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藏药巴桑母酥油丸对放射线-化学复合损伤小鼠粒-巨噬系造血功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藏药巴桑母酥油丸对放射线-化学复合损伤小鼠粒-巨噬系造血功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藏药巴桑母酥油丸对放射线-化学复合损伤小鼠粒-巨噬系造血功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黄晓芹;卫莉玲;黄茜;降央泽仁【摘要】目的探讨藏药巴桑母酥油丸对放射线-化学复合损伤小鼠粒-巨噬系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理.方法 60 Coγ射线照射和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方式制造放射线-化学复合损伤小鼠模型,采用外周血细胞计数、造血祖细胞集落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灌胃不同浓度巴桑母酥油丸后不同时间放射线-化学复合损伤小鼠外周白细胞数、骨髓粒-巨噬系(CFU-GM)造血祖细胞集落产率、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M-CSF R)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灌胃14 d后,中、高剂量组的白细胞数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中剂量巴桑母酥油丸灌胃14 d后,骨髓CFU-GM集落产率、GM-CSF mRNA和GM-CSFR mRNA 也显著高于空白组、生理盐水组.结论适当浓度的巴桑母酥油丸可以通过上调骨髓GM-CSF、GM-CSFR mRNA表达、促进CFU-GM增殖分化,进而促进放射线-化学复合损伤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的提前恢复.【期刊名称】《四川动物》【年(卷),期】2014(033)001【总页数】5页(P113-117)【关键词】巴桑母酥油丸;放-化疗;小鼠;白细胞;粒-巨噬系祖细胞;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作者】黄晓芹;卫莉玲;黄茜;降央泽仁【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611137;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四川雅安625000;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6111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放、化疗是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重要甚至唯一的手段,骨髓抑制及由此带来的造血功能低下是放、化疗最严重、最根本的毒副作用。

由于骨髓不均匀地分布于骨小梁间隙的特点,其损伤程度不便于直接测量,常采用外周血细胞数,尤其是白细胞数量的下降来反映(Hu & Cucinotta,2011),而贫血、出血、白细胞减少及由此带来的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等症状,符合藏医“七精耗损、身体虚弱”的“补益”疗法实用范围(第司·桑吉嘉措,2012)。

巴桑母酥油丸是藏医补益根本方剂之一,据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记载,“巴桑全身皆益” (宇妥·云丹衮波,2011)即:巴桑母酥油丸“对身体上下之各种疾病均有裨益”。

本研究拟以放射线-化学复合损伤小鼠模拟病人放、化疗后状态,研究巴桑母酥油丸对放、化疗后粒-巨噬系造血的具体影响和可能机制,探讨巴桑母酥油丸在放、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数恢复中的可能作用,为缓解肿瘤病人放、化疗后毒副作用,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生存年限另辟蹊径。

1.1 实验动物8~12周龄雄性C57BL6J 小鼠,购于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许可证号SCXK(川)2009-09。

动物饲养条件:20~25℃,自由接受冷开水和C57BL6J小鼠配方颗粒饲料(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购买)喂养,每2 d换1次消毒干燥垫料。

1.2 药品及试剂巴桑母酥油丸(Basangmu Suyou Wan,西藏藏医学院藏药有限公司,批号101201),用生理盐水稀释溶解至所需浓度,4℃贮存备用,用前加热混匀;IMDM培养基(美国Invitrogen公司,批号1282295),特级马血清(北京元亨圣马生物技术研究所,批号110320);重组小鼠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Peprotech,批号050755-1);逆转录试剂盒(Eu Fermentas公司,批号00098448);Taq DNA PCR反应试剂盒(TaKaRa大连宝生物,批号ck3501AA);Trizol(美国Invitrogen,批号50563209);dNTP(美国Promega,批号251230);DNA分子量标准(DNA Marker:Marker I,显示条带:100、200、300、400、500、600 bp,北京康为世纪公司,批号16911K);琼脂糖(电泳级,GENE TECH上海有限公司,批号111760)。

1.3 主要仪器设备60Coγ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辐照中心);全血细胞自动计数仪(奥地利Abacus Junior,型号VET 130004-动物专用3分类);CO2培育箱(日本SANYO公司,型号MCD-15A);超净工作台(北京半导体设备厂,型号JJT-900/1300);倒置相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型号CX-1O);实时荧光定量基因扩增仪(加拿大FUNGLYN,型号FTC2000);水平电泳仪(美国BIO-RAD,型号Powerpac Basic TM);凝胶成像系统(美国BIO-RAD,型号Gel Doc 1000)。

1.4 放射线.化学复合损伤小鼠制备小鼠经60Coγ射线2Cy照射,照射后第4天,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mg/(kg·d),qd×3 d,视为造模完成(黄晓芹等,2009)(以下简称:放-化复合损伤小鼠或60Co-Cy injury mice)。

1.5 外周血白细胞数检测小鼠于造模完成后第2天开始分别灌胃0.75 g·k g-1·d-1(低剂量组),1.5 g·kg-1·d-1(中剂量组),3.0 g·kg-1·d-1(高剂量组)的巴桑母酥油丸乳液和等体积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每天1次,同时设立造模后自然恢复小鼠组(空白组)。

于灌胃的3 d、7 d、14 d、20 d,各取10只小鼠,麻醉后去眼球取全血,用动物专用全血细胞自动计数仪计数白细胞(WBC)数。

1.6 骨髓CFU.GM集落产率检测造模后小鼠灌胃1.5 g·kg-1·d-1巴桑母酥油丸14 d后,在无菌条件下分离骨髓细胞(BMC),进行粒-巨噬系祖细胞培养,培养时间7 d,第8天于显微镜下(放大40倍)直接计数集落数,以50个细胞以上为1个集落。

1.7 骨髓GM-CSF mRNA和GM-CSFR mRNA 相对表达量检测造模后小鼠灌胃1.5 g·kg-1·d-1巴桑母酥油丸14 d后,分离骨髓细胞,按常规方法提取总R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确认总RNA提取完整无降解后按试剂盒要求进行逆转录。

逆转录后进行常规PCR,确认引物合成正确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ACTB基因作为内参基因同时进行扩增。

所用引物为:1.小鼠GM-CSF(M-GM-CSF):引物:M-GM-CSFF,5’-AACTCCGGAAACGGACTGT-3’;M-GM-CSFR,5’-CTCATTACGCAGGCACAAAAG-3’;探针:M-GM-CSFTaqMan probe,5’-TCAGAGCTGGCCTGGGCTTCCT-3’,扩增产物长度为178 bp。

2.小鼠GM-CSFR (M-GM-CSFR):M-CSFRF:5’-CACTGGAGGCTGAG-CTTCGTCA-3’;M-CSFRR,5’-GTCGTGACCCGTGGA-GTTGAGG-3’;探针:M-CSFRTaqMan probe:5’-CCTGACCTGCGAGATCCGAGCC-3’,扩增产物长度为168 bp。

3.内参:β-肌动蛋白(Beta-actin,ACTB):引物:ACTBF:5’-GAAGATCAAGATCATTGCTCCT-3’;ACTBR:5’-TACTCCTGCTTGCTGATCCACA-3’;探针ACTBTaqMan:5’-TCACTGTCCACCTTCCAGCAGA-3’,扩增产物长度为111 bp。

引物合成及探针修饰: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反应条件为94℃×2 min;94℃×20s/55℃×30 s/60℃×40 s,45个循环。

记录每一样品目的基因和ACTB基因Ct值(Cyclethreshold),将原始数据(Ct值)换算为基因的相对表达量(2-ΔΔCt)后,分析比较初始基因表达量。

1.8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1 巴桑母酥油丸对放.化复合损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影响灌胃不同浓度巴桑母酥油丸3 d、7 d、14 d、20 d后,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小鼠的白细胞数都逐渐增加;在7 d 后,高剂量组的白细胞数显著高于空白组,但与其余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灌胃14 d后,中、高剂量组的白细胞数显著高于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但与低剂量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灌胃20 d时,高剂量组的白细胞数显著高于空白组,而与其余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

2.2 巴桑母酥油丸对放.化复合损伤小鼠骨髓CFU.GM集落产率的影响培养的CFU-GM集落见图1,灌胃14 d后,空白组、生理盐水组、巴桑母酥油丸组的骨髓CFU-GM集落产率分别为47.50±7.10、45.25±7.59、51.00±6.97(5×104BMC),巴桑母酥油丸组显著高于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图2)。

2.3 巴桑母酥油丸对放.化复合损伤小鼠骨髓细胞GM-CSF mRNA和M-CSFR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各组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见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巴桑母酥油丸组的GM-CSF mRNA和GM-CSFR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03±2.16、2.90±0.96、5.76±1.80和1.44±0.88、1.97±0.71、2.84±0.28(2-ΔΔCt),巴桑母酥油丸组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

由于低剂量辐射联合环磷酰胺可使机体肿瘤细胞产生G1期阻滞,对肿瘤增殖细胞杀伤作用增强,明显提高机体抗肿瘤的作用,故在肿瘤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于洪升等,2004)。

但电离辐射和烷化剂类的环磷酰胺可通过损伤DNA(Cortellino et al., 2004;徐宏贵等,2007),阻止其复制、延迟细胞分裂、加速细胞调亡等途径,导致骨髓抑制。

放、化疗双重因素共同作用时,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更为明显(Larson & Le Beau,2005),因而采用Co60γ射线照射联合环磷酰胺注射方式可以建立模拟放、化疗后病人机体功能状态的动物模型,进行相关研究。

由于单纯运用细胞因子,无法达到促进放、化疗后外周血细胞数稳定恢复的理想效果,传统补益药物在该领域的独特效果得到广泛的研究和运用(左晶晶,2011;刘红卫等,20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