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课程实施方案

完整版)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课程实施方案

完整版)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课
程实施方案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依据和前提
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度过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

职业选择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得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

职业就像生命的台阶,我们需要站在不同的阶层、位置和高度,开阔眼界、丰富自己。

中国未来十年的主导职业包括精算师、计算机、软件设计、环保、健康与保健医学、三维打印技术、保险、法律、老年医学、休闲服务、公关与服务、市场营销、生命科学、咨询与社会工作、旅游管理与服务、人力资源等。

有了职业之后,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是行走职场、走向成功的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包括以上职业的选择、职业能力、职业素质。

简单的讲,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选择什么样的行业、职
业、组织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希望做出什么样的成就、拥有什么样的生活,以及如何通过研究与工作实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是、把握现实,目的是做自己愿意做和有能力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

在中学阶段就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是必须的,这样可以使大学生活更加有意义有目的,研究和工作更加有效率。

先准备一步,多一些计划,会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也会更多。

职业与中学生并不遥远。

本课程包括职业、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含义、职业生涯规划特征、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意义、如今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现状、当今经济形势与求职现状等内容。

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依据和前提
1.发展心理学的依据
高中阶段属于青年早期,处于青年早期的学生将开始发现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并且感知他们适合哪一种工作。

美国的职业学家XXX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认为高中阶段(15-17岁)
属于职业发展的试验期,这个时期是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

最近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高中阶段人的个性基本形成,基本的人格类型接近成年,在人格类型刚刚稳定的时候发掘自己的职业潜质,并在这个时候就为自己制定一套长远、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

2.存在专业选择失误和职业困惑的现实依据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另一个依据是存在专业选择失误和职业困惑的现实。

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

这种困惑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研究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也会浪费社会资源。

因此,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职业、规划未来。

很多学生因为填错志愿,导致大学四年不满意自己的专业,甚至需要通过考研来转换专业方向。

据调查,有75%的学生
认为目前的专业不是他们所喜欢的,85%的学生认为如果再给
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不会选择现在的专业。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XXXXXX学生的座谈中,也了解到有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
业不感兴趣或存在学完不知道做什么的困惑,希望学校能提供相关帮助。

因此,提供一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报考专业和相关职业是必要且重要的。

高考填报志愿应该被看作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

现在学生和家长更多的只是根据一本高考报名手册来进行简单的分析,只是考虑到自己的分数和这个学校的专业能否匹配,没有考虑到自己报考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否匹配。

在填报志愿时,有的学生甚至自己一厢情愿就“私定终身”干脆自己决定选什么专业,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因此,在高中时代开始做职业生涯规划是最适合的时间,因为高考是人生的第一次职业定位,高中阶段的研究和未来职业发展有很大关系。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中,必须要有正确的生涯理想和明确的生涯目标。

生涯理想在人们生涯规划设计过程中起着调节和指南作用。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涯,以及为什么选择某种
生涯,通常都是以其生涯理想为出发点的。

中学生的生涯理想就应该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此外,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生涯分析也是必要的。

首先,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生涯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达到设计高度适宜。

其次,现代生涯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点。

要对该生涯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还要了解生涯所需要的特殊能力。

3.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拥有大量知识并不足以证明一个人真正的知识水平,还需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无法发挥创造的功能。

一般认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宝塔型和网络型两种。

4.培养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依据。

新人进入岗位后,应该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包括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研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

5.参加有益的生涯训练可以帮助提升职业能力。

生涯训练包括生涯技能的培训、对自我生涯的适应性考核、生涯意向的科学测定等。

例如,中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园创业、社会兼职、模拟性生涯实践、生涯意向测评等方式进行生涯训练。

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意义与原则
1.高中阶段的职业规划是人生职业规划的起点。

它对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乃至人生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提高职业规划意识,初步了解各行各业的行业分析,从而比较准确地定位未来职业方向。

同时,通过个性心理和职业倾向测试进行自我评估,可以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分析,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2.生涯规划应遵循八条原则。

其中包括利益整合原则,即处理好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的关系,寻找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结合点;公平、公开原则,即在提供有关生涯发展的各种信息、教育培训机会、任职机会时,应当公开其条件标准,维护
学生整体积极性的保证;协作进行原则,即生涯规划的各项活动都要由组织与个人双方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共同参与完成。

建立相互信任的上下级关系,始终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共同实施生涯规划,是建立互信关系的最有效方法。

XXX的能力、技能、兴趣、人格、价值观等特性,帮助
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

通过介绍职业分类方法、劳动力市场状况、职业信息内容和搜集方法等,让学生了解职业的相关知识,为职业探索和规划提供基础。

帮助学生了解环境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搜集相关政策法规和经济形势等信息,为学生做出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高一的职业发展与规划课程分为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两个部分。

第一学期主要介绍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职业类别、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等内容。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职业发展的关注,明确高中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

第二学期的课程内容包括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和了解环境三个部分。

在认识自我部分,学生将通过介绍能力与技能、兴
趣、人格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

在了解职业部分,学生将了解职业分类方法、劳动力市场状况、职业信息内容和搜集方法等,为职业探索和规划提供基础。

在了解环境部分,学生将了解环境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搜集相关政策法规和经济形势等信息,为学生做出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化课程、职场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职场和学校的不同之处,以及初入职场可能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式。

同时,通过个人经验分享和实见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培养有效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和职业道德。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特性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并掌握搜集和管理职业信息的方法。

同时,通过决策技能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目标,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并在工作中注意职业成功的因素,培养有效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和职业道德。

本文介绍了一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课程,旨在帮助高中学生了解学校和职场、建立对工作环境客观合理的期待,并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该课程包括知识的传授、技能的
培养以及态度、观念的转变,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学形式主要采取生涯规划案例解析、自主测试与教师个性化点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规划与实践、师生互动修正规划等。

在评价方面,除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外,还应加强过程评价,提倡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的自我了解、职业了解和职业决策过程。

在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我们需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我们可以使用考试等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而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以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访谈等方式进行评价。

在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我们应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我们可以使用考试等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而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以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访谈等方式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