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 根部病害

第三节 根部病害


5. 防冶措施
(1)病土须经热力或药剂处埋后方可使用,或用溴甲烷 进行消毒(具体方法参照猝倒病),病区应实施2年以上 的轮作。 (2)病苗须经药液处理后方可栽植,可选用500-2000 mg/kg链霉素30 min或在1%硫酸铜溶液中浸泡5 min。 发病植株可用300-400倍的“402”浇灌或切除肿瘤后用 500-2000 mg/kg链霉素或用500-1000 mg/kg土霉素涂 抹伤口。 (3)外科治疗。对于初起病株,用刀切除病瘤,然后用 石灰乳或波尔多液涂抹伤口,或用甲冰碘液(甲醇50份、 冰醋酸25份、碘片12份),或用二硝基邻甲酚钠20份、
根结线虫的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以免疫区扩大。 (2)在有根结线虫发生的圃地,应避免连作感病寄主。 (3)药剂防治:利用溴甲烷处理土壤;将3%呋喃丹颗粒剂或 15%铁灭克颗粒剂分别按4-6g/m²及1.2-2.6g/m²的用量拌细土 施于播种沟或种植穴内;也可用10%克线磷颗粒剂处理土壤, 具体用量为30-60kg/hm²。 (4)盆土药剂处理:将5%克线磷按土重的0.1%,与土壤充分 混匀,进行消毒;也可将5%克线磷或10%丙线磷,按盆口内径 6cm用药0.75g或0.50g计,施入花盆中。 (5)盆土物理处理:炒土或蒸土40min,注意加温勿超过 80℃,以免土壤变劣;或在夏季高温季节进行太阳曝晒,其间 要防水浸,避免污染。 (6)花盆、操作工具要清洗消毒,盆土要集中处理。
叶枯型。发生在苗木生长后期,由于苗木过于密集,苗 丛内光照不足,苗木下部叶片染病腐烂枯死,常造成苗木 成簇死亡。
2.病原 引起本病的原因,可分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类。 侵染性病原,主要是腐霉菌、丝核菌和镰刀菌;非侵 染性病原包括以下因素:圃地积水,造成根系窒息; 土壤干旱,表土板结;地表温度过高,根颈灼伤;还 有农药污染等原因。
樱花根癌病 1.根颈部被害症状 2.病原细菌
3.病原 由细菌的土壤杆菌引起。
4.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可在病瘤内或土壤病株残体上 生活1年以上。病菌可由灌溉水、雨水、采条、嫁接、 园艺工具、地下害虫等进行传播。远距离传播靠病苗 和种条的运输所造成。病原细菌从伤口侵入,经数周 或1年以上就可出现症状。碱性、湿度大的沙壤土发 病率较高。连作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嫁接时切接比芽 接发病率高。苗木根部伤口多时发病重。
(二)大叶黄杨白绢病
1.分布与为害:大叶黄杨发生白绢病分布较广, 是由真菌引起的,具有毁灭性强,传播迅速的特点, 如控制不利,可能引致苗木全部死亡。
2.症状:发病初期茎或叶基部靠近土壤的地方变 褐、腐烂,经几天阳光曝晒在病部及土壤表面出现白 色绢丝状的菌丝体,呈放射状在根际土壤中蔓延,后 期在近地表茎上长出褐色,油菜籽状小菌核,常造成 全株死亡。叶部表现为先发暗而失绿最终变黄干枯。
(二)根结线虫病
1.分布与为害 在我国南北许多省都有发生。 2.症状 被害植株的侧根和支根(主要侵染嫩根), 产生许多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初表面光滑,淡黄色, 后粗糙,质软。剖视之,可见瘤内有白色透明的小粒 状物,即根瘤线虫的雌成虫,病株根系吸收机能减弱, 病株生长衰弱,叶小,发黄,易脱落或枯萎,有时会 发生枝枯,严重的整株枯死。
二、细菌和线虫引起的病害
(一)根癌病 1. 分布危害
根癌病又称冠瘿病、根瘤病,在国内分布广泛。寄主 范围广,除危害樱花外,还危害菊花、大丽菊、石竹、 天竺葵、桃、月季、蔷薇、梅、夹竹桃、柳、核桃、花 柏、南洋杉、银杏、罗汉松等。
樱花根癌病
• 2. 症状
• 该病主要发生在根颈处,也可发生在主 根、侧根以及地上部的主干与侧枝上,发 病初期病部膨大呈球形或球形的瘤状物, 幼瘤初为白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以 后瘤肿逐渐增大、质地变硬、褐色或黑褐 色、表面粗糙龟裂。肿瘤的大小形状各异 ,草本植物上的肿瘤小,木本植物及肉质 根的肿瘤大。由于根系受到破坏,发病轻 的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叶色不正,严重者 则引起全株死亡。
一、真菌引起的病害
(一)苗木立枯病 1. 症状
种芽腐烂型。种芽还未出土或刚露出土,即被病菌侵染 死亡。
猝倒型。幼苗出土不久,嫩茎尚未木质化,病菌自茎基 部侵入,受侵部呈现水渍状腐烂,幼苗迅速倒伏,此时嫩 叶仍呈绿色,随后病部向两端扩展,根部相继腐烂,再后 全苗干枯。
立枯型,也称根腐型。幼苗木质化后,苗根染病腐烂, 茎叶枯黄,但死苗站着不倒,而易拨起,也称根腐型。 。
4.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1.应采取以栽培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培育壮苗, 提高抗病性。
2.不选用瓜菜地和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地作为圃地。 精选种子,适时播种。推广高床育苗及营养钵育苗,加强 苗期管理,培育壮苗。
3.土壤消毒选用多菌灵或配成药土垫床和覆种。 4.种子消毒用0.5%高锰酸钾溶液(60℃)浸泡2h。 5.幼苗出土后可喷洒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500-1000 倍液或喷1:1:200倍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洒1次。
3.白绢病的病原
病原为齐整小核菌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 为罗耳阿太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 丝体白色,茂盛,呈辐射状扩展;菌丝粗2~8µm,分枝 不成直角,具隔膜。菌核初为乳白色,后变浅黄色至茶 褐色或棕褐色,球形至卵圆形,大小1~2mm,表面光 滑有光泽。菌核由3层细胞组成,外层棕褐色,表皮层下 为假薄壁组织4.发病规律:病菌以菌核形式在土壤中越冬(菌核 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能在土壤中存活5~6 年),第二年条件适宜菌核萌发长出菌丝,在土中 蔓延,从植株基部侵入而使其发病。
5.发病条件:酸性土壤有利于发病(适宜pH值范围 为1.9~8.4,最适pH值为5.9);高温高湿的环境利 于发病(8~9月份发病严重),最适生长温度30~ 35℃;连作土壤发病重(土壤含菌多且存活时间长); 粘质土壤发病重;地势低洼,种植过密,通风透光 性差的发病重(病菌喜湿润窝风的条件)。
第四章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第三节 根部病害
第三节 根部病害
概述
• 根部病害的发生,往往使植株地上部分 表现出叶色发黄、叶形变小、放叶迟缓、 提早落叶等症状,所造成的危害是毁灭性 的。根部病害发病初期不易发现,带地上 部分出现明显症状时,病害已经进入晚期, 染病的幼苗几天内即可枯死,幼树在一个 生长季节造成枯萎。大树延续几年后也可 枯死。
1.幼苗根部被害状 2.卵 3.卵内孕育的幼虫 4.性分化 前的幼虫 5.成熟的雌虫 6.在幼虫包皮内成熟的雄虫 7. 雄虫 8.含有卵的雌虫 9.产卵的雌虫
四季海棠 根结线虫病
根结线虫病
瓜子黄杨根结线虫病
瓜子黄杨根结线虫病
3.病原:由根结线虫侵染所致。 4.发生规律 病土是最主要的侵染来源。在病土内越 冬的幼虫,可直接侵入寄主的幼根,刺激寄主中柱组 织,形成巨形细胞,并形成根结。也可以虫瘿随同病 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环境适宜时,越冬卵孵化为幼 虫入侵寄主。线虫可通过水流、肥料、种苗传播。
复习思考题
• 1.苗木立枯病的症状特点是什么?如何进 行防治?
• 2.苗木白绢病的症状特点是什么?如何 进行防治?
• 3.根癌病的症状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 防治?
• 4.根结线虫病的症状特点是什么?如何 进行防治?
• 3.发病规律
• 土壤带菌是最重要的侵染来源。病原菌 可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在适宜条件下进 行再侵染。发病严重的原因,一般与以下 因素有关:长期连作感病植物,土壤中积 累了较多的病原菌:种子质量差,发芽势 弱,发芽率低;幼苗出土后遇连阴雨,光 照不足,幼苗木质化程度差,抗病力低; 在栽培上播种迟、覆土深、揭草不适时、 施用生肥等。
6.白绢病防治措施
(1) 严格进出苗制度,不从发病地区购进苗木,防止 人为传播病害。
(2) 此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所以土壤灭菌消毒是关键 性措施。可用0.2%五氯硝基苯或福美双等与土拌匀后 栽种,或按每平方米用药5-10g,加适量细土撒入士 中。种植时尽量选用无病地块,同时应避免连作。
(3) 地块要做到基本平整。在五月份开始控制浇水, 使地表保持相对干燥,并增施磷钾肥。注意雨季排涝, 雨后突然暴晴,要分次排尽积水,不要一次排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