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实施细则桥涵工程

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实施细则桥涵工程

第五节桥梁及涵洞工程监理一. 一般要求㈠. 在熟悉设计文件基础上,监理工程师应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赴现场核对设计文件,并参加由设计单位进行的技术交底。

监理工程师应重点了解:1.现场地形、地貌、水文和地质条件。

2.桥涵的结构、孔径、跨度及与其他建筑物的协调。

如能否保证设计预估的洪水、流冰、流木、泥石流、漂流物等安全通过,桥梁基础的深度是否满足冲刷的要求。

并应考虑水流冲刷对上下游的影响,确保桥涵附近路堤的稳定,便于养护维修。

3.桥涵的平面位置、设计高程和主要结构尺寸。

4.设计中考虑采用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

5.采用的设计标准、结构细节的质量要求。

㈡. 监理工程师督促承包单位全面了解设计要求和意图,结合现场情况,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在重要部位施工时,还应编制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施工工艺细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㈢. 在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时,监理工程师除考虑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外,应重点审查工艺是否合理,施工方法是否安全可靠有效, 施工平面布置是否符合现场的条件以及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要求。

㈣. 施工单位的工地试验室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如无工地试验室,施工单位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进行原材料检验和工地日常试验。

委托的试验室资质证明资料应报监理工程师审查。

㈤. 从事地基基础及主体工程检测及试验的单位,必须具备省(部)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和计量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其中桩基检测单位必须具有铁道部资质),监理工程师监督检查。

㈥. 在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当发现地质状况或施工情况与设计不符或出现异常情况时,监理工程师应指令承包单位停止施工,会同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和承包单位共同分析情况,提出处理意见消除质量隐患,并应形成文件资料。

㈦. 进场的工程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监理工程师应检查相关质量文件,并按规定抽样试验,经鉴定合格后,方批准使用。

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和设施,承包单位使用前应进行全面检查鉴定,经试运转合格后,方准使用。

监理工程师应对此监督,并要求施工单位经常检查,定期校核、标定。

㈧. 桥梁预施应力使用的张拉设备及仪表应符合下列要求:1.张拉千斤顶吨位宜为预应力筋最大设计张拉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1.2倍。

使用前必须由有资质的试验检验部门进行标定、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

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

张拉千斤顶的行程应满足张拉工艺的要求。

2.压力表应为防振型,最大读数应为预应力筋最大设计张拉力对应压力值的1.5~2.0倍。

精度不应低于1.0级。

首次使用前必须经计量部门检定。

使用期间必须定期检定,检定有效期为一周。

当使用0.4级压力表时,检定有效期可为一个月。

3.油泵的额定压力宜为预应力筋最大设计张拉力对应压力值的1.5倍。

油箱容量宜为张拉千斤顶总输油量的1.5倍。

4.张拉千斤顶、压力表和油泵等应配套标定、配套使用,并应建立卡片档案备查。

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时,应重新标定。

㈨. 桥涵施工中,凡涉及模板及支架安装和拆除,钢筋原材料、加工、连接和安装,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和表面质量的检验,砌体原材料和砌筑质量的检验,预应力施工原材料、预应力筋制作与安装、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和封端的检验都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的规定,质量具体控制见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二. 基础㈠.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对象,主要是软弱地基土和特殊土地基。

处理后的地基,应使基底土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沉降的能力,以满足设计要求。

地基处理应根据地基土的情况,即土的种类,土质的强度和密度,按设计要求,结合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固结和加固方法。

1.细粒土及特殊土地基处理⑴.细粒土,一般为饱和的软弱粘土层,粉砂土层及湿陷性黄土,这类土强度低、稳定性差。

处理时应视该类土的处治深度、含水量等情况,按基底的要求,分别采取固结及加固的方法处理,以满足设计要求。

⑵.地基处理的宽度,应宽出基础之外0.5米。

⑶.符合设计要求的细粒土、特殊基底,修整妥善后,应尽快修建基础,不得使基底浸水和长期暴露。

2.粗粒土和巨粒土地基处理⑴.对于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的粗粒土及巨粒土基底,应将其承重面平整夯实,其范围应满足基础的要求。

⑵.表层不密实的基底应平整夯实,基底有水不能彻底排干时,应将水引至排水沟,并在基底上铺一层厚25—30cm的碎石,然后在其上修筑基础。

3.基层基底的处理⑴.风化的岩层,应按基础的尺寸,清除至未风化的坚实岩层,并清洗干净。

在与基础修筑的同时,将基础外的基坑填满封闭。

⑵.在未风化的岩层上修建基础前,应先将淤泥、苔藓、松动的石块清除干净,并洗净岩石。

⑶.坚硬的倾斜岩层,应将岩层面凿平。

倾斜度较大,无法凿平时,则应凿成多级台阶。

台阶的宽度,宜不小于30cm。

4.多年冻土地基处理⑴.基础的基底,在多年冻土层上(即永冻土)修筑的基础,其基底应设置隔温层或保温层材料。

⑵.基础不应修建于季节冻融土层上,并不得直接与冻土接触。

在冻土层上,应铺设隔温层及足够厚度的保温层材料,铺筑宽度,应在基础外缘加宽1米。

⑶.施工中不得有水流入基坑,必要时宜设置防晒棚。

基坑挖好后,及时铺设隔温层或保温层,同时尽快进行基础施工,并随时进行回填。

⑷.施工时,明水应在距坑顶10米之外,修排水沟。

水沟之水,应引于远离坑顶宣泄,并及时排除融化水。

5.溶洞地基处理⑴.影响基底稳定的溶洞,均不应堵塞溶洞水路,宜设管将水排出。

⑵.不大的干溶洞,可用砂砾石、碎石、干、浆砌片石及灰土等回填密实。

⑶.基底干溶洞较大,回填处理有困难时,可在溶洞顶建钢筋混凝土板梁,作为基底加固,板梁应进行设计。

上述设计须经驻地监理工程师认可或有关单位批准。

6.泉眼地基的处理⑴.基底泉眼,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不应使基底饱水。

⑵.基底冒水,应查清原因,结合工程情况,进行处理。

当为砂类土基底,可填碎石至适当厚度(一般为25—30cm )之后,修筑基础。

⑶.堵眼,将有螺丝口的钢管,打入泉眼,盖上螺帽并拧紧,或在泉眼内,注入速凝水泥砂浆液,堵塞泉眼。

或用引流排水,将管子嵌入泉眼,用水管将水引出基础之外,并适当设置防滤层渗井。

㈡. 地基加固地基加固,应根据设计要求、地基的土质性质,选用适宜的加固方法。

在正式施工前,要求承包单位进行试填、试夯、试桩等,以确定施工参数及验证地基处理效果。

承包单位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供完整的试填、试夯、试桩资料。

地基加固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列举换填地基、重锤、强夯、挤密桩、砂桩、碎石桩、粉喷桩、旋喷桩等地基处理方法。

1.换填地基⑴.检查换填地基所用材料是否符合下列规定:①.换填用砂应为中、粗砂,有机质和含泥量均不得大于5%;②.碎石粒径不得大于100mm,含泥量不得大于5%;③.石灰等级不得小于Ⅲ级。

砂和碎石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以连续进场数量每400m3为一批,不足400m3也按一批计;石灰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每200 t为一批,不足200t也按一批计。

要求承包单位对砂、碎石进行筛分试验、含泥量和有机质含量试验;对石灰进行未消解残渣含量试验。

监理工程师检查承包单位的试验报告。

⑵.检查换填范围、填料比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和压实工艺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冬季施工时,应有防冻措施。

⑶.换填地基施工中填料比例应准确、搅拌均匀,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检查压实密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要求承包单位采用湿度密度仪、注水法或灌砂法检测,每层每100m2检查不少于5处。

监理工程师见证检测每层检查不少于1处。

⑷.检查换填地基底部和顶部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要求承包单位对每个换填基坑底部和顶部检查各不少于5处。

⑸.检查基底处理及排水情况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重锤夯实⑴.检查重锤夯实处理范围、施工方法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⑵.检查重锤夯实地基密实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要求承包单位进行标准贯入或环刀取土试验方法检测,承包单位每个基坑不少于5处。

监理工程师见证检测不少于3处。

⑶.重锤夯实最终总下沉量应大于试夯时总下沉量的90%。

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的规定,要求承包单位对每个基坑检查不少于5处。

监理工程师重点抽查基底平整度、夯点间距。

3.强夯⑴.检查强夯处理范围、夯击点布置、施工方法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⑵.检查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要求承包单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或静(动)力触探检测方法检测,每个基坑不少于5处。

监理工程师见证检测不少于1处。

⑶.当发现强夯振动对邻近的建筑物或设备等产生有害影响时,不得采用。

若发现地基土局部液化,应停止夯击,待孔隙水压消散后,再继续夯击,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⑷.强夯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TB10415-2003的规定。

重点抽查基底平整度、夯点间距。

4.挤密桩⑴.检查石灰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石灰中CaO含量不低于80%,粒径小于5mm,夹石量不大于5%。

按照同厂家、同产地以连续进场数量每200t为一批,不足200也按一批计,要求承包单位每批检查一次。

监理工程师检查数量为承包单位检查次数的20%,但至少一次。

承包单位检查产品合格证和进行石灰材质试验。

监理工程师检查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和见证取样检测。

⑵.检查水泥质量是否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的规定。

⑶.检查填料的配合比、桩的数量、类型和布置型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⑷.检查承包单位的施工方法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⑸.检查桩的夯实密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要求承包单位进行深层取样或标准贯入检测。

承包单位检查桩数的2%,并不少于5根。

监理工程师见证检测不少于1根。

⑹.检查地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要求承包单位进行静力触探或标准贯入检测。

承包单位每个基坑不少于5处。

监理工程师见证检测不少于1处。

⑺.挤密灰土桩中土的有机质含量不应大于5%。

挤密桩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TB10415-2003的规定。

监理工程师重点抽查孔位、垂直度、桩径、深度。

4.砂桩⑴.检查砂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为中粗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有机质含量不得大于5%。

按照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以连续进场数量每400m3为一批,不足400m3也按一批计。

要求承包单位每批均进行筛分试验、含泥量和有机质含量试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