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构图的基本解析

影视构图的基本解析

构图
影视构图的基本解析
CONTENTS
目录
01构图的定义
02画幅比例的不同及电影的例证《山河故人》
03构图中的要素?影响意义?
04静态构图与动态构图
什么是构图?
影视构图是指被摄对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其中包括光、影、明暗、线条、色彩等在画面结构中的组合关系,构成视觉形象。

2、银幕、画框、窗户、镜子
一、影像画框的物理性质
形状
影像的画框多选择横式长方形,而不选择三角形、圆形。

影像的画框一般以画面的比例来表示,也就是影像的长对宽的比例。

传统好莱坞模式(35mm平面式)的画面比例是1.33︰1,欧洲宽银幕(35 mm平面式)是1.66︰1,现代美国宽银幕(35mm平面式)是1.85︰1。

电影解析一《山河故人》
EIUSMOD TEMPOR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EIUSMOD TEMPOR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画框的比例的不同对电影的影响有何不同
以上三幅图分别对应哪三
种比例?
1标准银幕的来历?
电视荧幕的“变形记”
1.把宽银幕电影画面裁剪成4:3的比例,这样就可以满屏播放了。

2.在拍电影时就要考虑电视播出时的裁剪问题,必须把戏剧元素尽可能安排电视裁剪的方框内。

90年代的时候,大陆很多电视台播港台或歪果电影就是这么干的,画框水平方向被压扁了,带来的结果是电影中的胖子变瘦了,瘦子成了火柴棍,一度让观众以为歪果仁就长这样。

咦,外国太奇葩了,自行车轮胎怎么是扁的?
画幅比例对电影有哪些影响
4:3画幅接近单眼视野。

你打开一部老电影,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来看,视野就会舒服多了,至少视野基本填满了,但你愿意这样看完一部电影吗?
教室里的多媒体幕布基本还在沿用4:3的比例
1.85:1
能把人物和环境比较和谐的结合起来,在表现人物的同时,还可以比较舒服地呈现人与环境的关系,而且是一种比较自然、亲密的关系,跟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差不多。

更常见的双人中景,放在1.85:1的画框里非常合适,怎么看怎么舒服。

2.35:1有哪些特点?
2.35:1有哪些特点?
让演员离得很远,如同隔空喊话
随堂作业
思考电影《山河故人》的画幅比例的原因?以及有何作用
方向
若把一张地图投射到画框上,画框左边就被当作西边,画框右边便是东边,所以画框中的空间都可视为地图上相连的空间。

构图的方向
若把一张地图投射到画框上,画框左边就被当作西边,画框右边便是东边,所以画框中的空间都可视为地图上相连的空间。

画框的上方指北方或天空的方向,下方则指往南或地面方向,这样就使画框的底边使人产生一种重力感,即觉得下方的物体比上方的物体重力大一些。

由于画框内的画面内容是活动的,物体移动的方向不仅限于上下左右,也可以是前后方向。

前方动体细节清晰、重量大,观众与画面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被拉近,使人产生亲近感,或紧张感,或危险感。

这是“进攻”运动的方向,越向前,可供安排的内容就越少。

如上图:《牺牲》(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1986)
相反,后方的物象与观众的距离大,给人疏远感。

愈往画框远处运动,动体与观赏者的距离愈大,关系愈远,以至于产生不同世界的隔离感,或给人放松感、自由感,紧张和危险感解除。

它是“撤退”的运动方向,具有宽容性,空间向深度开放,事物容易进入,较少束缚。

如下图:《牺牲》(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1986)
张力
画框内部张力的向度和强度如下面的画框张力结构图所示:
虚线的多寡标示张力的轻重——线条越密集,张力越大,结构越稳定;线条越稀疏,张力越小,结构越易变。

画框的张力与构图的张力不一致:画框张力大的地方,构图多缺乏张力;画框张力小的地方,景物受到的吸引力多,构图则充满张力,显得活泼生动。

所以摄影师一般不把主要事物安排在画框中心,以避免构图的呆板。

如下图:《黄土地》(陈凯歌,1984)
构图中的水平线的影响
水平线
通过画框视觉中心与上、下边线平行的线是画框的中心水平线,它多为上和下、天与地、远与近的分界线。

中心水平线移向上边线和移向下边线可以改变画面上下部分的力量对比,揭示置身其中的人物的环境和命运。

当中心水平线上升至接近上边线时,人被挤压在天与地的狭小空间里,黄土地庞大无边,坚实无比,给人以压抑、窒息的感觉。

当中心水平线下降至下边线附近时,天的面积无处不在,人似乎失去了依托,显得失落、孤独、渺小、软弱。

在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执导的影片《德克萨斯州的巴黎》(1984)中,创作者常把中心水平线置于影像中部来分割天地,全片始终给人一种恍惚不定的感觉。

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男主人公戴维斯犹豫
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