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