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看未来之人民币汇率制度分析摘要:一国的繁荣昌盛主要依靠其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核心是金融与货币。
本文主要通过回顾历史、分析现状、展望未来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合理预测。
关键词:发展沿革影响因素走势预测一、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沿革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就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需要,处于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之中。
第一阶段:1978年——1993年随着1980年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席位的恢复,越来越要求外汇管理与国际规范相适应。
20世纪70年代与一些发达国家正常交往的恢复,对外开放逐渐增加,国际交往增强,在贸易、投资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多,原来的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表现出其应变能力差、缺乏灵活性、不利于鼓励出口创汇的积极性等缺陷。
因此我国开始由紧向松的改革汇率制度。
1 钉住一篮子货币阶段(1978年——1984年)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是:汇率制度的基准为钉住一篮子货币;汇价变化大,基本消除了人民币汇价高估现象,短短3年内人民币兑美元由1美元兑1.5元贬值为1美元兑3.2元,贬值1倍以上,较明显地促进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出口贸易的恢复和增长;汇价体系一改再改,由单一汇价改为双重汇价,后又因人民币的贬值而实质上废止双重汇价恢复单一汇价;汇率的价格信号功能与对进出口贸易的调节功能亦有所恢复。
2 取消内部结算汇率,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阶段(1985年—-1993年)这一阶段施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制度,由央行不定期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汇率波动较前几个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浮动和弹性.后期的小幅微调减轻了对整体经济的震动;实质上恢复双重汇价,外汇市场初步发育。
两个市场汇价之间存在较大差价,外汇调剂价能够较好地反映外汇市场实际的供求状况,而公开牌价则属于被高估的汇率;汇率管理仍带有较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国家的计划管理仍决定着人民币的汇率水平.第二阶段:1994年——2005年7月1994—2005年7月正式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是:推行多轨合并,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价钉住美元;实行强制结售汇制,为积累高额的外汇储备奠定了所需要的机制基础:所有公开市场的外汇交易均以人民银行公布的汇率为基准价.并允许各外汇指定银行针对交易对象的不同有一定的上下浮动幅度;人民银行通过国家外管局和外汇交易中心对外汇交易和汇率变化进行管理,不再以行政方式决定汇率,人民币汇率制度中的行政化色彩逐渐淡化.但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汇率政策再次摇摆,浮动不足,管理有余,汇率长期保持在8.28—8.27之间,汇率制度实质上趋向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由于同时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一期间除1997年外.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出现双顺差,外汇明显供大于求,逐渐形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第三阶段:2005年8月至今2005年8月至今,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启动于2005年7月21日的本轮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美元单一货币。
而是以市场为基础,参考一篮子汇率变动进行管理和调节,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3)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浮动幅度为以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4)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当前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1 国际收支状况考虑这个因素主要因为它影响到人民币对美圆的供求关系。
通常我们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个帐户来表示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经常项目下的顺差表示在对外贸易中外汇供给大于进口时对外汇的需求,从而使外币有贬值趋势,本币有升值压力。
而资本项目下的顺差则意味着外币资本的流入量大于流出量,同样使使外币有贬值趋势,本币有升值压力。
从最近两年的对外贸易情况来看,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一直很高。
2 经济增长率经济形势对一国货币汇率的影响很大,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首先,强劲的经济增长会增加国民收入,进而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刺激消费,使得进口贸易增加,对外汇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结果产生外币升值而本币贬值的趋势。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经济增长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导致出口增加,结果外汇供给增多,从而产生与上面相反的趋势,即外币贬值而本币升值。
同时,一个国家强劲的经济增长将产生很多的投资机会,吸引外国资本流入本国,从而增加了外汇供给,使外币贬值而本币升值。
总之,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对汇率可产生正反两反方面的影响。
3 通货膨胀率当物价上升时,本币的购买力下降,结果导致本币贬值。
反之,当物价下降时,本币的购买力上升,结果导致本币升值。
从2000 年以来,中国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投资扩大了一部分市场需求,但是消费需求长期萎靡不振,通货紧缩的压力一直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4 利率水平利率水平决定了本国货币资产是否具有吸引力。
当一国提高利率水平时,它的国内金融资产收益率上升,本国资产对投资人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会有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使得对本币的需求增加,结果给本币带来增值压力。
当利率降低时,情况与此相反。
近年来为刺激经济增长,缓解通货紧缩压力,我国数次调低银行利率,从利率方面对境外资本应该更有吸引力,然而中国特色的外汇管制对资本流出进行了限制,从而增大了境外资本非法流入国内炒做人民币的法律风险,这是一种有效的抑制手段。
5 市场因素市场上某些投机性的攻击行为可能导致众人的群羊行为,即跟风炒做或丧失独立判断的一种非理性行为。
现在所有国家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加起来都没有外汇市场一天的交易量大,中央银行根本不能控制市场。
6 中央银行的干预当一国货币的汇率出现较大波动时,中央银行常常会出面干预。
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经常通过调整联邦准备金率,通过提高或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成本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或者进行公开市场操作,通过买卖国债来影响市场上美圆的供求关系.去年我国外汇储备曾大幅增加,除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盈余外,很大一部分是国家外汇管理局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在市场上用人民币买入美元导致的结果。
一般说来,决定汇率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的基本面和发展趋势,中央银行的干预只能产生短期的影响,而不可能改变汇率变化的趋势。
这种干预大多只具有象征意义,目的是为了向市场传递信号,从而影响人们的预期。
发生在阿根廷和亚洲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清楚地表明,危机到来时,那些金融监管乏力,国际资本可自由出入的国家只好求救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一最后贷款人了,通过减少部分金融交易自由度或牺牲部分经济甚至政治决策的自主权来换取支持。
在操作上,中央银行的干预一般遵循逆风行事的原则,当本币有贬值压力时,买入本币卖出外币;当本币有升值压力时,卖出本币买入外币,从而达到保持汇率稳定的目的。
7 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通常要求政府减少开支,同时市场上的本币供应量减少,使得本币有升值的趋势。
与之相反,宽松的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常要求政府增大开支以带动市场需求,同时市场上的本币供应量增加,使得本币有贬值的趋势。
近几年我国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公共开支刺激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8人们的心理预期这一因素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汇兑心理学认为外汇汇率是外汇供求双方对货币主观心理评价的集中体现。
评价高,信心强,则货币升值。
这一理论在解释短线或极短线的汇率波动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一国货币的汇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相互影响,各有利弊,甚至一种因素同时从正反两个方向影响汇率的变动。
但市场的供求关系是主要的着眼点,采取行动调整各有关因素也要看时机,从系统的角度全面衡量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三。
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同样未来人民币汇率也将会持续的上升,但其增长方式应该是渐进的、缓慢式的上升。
主要原因有以下:1.经济持续增长为人民币升值提供重要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是决定人民币汇率长期发展趋势的根本性因素,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主要体现在GDP 的增长上。
一国的GDP 越高,说明生产和消费活动繁荣,人们会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好的预期,企业会增加投资,劳动者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消费水平,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对本币的需求,从而导致本币汇率升值。
此外,GDP 的增长提高了本国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的增强提高了本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代表强大经济实体的货币趋于坚挺。
2.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国际收支状况是影响汇率变动的直接因素,起主导作用.一国国际收支通过直接决定外汇供求影响汇率。
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顺差,国际资本流入,本币需求增加,本币升值。
反之本币则贬值。
而我国的国际贸易长期处在顺差中,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3。
外汇储备增加,强化人民币”硬通货"地位外汇储备反映了一国的对外清偿能力,同时也反映了一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
外汇储备越多,潜在外汇供给越充足,越有利于本币保持稳定。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双顺差格局,我国的外汇储备急剧增加1999 年到2009 年,我国外汇储备从1546。
75 亿美元增加到了23991。
52 亿美元,外汇储备占GDP 的比重从15。
60%上升至48.87%,位居世界前列,人民币的抗风险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人民币的”硬通货”地位得到强化.由于人民币大幅升值不符合我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要求,因此央行会运用充足的外汇储备防止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升值.而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继续进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有序推进,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升幅可控、波幅较小"的稳步升值态势。
因此不难看出,人民币汇率未来将会持续的上升,但其增长方式应该是渐进的、缓慢式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