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一、课标规定二、教材分析《意识的作用》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意识的本质》这节课,对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以及意识的内容,有了相关了解,通过学习得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本节课是在前面意识的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它从意识的特征讲解了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特点,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以及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接着引入意识的能动作用,进一步强化对意识作用的认识,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的发挥意识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意识的作用。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难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五、教学思路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那么,意识有什么作用呢?怎样才能正确发挥意识的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第五课第二框题《意识的作用》。
课件展示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二)预习检查、课前准备1、自主梳理(创新思维32页)2、高中学涯规划教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意识的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探讨意识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目标专业:林学专业学习情况依据兴趣爱好措施(一)分成高一、高二、高三三个阶段1、小明的学涯规划的目标是什么,这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什么特点?2、小明又是怎么分步设计的,这又体现了意识活动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得出结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目标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专业:林学专业依据学习情况:年级前50名兴趣爱好:打球措施3、根据上图的两个学涯规划,说说意识活动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自觉选择性。
4、小明的爸爸觉得泰安的山东农业大学不好,想让他读青岛海洋大学会计专业,所以每天只让小明睡5个小时,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再背100个单词,做15个数学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点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探究二:(1)小明喜欢农业,所以选择山东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小明的爸爸却觉得财经会计专业热门,所以一定要让小明报青岛海洋大学,但是这个专业分数很高,小明感觉压力很大,又不喜欢,所以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上课效率急剧下降,成绩也退步不少。
问题:为什么小明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上课效率也下降?这反映了意识对什么起作用?学生探讨后引出知识点: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预设:看着小明的消沉,小明爸爸同意小明的选择。
小明经过努力,完成了学业,他选择自主创业,回到家乡,在父母的帮助下,承包了30亩土地,种植葡萄,第二年获得丰收,利润20万。
问题:小明的学涯规划和葡萄获得丰收有什么关系?小明的学涯规划是怎样对葡萄丰收起作用的?学生探讨后引出知识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探究三:1、小明依据什么来确定自己的学涯目标?又是如何做的?这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假如小明在目标一栏里,大学填写清华大学,可不可以?为什么?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点评。
知识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2、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难点)课堂活动:结合书本41页和小明的案例,你认为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自己的学涯目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高中学涯规划,然后让同学们点评。
评测练习(略)课堂小结(一起)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哲学知识,重新修改,补充自己的高中学涯规划。
2、完成课时作业(十)学情分析本节课与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
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关于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事例。
所以,从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从其周围所发生的事件中分析关于意识作用的哲学问题,是可行的。
另外,高中学生有了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可以针对现实中“弄虚作假,不从实际出发”的事例,给出自己的分析,并且他们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进一步理解知识点的含义。
所以在选择教学材料时,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这样更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学生们有了切身体会,更有探讨的兴趣。
通过探讨得出的正确认识,又能够反过来指导其生活学习实践。
效果分析对于知识层面的目标,学生们通过学习能够理解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论证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对于能力层面的目标,学生们能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培养起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培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旺盛的斗志,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去;增强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通过对于评测练习的处理,反映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当堂巩固,在探究问题中,同学们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展示问题讨论结果时,同学们的专业学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这是大多数农村高中学生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是乡村教师们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锻炼学生们的学科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意识的作用》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意识的本质》这节课,对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以及意识的内容,有了相关了解,通过学习得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本节课是在前面意识的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它从意识的特征讲解了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特点,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以及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接着引入意识的能动作用,进一步强化对意识作用的认识,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的发挥意识的作用。
评测练习1.画饼不能充饥,但人们却能“望梅止渴”。
这说明()A.生活中并不是都是物质决定意识B.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C.既要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又要看到意识的反作用D.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解析】画饼不能充饥,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望梅止渴”体现了意识的反作用,A错误,B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C2.“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①精神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时有时无②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③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④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的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为它的作用时有时无是错误的,排除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认为精神力量具有决定作用是错误的,③排除。
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B3.下边的漫画说明了( )A.认识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C.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析]漫画中人物与牛顿的差别在于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A符合题意,B强调尊重规律,C、D没有突出主观能动性。
【答案】A课后反思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我按照展示教学目标,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总结归纳,理论提升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
整节课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参与性高,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以生活事例为主线,整合知识充分讨论,加深了对意识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当然,在授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说得还是比较多,学生说得相对还是较少。
在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往往对于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启发较少,这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启发是有所欠缺的。
另外,针对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在获得有价值的回答方面存在不足,这都需要我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2、整堂课略显平淡,缺乏亮点。
整体看来,虽然整节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性高。
但还是有些平淡,缺乏亮点。
在讨论问题时,针对个别重要问题,讨论的不够充分。
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问题,自动生成课本知识点。
同时,学生们的学科语言表达能力较欠缺,需要教师在以后的课堂上注意,锻炼学生们的学科语言表达能力。
课标分析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2.4规定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和2.5规定的“解析客观规律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的要求。
本课标要求懂得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理解人的意识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有着根本的区别;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知道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及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