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视器1.眼球的组成,形态特点和功能眼球眼球位于眼眶内,近似球形。
前面的正中点称前极,后面的正中点称后极。
自前极贯穿眼球至后极的直线称眼轴。
自瞳孔中心至视网膜中央凹的连线称视轴。
〔一〕眼球壁眼球壁从外至内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
1.外膜〔纤维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有保护眼球内容物的作用。
分角膜和巩膜两部份:〔1〕角膜占外膜的前1/6,曲度较大,无色透明,有折光作用。
无血管但富含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灵敏。
角膜的营养物质有三个来源:角膜周围的毛细血管、泪液和前房水。
〔2〕巩膜占外膜的后5/6,乳白色,不透明。
巩膜表面有许多小孔,为神经、血管的通路。
在眼球后极内侧,因视神经纤维束穿行呈筛板状,称巩膜筛板、在巩膜与角膜交界处外面稍内陷,称巩膜沟。
前方接角膜,与角膜缘连接处的深面,有一环形的巩膜静脉窦,是房水流出的通道。
后方与视神经的鞘膜相延续。
巩膜厚薄不一,后极部最厚,向前逐渐变薄,中纬线附近最薄,在眼外肌附着处再次增厚。
巩膜前部露于眼裂的部分,正常呈乳白色、黄色常是黄疽的重要体征,老年人巩膜可因脂肪物质沉着略呈黄色,先天性薄巩膜呈蔚蓝色。
2.中膜〔血管膜〕血管膜在外膜的内面,富有血管和色素细胞,呈棕黑色,故又称葡萄膜、血管膜或色素膜。
血管膜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问:眼球中膜内包含的结构,南医2006〕〔1〕虹膜占中膜的最前部,为额状位圆盘形薄膜,中央的圆孔称瞳孔。
虹膜内有两种不同走向的平滑肌纤维,一种环绕瞳孔周围称瞳孔括约肌,收缩时瞳孔缩小,由副交感神经支配,减少强光通过;另一种以瞳孔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称瞳孔开大肌,收缩时瞳孔开大,由交感神经支配,让更多光线通过。
虹膜的颜色因含色素的多少和分布不同而异,我国人多呈棕色。
虹膜将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间隙分隔为较大的前房和较小的后房。
在前房周边,虹膜与角膜交界处构成的环形区域,称虹膜角膜角〔亦称前房角,中国医大〕。
此角前外侧壁有小梁网循环的必经之路,具有滤帘作用。
〔2〕睫状体是中膜的肥厚部份。
位于角膜与巩膜移行部的内面。
其后部较为平坦,称睫状环,前部内面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皱襞称睫状突。
在眼球矢状断面上,睫状体呈三角形。
三角的尖端向后与脉络膜相续连;其底向前,附于角膜边缘的巩膜。
睫状体内有平滑肌叫睫状肌,其收缩和松驰可调节晶状体曲度;环行纤维收缩使睫状环缩小,睫状突向内,使睫状突与晶状体赤道部相接近,睫状小带松弛后对晶状体的牵拉力减弱;藉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的弹性,晶状体囊松弛,晶状体变厚。
睫状体有产生房水的作用。
〔3〕脉络膜占中膜的后2/3,前连睫状体,后有视神经穿过。
脉络膜外面与巩膜疏松贴附,其间的淋巴间隙称脉络膜周围隙,向后与视神经周围的鞘间隙相通,间接与脑的蛛网膜下腔相通。
所以当颅内压增高时,压迫通过视神经中的中央静脉,发生视神经乳头水肿。
脉络膜的内面与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粘贴紧密。
脉络膜的功能是营养眼球内组织和吸收眼内散射的光线,以免扰乱视觉,在眼内压调节上起重要作用。
3.内膜〔视网膜〕附于中膜的内面。
从前向后分三部:〔1〕视网膜虹膜部:紧贴在虹膜后面。
〔2〕视网膜睫状体部:紧贴在睫状体内面。
以上两部均无感光作用,共称视网膜盲部。
〔3〕视网膜视部:贴附于脉络膜内面,分内、外两层。
外层为色素部,由单层色素上皮构成,外面与脉络膜紧密连附。
内层为神经部,由神经元构成,活体时平滑透明,两层之间有一潜在的间隙,此间隙是造成视网膜的外层与内层容易脱离的解剖学基础,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内层与色素上皮分离而言。
与盲部交接处称锯齿缘;神经部有感光作用。
视部的后部最厚,愈向前愈薄。
视神经盘〔乳头〕:视网膜后部视神经起始处的圆形隆起,此处无感光能力,故称生理盲点。
视神经盘中央的凹陷称视盘陷凹,是视网膜中央血管出入处。
黄斑:为在视神经盘颞侧约 3.5 毫米稍下方处的带黄色小区。
其中央凹陷处称中央凹,是视力最敏锐之处。
问: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需经过哪些结构?其中对光线进入有调节作用的结构有哪些,并说明其神经支配。
〔中大1999〕眼球内肌的瞳孔括约肌和睫状体肌由动眼神经内的副交感纤维〔动眼神经副核〕支配;瞳孔开大肌由交感神经支配。
〔二〕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这些结构均透明无血管,具有折光作用,与角膜共同构成眼球的折光装置,使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析的物象。
1.眼房和房水〔1〕眼房:位于角膜与晶状体、睫状小带和睫状体之间的空隙,被虹膜分隔为眼球前房和眼球后房。
眼球前、后房借瞳孔交通。
〔2〕房水:aqueous humor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眼房内。
房水的生理功能是为角膜和晶状体提供营养,维持正常的眼内压,还有折光作用。
房水循环:房水由睫状体产生,经眼球后房→瞳孔→眼球前房→虹膜角膜角→虹膜角膜角隙→巩膜静脉窦→睫前静脉→眼静脉。
通常房水通过瞳孔很少受到阻碍,故眼前房和眼后房的压力大致相等。
在病理情况下,房水通过瞳孔受阻碍时,如虹膜后粘连或瞳孔闭锁,房水滞于眼后房内,导致眼内压增高,临床上称为继发性青光眼。
2.晶状体: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
双凸透镜状,后面较前面隆凸,透明且有弹性,无血管和神经。
从晶状体边缘连至睫状体的细纤维结构即睫状小带。
晶状体结构:晶状体表面包被有透明且有弹性的膜,称为晶状体囊。
晶状体实质则由多层晶状体纤维组成,其周围部较柔软且富有弹性,为晶状体皮质;中心部致密弹性较差,为晶状体核。
随年龄增长,核逐渐增大变硬,皮质逐渐变薄弹性减退。
如晶状体发生混浊,影响视力,称为白内障。
晶状体与视物调节:当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体向前内方移动→睫状小带松驰→晶状体弹性回缩→曲度增大→折光能力增强→恰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物象。
视远物时则相反。
中年以后,晶状体弹性减退,视近物时物象模糊,是为老视〔老花眼〕。
问:试述眼球屈光系统的作用机制?〔中国医大〕2.玻璃体:为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充填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
玻璃体前面因以晶状体与其悬韧带为界,故呈凹面状,称玻璃体凹玻璃体除折光作用外,还对视网膜起支撑作用。
2.眼球的辅助结构的形态特点与功能眼副器accessofy organs of eye: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眶脂体和眶筋膜等结构。
有保护、运动和支持眼球的作用。
〔一〕眼睑眼睑俗称“眼皮〞,分上睑和下睑。
睑缘前生有睫毛,后有睑板腺开口。
眼睑遮盖在眼球前方,对眼球有保护作用。
1.睑裂:上、下睑缘之间的裂隙。
2.内毗和外毗:即睑裂的内、外侧端。
3.泪乳头:为上、下睑缘内侧端的乳头样小突起,顶上的小孔叫泪点,是泪小管的起始处。
4.泪湖:为内毗与眼球之间的微凹部,泪液汇合处。
5.泪阜:泪湖底近内毗处的一微红色小隆起。
6.睑的构造:由浅至深分为五层即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结膜。
7.眶隔:在上睑板上缘和下睑板下缘处,各有一薄层结缔组织膜连于眶上、下缘,称为眶隔orbital septum。
它与眶骨膜相互延续,是眶筋膜的一部分。
睑板内有许多呈麦穗状分支的睑板腺,与睑缘垂直排列,其导管开口于睑后缘。
睑板腺为特化的皮脂腺,分泌油脂样液体,富含脂肪、脂酸与胆固醇,有润滑睑缘和防止泪液外溢作用。
若睑板腺导管阻塞,形成睑板腺囊肿,亦称霰粒肿。
当睑板腺化脓性感染时,临床上称为内麦粒肿;如感染位于睫毛毛囊或其附属腺体,称为外麦粒肿。
问:从解剖学角度叙述近视、远视、青光眼、白内障、霰粒肿、麦粒肿都是怎么回事?〔中国医大〕答:近视:眼球因各种原因导致屈光力度加强,使进入眼球的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方。
远视:眼球因各种原因导致屈光力度减弱,使进入眼球的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后方。
青光眼:房水循环受阻,滞于眼后房内,导致眼压增高,称青光眼。
白内障:晶状体因各种原因而变混浊,称白内障。
霰粒肿:由于睑板腺导管阻塞,形成睑板腺囊肿,称霰粒肿。
麦粒肿:睑板腺化脓感染时称内麦粒肿,如感染部位位于睫毛毛囊或睫毛腺,称外麦粒肿。
〔二〕结膜为贴于睑内面与眼球前部的透明薄膜,血管丰富。
可分三部分。
1.睑结膜:贴于睑内面的部分。
2.球结膜:贴于巩膜前部的部分。
3.结膜穹:睑结膜与球结膜之间的反折移行部。
分结膜上穹和下穹。
4.结膜囊:为结膜与角膜围成的囊状间隙,经睑裂通外界。
〔当上、下睑闭合时,整个结膜形成囊状腔隙,称结膜囊〕〔三〕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
1.泪腺:位于眼眶上壁外侧的泪腺窝内。
有数条排泄小管开口于结膜上穹的外侧部。
泪腺分泌泪液,冲洗结膜囊内异物,保持角膜的湿润,对眼球起保护作用,此外尚含溶菌酶,具有灭菌作用。
2.泪道:由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等部分组成。
(1)泪点:位于上、下睑泪乳头尖端的小孔。
〔2〕泪小管:上、下各一条,分别起自上、下泪点,并向上、下行走,然后向内侧会合进入泪囊。
〔3〕泪囊:位于眼眶内侧壁的泪囊囊窝内,上端为盲端,下端移行于鼻泪管。
〔4〕鼻泪管:为续泪囊下端较细的膜性管,经行骨性鼻泪管,向下开口于鼻腔下鼻道外侧壁。
问:试述泪液产生与排出途径?〔中国医大〕→结膜上穹→泪湖→〔上、下〕泪点→〔上、下〕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下鼻道〔四〕眼球外肌〔五〕眶筋膜1.眶骨膜:为非薄的纤维结缔组织膜,疏松附着于眶壁骨面2.眼球鞘:又称Tenon 氏囊,为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包绕角膜缘之后大半部眼球。
由于眼球鞘的存在,眼球可灵活活动。
3.肌筋膜:为包绕眼球外肌的纤维组织膜,如袖套一样,套在肌外面,以保证眼外外肌的灵活运动。
4.眶脂体:为脂肪组织块,充填于眼球、视神经、眼外肌与眶骨膜之间的空隙中。
有支持眼球和减少眼球震荡的作用。
问:支配视器的脑神经与功能?〔中大2000〕〕答:视器的神经支配来源较多,主要有:〔一〕视神经: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二〕支配辅助结构的神经:除视神经连于眼球外,其辅助结构的神经支配来源较多。
动眼神经〔动眼神经核〕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滑车神经〔滑车神经核〕支配上斜肌展神经〔展神经核〕支配外直肌。
眼球内肌的瞳孔括约肌和睫状体肌由动眼神经内的副交感纤维〔动眼神经副核〕支配;瞳孔开大肌由交感神经支配;感觉神经则来自三叉神经的眼支;泪腺分泌由面神经支配。
试述眼眶内动脉供应与静脉回流?〔中大1999〕眼动脉ophthalmic a.眼球和眶内结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眼动脉。
当颈内动脉穿出海绵窦后,在前床突内侧发出眼动脉。
眼动脉在视神经下方经视神经管入眶,先居视神经外侧,再经其上方而达眶内侧,前行于上斜肌和上直肌之间,终支出眶达鼻背。
其主要的分支如下:1.视网膜中央动脉 central artery of retina 是供应视网膜内层的唯一动脉。
它自眼动脉发出后,行于视神经下方,在距眼球约10~15mm处,在视神经的下方穿入视神经鞘内〔走行长度为0.9~2.5mm〕,继而行于神经内直至巩膜筛板后,从视神经盘穿出,先分为上、下二支,再分成视网膜鼻侧上、下和视网膜颞侧上、下小动脉,分布至视网膜周边部分,分别营养视网膜鼻侧上、下,颞侧上、下扇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