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6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些现象和事实说明一个道理。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进一步深化了“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同时又是这一主题的总结与升华。
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本文结构严谨、脉络清楚、有理有据,适宜表达高年段“篇章”教学的特点,通过深刻领会关键词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脉络,初步掌握通过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将这种能力和方法进行迁移。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尝试列阅读提纲和习作提纲。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准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教师准备:收集、研究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艰苦奋斗的经历和伟大精神。
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思考这些现象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环境:多媒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1、出示奇石图片、滴水穿石图片。
师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滴水穿石、鬼斧神工、奇迹、赞叹、奇怪……)2、引出并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老师强调“滴”字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教师巡堂,相机指导文中易读错的字。
〔2〕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大意。
3、带问题再读课文,把与“滴水穿石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
〔1〕读启示。
〔2〕抓关键词进一步体会、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三〕细读课文,理解“启示”1、品关键词,了解现象〔1〕学生找到描写滴水穿石现象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运用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画出能表达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
品读关键词一:“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体会水滴的持之以恒①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②重点抓住“日雕月琢”中的“日”“月”二字进行品悟,感受水滴的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积累优美的四字词语,并能理解运用。
3。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4。
体会问句的不同用法,并能找出反问、设问句子。
【重点难点】【教学准备】1。
预习⑴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
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⑶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⑷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
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缺乏道持之以恒迷恋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炉火纯青铭记2。
教具⑴生词写在小黑板上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⑶ppt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局部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优美的四字词语。
3。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常年累月冲刷而成。
〕2。
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二、初读课文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
2。
词语教学。
3。
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假设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
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
指名读,任挑一节,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
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讨论。
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缺乏道持之以恒迷恋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炉火纯青铭记《本草纲目》5。
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6。
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①滴水怎么能穿石?②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
三、品读课文1。
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局部。
⑴教师投影仪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拟深?谈谈体会。
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雕月琢”、“终于”。
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①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
②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2。
品读课文“雨水”局部⑵齐读这一小节。
四、作业:【作业设计】1。
抄写词语。
2。
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
〔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板书设计】滴水穿石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读课后第二题中词语,并用横线标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二、抓“滴水穿石”课题,了解现象得出启示。
1。
师:我们来看“滴水穿石”,它也可以叫做“水滴石穿”,从字面上来说就是――〔生说〕师追问:你有什么疑问吗?〔石头那么坚硬,水滴那么渺小,怎么能穿透石块呢?〕师:其实,在自然界里,真真实实有着“滴水穿石”的现象,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节。
2。
师:看,这就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滴水穿石”一景,它被称为太极洞内的―大――奇观。
奇就奇在――它是被水滴滴出来的。
师:要滴穿坚硬的石块,该要有多大的力量啊。
可是,水滴的力量有多大?〔微缺乏道〕3。
师:力量微缺乏道的水滴,〔板书箭头〕却滴穿了坚硬无比的石块,那是什么原因?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节,找找句子,圈圈关键的词语。
〔生读句子“原来在石块的上方……一大奇观。
”出示句子〕我们来归纳一下,水滴滴穿石块必须具备的条件:〔1〕水滴要“接连不断”地滴落。
〔2〕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
〔3〕时间长: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师:甚至――〕4。
师:谁来读。
5。
师:这里还有两个成语,也是说水滴长时间的滴落在同一个地方?〔“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把词语放进课文里,读一读,你又有什么感想?6。
请同学们看,课文中这段话前面有这样一个问句。
它的答案在哪里?〔这样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答复的问句,我们就叫它――设问〕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起好奇,更加强调了小洞形成的原因。
〕我们一起来读。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启示。
〔生齐读〕师:同学们,我们要懂一个道理,不仅要入眼。
入耳,还要入心。
刚刚同学们从现象中获得感悟得到启示,这叫“入眼”,把感悟启示说出来读出来,这叫“入耳”,那么是不是入心了呢?所以,我们还要深入地去体会体会课文的第2、3、4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8。
读第二节。
师点击后一句。
这个问句的答案在哪里?〔就在句子里,它可以用称述的话来说就是――〔课件〕这样的问句就叫――反问。
师:一样的意思,比一比,你说的和书上的这句,哪个好?挑一个你最有感受的故事,同桌小声地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和感受。
10.“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
〔1〕从小立志――目标专一。
〔师:板书“立志”。
点击,李时珍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说明自己坚决的决心。
于是,二十七年,他就认定这个目标,坚持不懈。
这真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啊〕〔2〕翻山越岭。
〔师读着这个词,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苦历程中,遇到得困难还有更多,但是,李时珍都――克服过来。
走遍了。
访名医。
尝草药,期间仅仅是艰辛吗?还有危险。
可是,为了能够编写出一部准确详尽的医药学书,李时珍放弃了吗?退缩了吗?〕〔3〕二十几年――确切的说是二十七年。
〔师:从着手编写到定稿完成,李时珍也由一个30多岁的青年,成了60多岁的老人啊。
〕但,这二十七年,李时珍始终专注地做着一件事情――编写《本草纲目》〔教师板书:《本草纲目》本草是医药专著的名称,纲目是分类的等级。
纲下面是目。
让我们来看看这本《本草纲目》。
〔出示ppt〕〔4〕谁来读李时珍的故事。
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李时珍身上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的那股劲。
〔评价:读得真好,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力量。
坚韧。
〕11.美国创造家爱迪生呢?〔1〕迷恋――〔师:板书。
迷恋――是极度爱好,不能割舍。
〕遇到困难也好,甚至是遭遇危险也无法割舍。
你知道怎样的故事?师:你觉得爱迪生这种对电学实验研究的迷恋,和滴水穿石精神中的什么一样啊?〔目标专一〕从课文中哪个词,也能说明爱迪生迷恋的程度。
〔花了一生的时间〕〔2〕毕生――一生。
〔3〕孜孜不倦――勤勉而不知疲倦。
你们知道爱迪生一天要工作多久吗?〔20多个小时,有一次竟然36个小时未曾休息啊。
〕〔4〕你还读到了什么?竟――不容易。
不可想象。
千项创造啊。
〔师:有人算过,爱迪生平均每15天有一项创造。
被人们称为“创造大王”他为全人类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5〕谁来读,注意读好我们找到的.这些词语。
12.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老人的故事呢?哪里和滴水穿石有着共同之处?〔1〕自勉。
〔师:板书自勉。
看老师写勉,心里数笔画。
9画。
自勉就是――自己勉励自己。
自勉什么?“不教一日闲过”〔2〕坚持不懈〔贴词卡〕〔3〕炉火纯青――意思是到达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他的写意花鸟画。
注意到了吗,最后一幅是他多大年纪时的作品?93岁。
老师告诉大家,九十多岁之后,齐白石老先生还创作了6百多幅珍贵的作品啊。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白石老人的故事。
13.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谁来读这个句子〕师:读了前面三那么故事,你认为这里的“滴穿”和“顽石”分别指什么?14.你还能举些你了解的也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物故事吗?〔评价:同学们的知识面很广,感受也很丰富,不过,我们还要学会像课文中列举三位伟人的事例那样,语言既简练,又准确生动,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