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读后感学案
一、阅读下面文章,说说你喜欢哪篇文章,并试着从中总结出读后感的写法。
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
“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这哪里像是对异国他乡长久不能见面的儿子说话,这更像是对更像是对一个近在身前的儿子掏出一颗心来。
《傅雷家书》,那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如山的父爱。
我迫不及待地想进一步认识这位伟大的父亲——他是如何通过书信的方式,传递出一段跨越千山万水的深情。
真的,这成长中的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
随着阅读的深入,“良师益友”和“多年父于成兄弟”的词句在我的脑海里不断蹦出来。
无论经历喜怒哀乐,还是低谷或辉煌,作为父亲的傅雷一直用书信的方式和儿子交流,谈生活,谈启示,谈交友,谈爱情,谈做人。
“赤子孤单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这在傅聪参加过克拉可夫获得赞誉后,傅雷苦心孤诣的教导。
那一封封书信给傅聪和读者的震撼如同海上涨起的潮水——汹涌澎湃,经久不息。
万水千山也无法阻隔这种陪伴,直至傅雷离开这个世界。
读着那一封封家书,读着那一句句睿智理性的问候,有许多温馨的画面如电影镜头般在我眼前浮现。
史铁生的母亲、当儿子遭遇不幸时、当儿子的命运被紧紧摁在黑暗中时时,她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不能说出的痛苦,总是陪伴在儿子的身后,以静默的方式,以最大的努力陪伴儿子走出人生的低谷。
史铁生终成著名作家。
其实,他的每一处车辙里,都有他母亲的脚印,他的每一次跳望,都有一个身影,身影的背后写着“陪伴”。
《父亲的油菜花》这篇小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面对即将失学的儿子,目不识丁的老父亲只能用灌入自己思想的油菜花在儿子激荡的脑海中沉淀,一直激励和陪伴着儿子的一生。
刹那间,我脑海中浮现了瘦弱却又坚强的父亲,他无声的陪伴,丝丝缕缕,如阳光如雨露,不曾远离。
然而,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却渐渐隐身,以至于缺失。
如此,许多孩子在使康成长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想说:只有陪伴才能洞察孩子内心的真正需要,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人生成长轨迹的偏差啊。
愿天下的父母儿女们,都来读一读《傅雷家书》吧,让陪伴的温情,在两代人之间明亮起来,在我们每ー个人的心中,明亮起来。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不得不承认,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对读书丧失了兴趣。
经常是拿起一本书又放下。
看起来,我与书无缘了。
但当我看到《追风筝的人》这个书名时,引发了我无限的联想。
又看到它的封面——黄昏的天空,一层层斑斓云彩中有一片蔚蓝天空,仿佛把人带到更深更广远的世界,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风筝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因为一个书名,因为一个梦境,我买下了它。
在我看来,第一流的小说必须具备一个特质:情感的真实。
具备这一特质后,一部小说的情节不管多曲折、奇幻甚至荒诞,读起来都不会有堵塞感。
因而,钱钟书的《围城》未被我列入第一流的小说,因为小说中一些关键情节的推进缺乏情感的真实,譬如"局部的真理"勾引方鸿渐、唐晓芙爱上方鸿渐和方鸿渐爱上孙柔嘉,这几个情节中的情感描绘都缺乏真实感,让我觉得相当突兀。
相比之下,美裔阿富汗人卡德勒·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就具备"情感的真实"这一特质。
这部小说讲的是两个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尔是少爷,而小他一岁的、天生便是兔唇的哈桑是仆人,他们都失去了妈妈,阿米尔的妈妈生阿米尔时死于难产,哈桑的妈妈则在哈桑出生几天后跟一群江湖艺人私奔了。
这两个男孩吃一个奶妈的奶长大,拥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谊。
然而,当哈桑为捍卫阿米尔的荣誉而被人凌辱时,阿米尔却选择了逃避。
不仅如此,阿米尔还设计将哈桑驱逐出自己家门。
后来,已移居美国并成为知名小说家的阿米尔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边是阿米尔父亲的好友拉辛汗,他说哈桑已死,他要阿米尔回阿富汗,要他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战乱中的阿富汗带出来,不仅是因为他以前辜负了哈桑,还因为哈桑是阿米尔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
"追风筝的人"既是哈桑,也是阿米尔,更是我们每个人。
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样那样的心结,都有一只曾经的风筝。
看完原著之后又去看了同名电影,看到最后在草地上放飞风筝的一幕,最后那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真是很有苦尽甘来后的泪点。
从阿富汗烽火硝烟的专政暴权的窒息感,到温暖的春天草坪上放风筝,确是精神和物质上共同的圆满。
让我想到昨天和室友一起去看的《地心引力》。
不过那是真的窒息感(在太空),然后再回到水与土的星球上。
书也好,电影也罢,它们有一种相似的感觉,或许,太甜的生活,总需要让我们会知道什么是苦吧,知道了苦之后的甜,才是真正的甜。
而这样的体验,只有情感的真实才能带给我们。
唯有母爱最动人
——读《狼王梦》有感
我一直以为,狼是凶猛的动物,但是自从我读到这本书后,我发现我错了,因为我读了沈石溪写的《狼王梦》这本书,这让我对狼有了新的看法。
《狼王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母狼紫生了三匹公狼:黑仔、蓝魂儿、双毛,紫岚为了让自己的狼崽夺得王位,千方百计的计划这“阳谋”,其中有很多地方写到了母子之爱,可是在这些狼的世界里却表现为十分残忍。
文中有一段:它把全部母性的温柔都凝集在舌尖上,来回舔着蓝魂儿潮湿的颈窝,钟情而又慈祥,蓝魂儿被浓烈的母爱陶醉了,狼嘴发出呜呜惬意的叫声;突然间,紫岚一口咬断了蓝魂儿的喉管,动作干净利索,迅如闪电快如风,只听得咔嗒一生脆响,蓝魂儿的颈窝里迸溅出一汪滚烫的狼血,脑袋便咕咚一生栽倒在地里,气绝身亡了。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两眼泪水,既可怜小狼蓝魂儿,又为母狼紫岚忍痛割爱感到悲哀,紫岚宁愿让蓝魂儿死在自己手下,也不愿让自己的宝贝饱受猎狗、猎人的欺凌后死去。
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呀!这只是其中感人的一段,因为有这么多的感人的情节,所以我才会被这强烈的母爱感动。
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起了失去孩子的亲人,有一次,我在网上浏览,突然,我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大地震的情形,在照片中,搜救队员发现了一位穿着红衣的母亲,他躬着身子跪在石板中间,头上、背上都堆满了砖头她的双手却紧紧地将一个婴儿抱在怀里。
这位母亲已经停止了呼吸,她的身体僵硬了,但还是抱着这个孩子。
这是多么伟大的母亲,多么无私的母爱呀!
在这个世界上,唯有母爱最动人,让我们珍惜和母亲每一次的相守,让我们享受和母亲在一起的每一次的谈心,让我们永远不会有子欲养亲不待的痛苦悔恨,让我们永远享受着报得三春晖的幸福和温馨。
写法总结:
二、课堂练笔。
请快速阅读教材《说和做》或其它你深有感触的文章,写写你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