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噪音污染及危害

噪音污染及危害

噪声是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噪声可能是由自然现象产生的,也可能是由人们生活形 成的。

噪声可以是杂乱无序的宽带声音, 也可以是节奏和谐的乐音。

当声音超过人们生活和 社会活动所允许的程度时就成为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的危害如下所述。

(1) 损伤听力 在噪声污染环境下生活和工作,包括把 随身听”耳机的声音开得很大舞厅或摇滚乐厅震耳欲聋的乐声等高分贝噪声的作用下, 都会损伤人们的听力。

如果是噪声污染的时间不长,听觉会引起暂时性听阈上移, 听力变得迟钝,这叫听觉疲劳。

但是由于内耳 的听觉器官未受损伤,听觉疲劳仅是暂时性的生理现象,经休息后可以恢复。

然而,如果长 期受到噪声污染,内耳器官受伤,听觉疲劳就不容易恢复,就会造成噪声性耳聋。

在80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下长期工作,容易造成耳聋或听力明显下降等职业病。

从80dB 以上算起, 噪声每增加5dB ,耳聋发病率一般会增加约 Io %。

⑵妨碍睡眠 噪声影响休息,妨碍睡眠是众所周知的、最常见的现象。

有足够的休息 和睡眠是生理上的需要,长期失眠会损害身体导致心理上的痛苦。

一般情况下,夜间40dB 的连续性噪声可使 10%的人睡眠受到影响;而夜间 40dB 的突然性噪声也可使 10%的人惊 醒。

突然性噪声的强度达 60dB 时则可使70%的人惊醒。

由于睡眠对人是极其重要的生理调 节,它可使人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因而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旦睡眠 受到妨碍和干扰,第二天就会觉得疲倦,影响工作或学习效率。

如果睡眠中被惊吓,就会出 现心跳加剧、呼吸频繁、神经兴奋等紧张反应症状,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神经衰弱,如失眠、 多梦、耳鸣、记忆力减退等。

(3) 危害儿童 噪声污染对儿童的危害最大,会严重危害儿童的智力发展。

有资料表 明,在吵闹环境下发育的儿童智力要比在安静环境下发育的儿童智力低约 20%。

此外,噪 声污染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由于噪声会使孕妇产生紧张心理, 管收缩,从而使胎儿发育所必需的养料与氧气的供应受到影响。

生儿体重轻的比例一般比安静住宅区居民的新生儿体重轻的比例高;畸形比例要比其他地区居民的新生儿畸形比例高。

(4)毁坏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 噪声对仪器设备的危害与噪声的强度频谱以及仪器设备本身的结构特性密切相关。

当噪声超过 135dB 时,电子仪器的连接部位会出现错动,引线产生抖动,微调元件发生偏移,使仪器发生故障而失效。

当噪声超过 1 50dB 时,仪器的元件可能失效或损坏。

在特强噪声作用下, 由于声频交变负载的反复作用, 会使机械结构或固体材料产生声疲劳现象而出现裂痕或断裂。

在冲击波的影响下, 建筑物会出现门窗变形、 墙 体开裂、屋顶掀起、烟囱倒塌等破坏。

当噪声达到 140dB 时,轻型建筑物就会遭受损伤。

此外剧烈振动的空气锤、冲床、建筑工地的打桩和爆破等,也会使振源周围的建筑物受到损 害。

(5) 诱发疾病长期受到噪声污染,除了可能导致耳聋外,还会引发其他疾病,如导致高 血压和心血管病;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女性机能容易发生紊乱如月经失调, 孕妇流 产率增高等;平时还有头痛、头晕、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症状。

必须指出,一旦人们受到 突发性的高强噪声污染 (140〜160dB),就会由于听觉器官受到急性外伤而引起鼓膜破裂流 血,导致双耳完全变聋。

而大于 170dB 的极强噪声污染,甚至可致人死亡。

噪声污染是一种环境污染,它被认为是仅次于大气污染与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

噪声像 毒雾一样,弥漫在人们周围,尤其在城市与工业区里,它是一种致人死命的慢性毒素。

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鸣、 耳痛、听力损伤。

据测定,超过115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

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工作,导致工 作效率降低。

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 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 50%。

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

紧张反应之一是引起子宫血 研究表明:闹市区居民的新 机场附近居民的新生儿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

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

在平均70分贝的噪声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

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

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

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

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

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

女性受噪声的影响,可导致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高,甚至可致畸胎。

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

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噪声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

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

噪声危害主要包括:⑴噪声对听力的损伤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

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

离开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这种现象叫做暂时性听阈偏移,又称听觉疲劳。

但是,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且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听阈偏移,又称噪声性耳聋。

若人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从基底膜急性剥离,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即出现暴震性耳聋。

有研究表明,噪声污染是引起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听力的损伤也与生活的环境及从事的职业有关,如农村老年性耳聋发病率较城市为低,纺织厂工人、锻工及铁匠与同龄人相比听力损伤更多。

⑵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因为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

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的情况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2〜3倍。

可见噪声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

噪声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

此外,噪声对视觉器官、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在高噪声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诱发一些疾病,但也和个人的体质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⑶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

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

噪声会干扰人的谈话、工作和学习。

实验表明,当人受到突然而至的噪声一次干扰,就要丧失4秒钟的思想集中。

据统计,噪声会使劳动生产率降低10〜50%,随着噪声的增加,差错率上升。

由此可见,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

噪声还会掩蔽安全信号,如报警信号和车辆行驶信号等,以致造成事故。

⑷噪声对动物的影响噪声能对动物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内脏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变化。

噪声对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可使动物失去行为控制能力,出现烦躁不安、失去常态等现象,强噪声会引起动物死亡。

鸟类在噪声中会出现羽毛脱落,影响产卵率等。

⑸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实验研究表明,特强噪声会损伤仪器设备,甚至使仪器设备失效。

噪声对仪器设备的影响与噪声强度、频率以及仪器设备本身的结构与安装方式等因素有关。

当噪声级超过150dB时,会严重损坏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件。

当特强噪声作用于火箭、宇航器等机械结构时,由于受声频交变负载的反复作用,会使材料产生疲劳现象而断裂,这种现象叫做声疲劳。

一般的噪声对建筑物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噪声级超过140dB时,对轻型建筑开始有破坏作用。

例如,当超声速飞机在低空掠过时,在飞机头部和尾部会产生压力和密度突变,经地面反射后形成N形冲击波,传到地面时听起来像爆炸声,这种特殊的噪声叫做轰声。

在轰声的作用下,建筑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出现门窗损伤、玻璃破碎、墙壁开裂、抹灰震落、烟囱倒塌等现象。

由于轰声衰减较慢,因此传播较远,影响范围较广。

此外,在建筑物附近使用空气锤、打桩或爆破,也会导致建筑物的损伤。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噪声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干扰睡眠、损伤听力、影响人体生理以及儿童和胎儿的发育。

实验表明,噪声会引起人体紧张的反应刺激肾上素的分泌,从而引起心率改变和血压升高,故有人认为生活中的噪声是心脏病恶化和发病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关研究指出,噪声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易患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某些吵闹的工业企业溃疡症的发病率比安静环境的高5倍;噪声对人的内分泌机能产生影响。

此外噪声还对动物和建筑物造成损害。

如强噪声会使鸟类羽毛脱落,不下蛋,甚至内出血,最终死亡。

五十年代曾有报道一架高速飞行的飞机,作六十米低空飞行时,噪声使地面一幢楼房遭破坏。

噪声的来源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 交通噪声。

来自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等,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加,城市交通噪声也将越来越严重。

在我国城市目前的交通噪声中,最严重的是鸣喇叭。

(2) 工厂噪声。

工厂噪声不仅直接危害生产工人,对附近居民的影响也很大。

工业噪声中,一般电子工业和轻工业的噪声在90分贝以下,纺织厂噪声在90至100分贝之间,机械工业在8 0至120分贝之间,工业噪声是造成职业性耳聋的主要原因。

(3) 施工噪声。

在房屋修建和道路施工期间,各种建筑机械和运输车辆都产生噪声,对周围居民干扰很大。

⑷社会噪声。

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噪声也普遍存在,如娱乐场所、车站、菜市场、学校等噪声。

家庭中有音响、电视等。

噪声的传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噪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

传播途径包括反射、衍射等形式的声波行进过程。

控制噪声的原理,就是在噪声到达耳膜之前采取阻声、隔振、吸声、消声器、个人防护和建筑布局等七大措施。

尽力减弱或降低声源的振动,或将传播中的声能吸收掉;或设置障碍使声音全部或部分反射出去减弱噪声对耳膜的作用,从而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

影响我国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声源是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分别占51.8%和24.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