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水功能区划报告一、阿坝州地理及地表水水域基本概况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地处岷江、大渡河、嘉陵江及黄河上游,北邻青海、甘肃两省,东、南、西与绵阳、德阳、成都、雅安、甘孜州为邻。
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1,~104.27,,北纬30.35,~34.19,,南北长约414千米,东西宽约360千米,全州人口85.1万,幅员面积8.42万平方公里,辖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金川、小金、黑水、马尔康、壤塘、阿坝、若尔盖、红原13个行政县,226个乡镇。
境内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中部为山原区,西北部为高原区,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纵贯全境,是黄河流经四川省唯一的地区,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
境内雪山起伏,草原辽阔,山高坡陡,江河密布,溪河纵横,自然落差大,水量充沛,但分配不均。
全州共有溪河530条,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区及嘉陵江流域区。
主要由天然河流、天然湖泊组成。
其中流域面积大于或等于500平方千米的溪河54条,流域面积为200~499平方千米的溪河61条,流域面积为100~199平方千米的溪河92条,流域面积为50~99平方千米的溪河108条,流域面积为50平方千米的溪河215条,全州多年平均水量为395.5亿立方米,加上各河流上游省、州外来客水的50.5亿立方米,共计水资源总量为446亿立方米。
境内水域面积61482.6公顷,其中河流水面42530.6公顷,占69.18%,湖泊水面10195.9公顷,占16.58%,水库水面170.4公顷,占0.28%。
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岷江、大渡河、白水江等及其支流,黄河流经本州的阿坝、若尔盖两县交界境域,境内流长126千米,其支流白河、黑河由南而北注入黄河;岷江发源于九寨沟县、松潘县交界的弓杠岭,向南流经松潘县、茂县、汶川县境内,全长341千米,其支流黑水河、杂谷脑河发源于中部山原,向东流入岷江;嘉陵江支流白水江发源于九寨沟县西部,由西向东流经九寨沟县境,境内流长170千米;大渡河上游大金川河,由青海省流经西部阿坝县、马尔康县、金川县境内流长310千米,梭磨河由红原南流,经马尔康县至热足桥与大金川河汇合,境内流长158千米,杜柯河流经壤塘,注入大金川河,境内流长236千米,抚边河与沃日河横贯小金县,境内流长124千米。
各河流水量丰沛,河床落差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为我州打造全国最优的水电工业经济区,提供了资源保障。
二、水域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为了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质和水生生态环境,防止水体污染,充分发挥水体多功能用途,实现水环境保护目标的最大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针对阿坝州的实际情况,对州境内的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区在《四川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川府发[1992]5号)文的前提下进行划类。
三、水域环境功能区划类的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4、《四川省地面水域环境功能划类管理规定》(川府发[1992]5号)5、《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6、《阿坝州环境保护总体规划》7、阿坝州工业污染源分布情况、河流水质现状、纳污现状、水环境容量、开发建设规划布局情况四、水域环境功能的类别和划类原则(一)水域环境功能分类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水域: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Ⅱ类水域: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
Ⅲ类水域: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水域: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水域: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二)水域环境功能划类原则1、在遵守《四川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川府发[1992]5号)文的前提下进行划类。
2、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和国家自然保护区水域。
3、同一水域兼有多类功能的,按最高功能划分类别。
4、划分各水域功能,一般不得低于现状功能,需要降低现状功能时,应报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5、上游地区水域功能划分,要满足下游地区的功能要求。
进入湖、库的河流和人工干渠,应满足湖、库的功能要求。
6、排入污水形成的地面混合区,不得影响近邻功能区及鱼类洄游通道的水质。
五、阿坝州水环境功能区划范围及执行标准对阿坝州行政区域内除省里已进行功能区划的地面水水域以外的所有江河、湖泊等地面水水域,按目前的使用性质进行功能类别划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应类别标准。
(一)汶川县境内岷江干流威州镇至漩口出境段水域按照省政府批准的水域环境功能划定类别Ⅲ类水域执行。
岷江一级支流寿溪河,发源于大雪塘门坝山南,全长55千米,年均流量26.8m3/s,集雨面积596平方千米。
根据其水质现状和流域经济发展规划要求以及环境保护目标,三江镇所在地以上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划为Ⅱ类水域,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域标准;三江镇以下至寿江大桥水域(含支流)划为Ⅲ类水域,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标准。
岷江一级支流渔子溪河,发源于巴郎山东坡,止于映秀镇中滩堡,全长85.5千米,年均流量32.3m3/s,集雨面积1742平方千米,其主要支流有银厂沟、海子沟、钱粮沟,且均在耿达以上,由于均处于卧龙自然保护区内,故耿达以上水域区划为Ⅰ类水域,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域标准。
耿达以下至映秀中滩堡水域划为Ⅲ类水域,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标准。
岷江一级支流草坡沟河,发源于卡乒乓山南麓,止于绵池镇下索桥,全长38千米,年均流量20.2m3/s,集雨面积520平方千米,两河口以上水域划为Ⅱ类水域,两河口以下至绵池镇下索桥水域划为Ⅲ类水域,执行相应水质类别标准。
(二)理县杂谷脑河是岷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鹧鸪山,起于鹧鸪山山脚坝,止于汶川县威州镇桑坪,全长197.4千米,年均流量110m3/s。
根据其流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和保护目标,夹壁以上水域(含支流)划为Ⅱ类水域,夹壁乡以下至威州镇桑坪段水域划为Ⅲ类水域,执行相应水质类别标准。
(三)黑水河是岷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雅克夏山,止于茂县飞虹桥,流域面积7240平方千米,全长150.5千米,年均流量141.5m3/s,流域经济主要以水电开发为主,辅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旅游开发。
根据黑水河目前的水质现状和环境保护目标,黑水县城以上水域(含小支流)划为Ⅱ类水域,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域标准,黑水县城以下至洼底段水域划为Ⅲ类水域。
洼底以下至飞虹桥汇合口段水域划为Ⅱ类水域。
(四)茂县境内岷江干流茂县县城规划区及以下10千米水域,根据其使用功能,划为Ⅲ类水域。
茂县县城以下10千米段至汶川威州镇水域执行省政府批准的划定类别Ⅱ类水域。
岷江一级支流松坪沟河位于叠溪—松坪沟风景区内,流域面积504平方千米,全长34千米。
根据保护目标,该水域划为Ⅱ类水域。
土门河主要流经茂县光明乡至绵阳市北川县,该区域为我州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根据土门水域使用功能,划为Ⅲ类水域。
(五)松潘县境内岷江干流川主寺镇规划区以上水域为源头水,执行省政府批准的划定类别Ⅰ类水域。
川主寺镇至松潘县城以下10千米水域根据其使用现状划为Ⅲ类水域。
松潘县城以下10千米段至茂县飞虹桥按照省政府批准的划定类别Ⅱ类水域执行。
岷江松潘县境内一级支流羊洞河、热玛宗河、上泥巴河、热务沟河、牟泥沟河、上纳咪河、云昌河划为Ⅱ类水域。
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域标准。
涪江正源施家堡以上(含黄龙国家级名胜区)水域划为Ⅰ类水域,实行重点保护;施家堡以下20千米水域(含支流)划为Ⅲ类水域,施家堡以下20千米段至出境段水域划为Ⅱ类水域。
(六)九寨沟县境内白水江发源于岷山山脉东麓,上游分南北两源,南源为一级支流白河,北源为一级支流黑河,两源于黑河塘(双河口)汇合后称白水江,白水江干流九寨沟县境内长50千米,年均流量107m3/s,是九寨沟县境内主要纳污水体。
根据九寨沟县综合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白水江起点双河口以下至甘肃文县交界处段水域(含支流汤珠河)划为Ⅲ水域,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标准,黑河东北寨以上段划为Ⅱ类水域,东北寨以下至两河口水域划为Ⅲ类水域,白河甘海子以上水域为源头水划为Ⅰ类水域,甘海子以下至双河口段水域划为Ⅲ类水域,白河各小支流(含九寨沟)水域划为Ⅰ类水域。
(七)小金县境内小金川河是大渡河支流,起于猛固桥,止于三岔沟,全长30千米,该水域(含支流抚边河)划为Ⅲ类水域。
沃日河水域划为Ⅰ类水域,汗牛河水域(含小支流)划为Ⅲ类水域,四姑娘山景区内所有水域划为Ⅰ类水域。
美沃沟为小金县工业发展区,故该段水域划为Ⅲ类水域。
(八)马尔康县境内梭磨河是脚木足河支流,发源于红原县羊拱山,止于热足,全长182.5千米,流域面积3015.6平方千米,壤口以上水域划为Ⅱ类水域,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域标准,壤口以下至热足水域(含支流)划为Ⅲ类水域,执行Ⅲ类水域标准。
脚木足河是大渡河的上游,发源于青海省久治县西部,又称麻尔曲河,在阿坝县南部与阿柯河汇合称脚木足河,从马尔康县西北角入境,向东南流经日部、康山、草登、龙尔甲等乡,总流域面积23191.45平方千米,在马尔康县境内126千米水域划为Ⅲ类水域,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标准。
茶堡河为脚木足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卡子山北坡,自东向西流经大藏、沙尔宗乡,在龙头滩注入脚木足河,全长72千米,流域面积1230.25平方千米,该水域为马尔康县水电开发区,划为Ⅲ类水域,执行Ⅲ类水域标准。
(九)金川县境内大金川河流长108.5千米,根据流域经济发展规划,使用功能和水环境保护目,大金川河白湾以下至安宁段水域划为Ⅲ类水域,安宁至马奈出境段水域划为Ⅱ类水域。
(十)壤塘县境内杜柯河长180千米,该流域壤塘县城以上水域划为Ⅱ类水域,壤塘县城以下至白湾段水域划为Ⅲ类水域,该流域为金、马、壤三县经济开发三角区,则曲河上壤塘乡以下水域划为Ⅱ类水域。
(十一)阿坝县境内水域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主要河流阿曲河发源于阿坝县与青海久治县一侧的多木措湖,横贯县境,流长160千米,流域面积5788.52平方千米,根据流域的发展规划和保护目标,安斗乡以上水域划为Ⅰ类水域,安斗乡至下游安羌乡段水域划为Ⅲ类水域,安羌乡以下水域划为Ⅱ类水域,各类水域执行相应水质类别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