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地管理

林地管理


林地相关概念及划分标准
•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 • 采伐迹地:采伐后保留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且尚未人工更新或天 然更新达不到中等更新等级的林地。 • 火烧迹地:火灾后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且尚未人工更新或天 然更新达不到天然幼苗3000株/hm2以上或幼树500株/hm2以上的林 地。

林地权属管理
所有权的形式 林地所有权有二种形式 国家所有 集体所有 森林、林木所有权有三种形式。 国家所有 集体所有 个人所有的林木
林地权属管理
登记管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确认所有权和使用权,并 登记注册,核发权属证书,予以保护。 依据 • 《森林法》第三条第二款: “国家所有的和集体所有 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 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 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政府登记造册,发放证书, 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 《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 条规定:“国家依法实行 林权管理是分级管理,法 律规定,不同的森林、林 木由不同的人来管。 分级管理 • 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国有林 区由国务院行政管理部门 处理 • 跨行政区域的林权管理, 由它的共同上级所决定 • 林权证的发证单位一般是 县人民政府。
林地权属管理
变更管理:改变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 登记,林地灭失的应办理注销。 林权变动的公示制度 《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 《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六条: 改变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 办法》规定:登记机关对 使用权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 已经受理的登记申请,应 登记手续。 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 日内,在森林、林木和林 《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 地所在地进行公告。公告 规定:林地被依法征用、占用 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林地灭 期为30天。 依据
• 灌木林地:由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 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丛组成,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 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其中: •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特灌林地):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以取得 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经营的灌木林,或者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和乔木生长界限以上专为防护用途,且覆盖度大于30%的灌木林地。
主要内容 • 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 通常称为林权,是指森林、林 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 则》的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 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 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 利。财产使用权是指使用者依 法对他人财产拥有的限制性的 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 利。
林权争议处理的机构是各级人 民政府设立的林权争议处理机 构。
林地权属管理
林权流转:指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 与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1998年修订后的《森林法》新增加的 流转的内容。目前,国务院还没有出台《流转条例》。
依据
《森林法》第15条、 中央 9号文件第5条:规定了使 用权流转的方式和范围; • 《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农 村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的 流转方式、流转应当遵循 的基本原则、流转的主体 和流转后的权属登记均作 出了明确的规定。
林木 林地
包括郁闭度0.2以上 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 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 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 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森林资源管理基本概念
森林分类
• 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 公益林、商品林
什么是宜林地?
就是目前还没有长上林木,但适宜造林,应当用 于培育森林的土地。宜林地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规划确定的。
依据《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 办法》、《行政复议法》和 《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和有关 法律。 各级人民政府受理林权争议案 件的范围 • 单位之间的林权争议,应由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 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 生的林权争议,应由当地县级 或者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 林权争议处理遵循的原则是, 尊重历史和现实情况,有利于 安定团结,有利于保护、培育 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有利于 群众生产、生活。
林地权属保护
• 主体: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 定,依法享有林权的权利人。 • 国家、集体、自然人、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 • 林权主体必须明确,否则,林 权归属就无从谈起,林权也就 无法称其权利了。我国对林权 主体的规定主要散见于多部单 行法律中。
• 客体:林权的客体:就是林权权利 人的权利所指向的对象。森林、林 木和林地是林权的客体。 任何一项民事权利都要指向一定的 对象即客体。如果没有客体,民事 权利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流转对象及其范围 1、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其林 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或作价入股 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的条件; 2、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 (防护林、特种用途林)除国务院 特殊规定的之外,不得转让; 3、不得将林地转为非林地; 4、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依法转 让、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 条件,已经取得的林木采伐许可证 可以同时转让,但转让双方必须遵 守关于森林、林木采伐和更新造林 的规定。
——加大对临时占用林地和灾毁林地修复力度。临时占用林地期满后必须按要求 恢复林业生产条件,及时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加强林地和森林生态系统的 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建设,减少自然灾害损毁林地数量,国家对灾毁林地 应及时进行修复治理。
林地用途管制
• 相关政策: 提前预交森林植被恢复费,国家给林业的特殊政策。 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逐步实现定额管理; 实行提前介入制度,对需要占地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 究阶段就进行初步审查的行政措施。 • 违法处理: 处每平方米10—30元的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 者的责任; 责令恢复原状,确需占地的,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在 责任处罚结束后,补办占地手续。
林地转用审核 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有关规定内容
• 《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十七条、十八条的内容。 • 是在《森林法》的基础上的细化,更具体、明确。
• • 1、规定了程序。 2、规定了权限。两级审核
林地转用审核 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有关规定内容
• • • • 《森林法》第十八条的规定。 1、范围: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 2、原则: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 3、具体做法: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 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建设单位 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 4、恢复植被:森林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林业主管部 门依照有关规定统一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植 树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 被面积。
林地相关概念及划分标准
• 林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林地包括郁闭度 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 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 有林地: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0.20以上、附着有森林植 被的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 未成林造林地:造林或封育后不到成林年限,当年造林成活率85% 以上或保存率80%(年均等降水量线400mm以下地区当年造林成活率 为70%或保存率为65%)以上,飞播造林后保留苗木3000株/hm2以上 或沙区成苗2500株/hm2以上,封育地天然幼苗3000株/hm2以上或 幼树500株/hm2以上,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林地林权管理
主要内容
林地管理基本制度 我国林地管理情况 林地管理工作思路
森林资源管理基本概念
森林
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根据我国的森林调查技术 规程,森林应是指连续面 积不少于0.067公顷,郁 闭度达到0.20以上的林分。 包括树木和竹子。
森林资源
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 及依托森林资源生活的野 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法实施条例> 第二条第一款
该证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盖章生效;
样式 • 外封为绿色塑封,印有烫金国徽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字样, • 首页套印“国家林业局林权证监制专 用章”,证内分别登记林地所有权权 利人、林地使用权权利人、森林或林 木所有权权利人、森林或林木使用权 权利人、林地及其地上林木坐落、小 地名、所在林班和小班、林地面积、 主要树种、林木株数、林种、林地使 用期、林地使用终止日期、林地四至 等,还设有变更登记和森林、林木、 林地四至范围图。
申请、审核、登记和发证程序 先由森林资源的所有者、使 用者、所有权的权利人和使 用权的权利人向林业行政主 管部门申请登记,经过有权 的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后,由 同级人民政府发放证书。
林地权属管理
调处纠纷:林木、林地权属受自然条件和经营的一些特殊情况 的影响,会产生林权纠纷。这就要进行调处,原则 上在省政府领导下进行调处工作。 依据
林地权属管理
• 有关流转的文件: • 有关流转的规定: • 森林法、中央9号文 • 国有森林资源流转 件、《农村土地承包法》、 必须评估; 其他资产流转的规定(不 • 集体林流转必须经 完全) 三分之二以上村民 • 1.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同意; • 2. 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 管理。 • 个体临流转按协议 • 3. 森林资源抵押登记办法。 办理;
失的,原林权权利人应当到初 始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林地权属管理
林权证:林权拥有者依法享有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唯一法律凭证。 《林权证》与《土地证》一样,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涉及确定林地的所有权或 使用权时就要办理林权证,而不是办理土地证,土地法对此规定的十分清楚。 全国人大法工委在1989年时也作出了明确的解释,林权证就是林地所有权或使 用权的法律凭证。 自1981 年以来,核发了30多亿亩的林权证。 自2000年起全国统一了林权证的式样,提高了林权证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林权证式样,并指定厂家印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