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煤化工工艺管理办法中国XXXX集团有限公司中国XXXX集团有限公司煤化工工艺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国XX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煤化工企业工艺管理,严肃工艺纪律,稳定装置运行,优化生产过程,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工艺管理工作需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煤化工工艺管理范围包括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
基础管理主要包括工艺技术规程管理、岗位操作法管理、开(停)工方案管理、工艺卡片管理、原始记录管理、生产技术月报管理、技术台帐管理、技术资料管理、工艺联锁及报警、技术标定管理、岗位练兵等方面。
专业管理主要包括达标管理、节能降耗管理、生产优化及技术攻关管理、生产工艺变更管理、化工“三剂”使用管理、工艺技术例会管理等方面。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全资、控股的煤化工企业(以下简称各企业)。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四条集团公司与各煤化工企业工艺管理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各企业必须加强对煤化工工艺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或分管技术工作的副总经理)负责、各级技术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工艺管理体制。
第五条集团公司职责:1.制订集团公司煤化工工艺管理办法,对各煤化工企业工艺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进行备案管理,并对各煤化工企业工艺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2.组织先进工艺和新型高效化工“三剂”的推广应用,推动生产装置降本增效;3.组织新技术、新产品、新型“三剂”的工业试验工作,审查工业试验方案,推动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4.组织专家对新建和重大技术改造装置进行开工指导;5.组织各煤化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标定工作,参与新建和改扩建装置的性能考核工作;6.组织开展生产运行优化、节能降耗工作,对生产装置存在的重大问题和影响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的瓶颈、隐患(薄弱环节)开展技术诊断及联合攻关;7.组织重大非计划停工等生产事故的技术分析,监督、检查煤化工企业制订并落实相应的整改技术措施;8.开展煤化工企业专业达标管理工作,开展主要化工装置技术经济分析,组织同类装置交流,总结、推广先进管理经验;9.组织开展煤化工全流程优化工作,组织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及信息化手段,提高生产组织及装置运行水平,提升竞争力;10.跟踪和研究国内外先进的煤化工工艺管理经验,搜集整理国内外煤化工技术发展信息、资料,开展相关先进技术调研、交流和推广应用,推动技术进步。
第六条企业职责:1.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煤化工工艺管理办法;2.负责制订本企业的工艺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检查、监督、考核各基层单位工艺管理工作;3.负责完善煤化工工艺管理各项基础工作,组织编制本企业各装置工艺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工艺卡片、事故处理等工艺方案;4.负责各装置工艺管理台帐、工艺资料管理,定期组织对台帐、工艺资料进行检查和考核;5.负责对涉及安全生产、装置运行、产品质量、装置开停车等方面的重大技术方案进行论证与攻关,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6.负责编制本企业生产技术月报,报送集团公司;7.负责本企业的达标管理工作,分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负责制定能源消耗计划和目标,定期对能源消耗进行技术分析,制定能源消耗总体优化方案并组织实施;9.负责制定本企业生产装置化工“三剂”消耗定额,开展新型“三剂”的工业应用和技术评价;10.负责新建、改扩建装置的生产准备、投料试车工作,负责主要生产装置和新建、改造装置标定工作的实施;11.分析本企业非计划停车等生产事故的原因,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12.负责新技术、新工艺的工业试验和应用等工作。
第三章基础管理第七条工艺技术规程管理(一)工艺技术规程是具有法规性的生产技术文件,是组织生产的技术依据,操作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二)工艺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装置概况:开工建设、中交、投产时间、设计规模;历次重大改造情况;主要工艺技术特点等;2.生产工艺原理;3.工艺流程简述(附流程简图);4.主要工艺指标和动力指标(设计);5.物料及能源平衡图或表;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工艺参数一览表;8.原料及辅助材料:名称、用途、物化性质、质量指标、设计消耗量;9.产品物化性质、质量指标、用途;10.主要设备一览表:名称、位号、结构、材质、尺寸、设计温度及压力、操作温度及压力;11.仪表控制方案及主要仪表性能;主要控制仪表及计量器具一览表;12.装置开停工及特殊设备、单元的操作维护说明书;13.报警及联锁一览表(联锁点及联锁控制范围);14.安全、环保、职业卫生技术规定;15.装置布置图、地下管道图、主要设备单体图等。
(三)工艺技术规程首次编制由设计单位或技术提供商和本企业技术部门共同完成。
(四)工艺技术规程原则上应每3年修订一次,新建和改造后的装置,应在通过考核后半年内修订。
当装置工艺过程、原材料等发生重大变化或技术改造后要及时修改与补充。
(五)各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煤化工工艺技术规程审批流程,并按职责权限审批。
第八条岗位操作法管理(一)岗位操作法是指导操作人员生产操作的主要技术文件,规定生产操作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二)岗位操作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岗位适用范围;2.岗位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控制点;3.岗位报警、联锁及其投用与操作;4.岗位开工操作:开工准备(内部、外部条件)与检查确认;开工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包括升温、升压、提量等操作及要求(升温曲线、升压曲线、提量曲线等);5.岗位正常操作:产品质量调节及控制,工艺参数的调节及控制,关键设备的操作维护规定,原料切换、产品切换、“三剂”切换等操作;6.岗位异常情况的操作;7.岗位停工操作:停工准备工作、停工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8.装置事故处理:公用工程故障紧急处理方法与步骤,局部或全部停水、停电、停蒸汽(低压、高压)、停仪表风、停动力风、停氮气等状况;装置主要设备故障,设备泄漏、着火爆炸紧急处理方法与步骤;装置发生物料供应故障、设备和仪表等故障时的紧急处理方法与步骤等;9.主要设备操作法;10.“三剂”装卸、再生、烧焦、活化方案。
(三)岗位操作法应根据工艺技术规程及其它相关技术资料编写,原则上每3年修订一次。
当装置工艺过程、原材料等发生较大变化或经过技术改造后,要依据工艺技术规程及其它技术文件及时修改与补充。
(四)岗位操作法应建立相应的审批流程,并按职责权限审批。
第九条开(停)工方案管理(一)开(停)工方案是指导装置开工、停工过程的技术文件,规定准备工作、停工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要求以下情况必须编制装置开(停)工方案:装置检修或抢修,物料倒空后长时间停车,新建及重大改造。
(二)装置开(停)工方案按集团公司相关要求编制,按规定流程和职责权限审批。
(三)装置开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准备工作;2.开工步骤;3.开工时间统筹;4.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5.专项处理方案(装剂及预处理等);6.盲板图及一览表;7.开工条件确认表。
(四)装置停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准备工作;2.停工步骤;3.停工时间统筹;4.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5.盲板图及一览表;6.专项处理方案(钝化、烧焦、卸剂等);7.停工交出确认表。
第十条工艺卡片管理(一)装置工艺卡片是对装置主要指标控制范围进行明确规定的技术文件,应根据设计资料、工艺技术规程及岗位操作法等资料编制,至少每年修订一次,并可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及时修订,指标修订必须经过认真讨论或科学论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二)工艺卡片主要包括:主要工艺、动力控制指标,原料、中间产品、产品的质量控制指标,环保排放指标。
工艺卡片具体内容和格式由企业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第十一条原始记录管理(一)原始记录是工艺管理和组织生产的重要技术资料,包括岗位操作记录、交接班日志、DCS和PLC电子记录等。
(二)岗位操作记录、交接班日志等原始记录的格式和内容由各企业统一规定。
各级工艺管理部门组织对纸质原始记录、电子版原始记录的记录质量进行检查、监督、考核,确保按时、完整、准确记录和存档完好。
(三)岗位操作记录、交接班日志等原始记录不得提前预记或事后补记。
交接班日志采用手写或电子化记录均可,交接班时由交接方分别签字确认。
岗位操作记录必须由操作人员手写记录,外操具备条件可采用电子化记录。
要求外操、内操对现场、控制室操作参数定期进行校核。
(四)各企业主管部门必须定期检查交接班日志。
(五)DCS、PLC、报警记录等电子记录要求定期导出、保存。
第十二条生产技术月报管理生产技术月报指每月对产品产量、物料能源消耗、原料及产品质量、技术经济指标等生产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的技术报告,当月月报应于次月5日前报送,主要内容应包括(格式见附件):1.当期及累计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包括加工量、各产品分牌号产量、产品收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主要原材料性质、消耗情况;3.主要能源消耗情况(折标系数见附件);4.“三剂”使用及消耗情况;5.原料及产品质量情况;6.主要操作参数平稳率;7.非计划停工时数、次数及原因简述;8.工艺技术分析是生产技术月报的重要内容,应包括:物耗、能耗、质量等指标分析,操作平稳率分析,设备、工艺、仪表等瓶颈问题处理情况,待解决的问题及准备采取的措施;9.生产过程事故及重大异常情况分析;10.重要技术改造项目、新产品试产、新技术应用的完成情况(重大项目另行专题总结);11.下月工作计划(生产计划、停工检修计划、转产计划、技改等)。
第十三条技术台帐管理(一)技术台帐包括过程管理的原始记录、报表及形成的各类报告等。
各煤化工企业应建立技术台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类技术台帐。
(二)各中心(车间)应建立健全以下技术台帐(包括但不限于):1.《工艺参数控制指标变更台帐》;2.《工艺管理考核、检查台帐》;3.《工艺联锁、报警管理台帐》(包括工艺联锁、报警清单,工艺联锁、报警变更记录,工艺联锁摘除和复位记录,工艺联锁、报警检验记录等);4.《“三剂”使用管理台帐》(三剂的领用、消耗、库存情况);5.《装置大事记》(建成开车时间,重要荣誉,重大技术改造,开停车及检修,生产、安全、环保、重大事故);6.《工艺分析会记录》。
(三)技术台帐应建立目录、集中管理、顺序摆放、专柜保存,明确各类台帐保存期限。
技术台帐保存期满,应列出清单,按规定流程批准销毁。
第十四条技术资料管理(一)各煤化工企业必须建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类工艺资料。
(二)工艺资料包括但不限于:1.生产指导性技术文件:《工艺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工艺卡片》、《开(停)工方案》、《产品切换方案》、生产应急预案、工艺技术改造说明书、PID图、主要设备及内构件图等;2.技术台帐。
3.原始记录:岗位操作记录、交接班日志等;4.工艺技术活动形成的各类技术总结、技术报告:《专题(项目)技术总结》、《装置技术标定方案》、《装置技术标定报告》、《新技术应用总结》、工艺攻关项目资料和总结报告、非计划停工分析报告、《新型“三剂”试用方案及总结》、三剂使用效果定期评价结果、生产周期运行总结、装置事故案例汇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