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doc

金融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doc

金融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在市政协副主席储昭平的带领下,调研组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通报,先后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金融专家座谈会,并实地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了解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努力支持金融机构改革,促进了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金融工作明显加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出台了《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激发和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支持金融企业做大做强。

建立了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形势,协调解决问题。

银政企沟通机制更加畅通、更加密切,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今年3月,我市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协调驻肥金融监管机构和驻肥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落实中央金融政策,推荐公司上市,协同有关部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工作办公室的成立及其职能的发挥,必将对我市金融业的统筹协调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2、金融总量迅速壮大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迅速。

截至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752.7亿元和2678.7亿元。

4月末,我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416.51亿元和309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和36.5%,创历史新高。

资本市场融资力度加大。

全市17家上市公司发行股票19只,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83亿元。

9月以来,市建投集团、海恒集团共发行企业债37亿元,市国资公司申请发行10亿元企业债正在办理股权质押登记手续,另有40亿元企业债的发行正在申请之中。

信托租赁典当融资及小额贷款迅速发展。

兴泰租赁累计向全市200户中小企业提供17亿元租赁融资,兴泰信托新增信托规模43.94亿元。

全市典当总额22.54亿元,年末典当余额5.74亿元。

小额贷款公司自去年试点以来,已放贷1.44亿元。

3、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市有政策性银行2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6家,外资银行1家,地方银行2家,农村合作银行2家,村镇银行1家,进出口银行、华夏银行、恒丰银行、汇丰银行正在或准备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我市证券期货保险业发展迅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目前我市有证券公司总部2家,证券公司营业部29家,期货公司总部3家,期货公司营业部7家,保险机构37家。

同时,其他类型金融机构不断丰富,安徽兴泰租赁业务规模逐步扩大,江淮集团与民生银行合资的汽车金融公司正在积极筹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

由此可见,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我市已经基本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金融体系。

4、银政企合作成绩显著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针对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对接难的问题,我市在全省首家设立网上“金融超市”。

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优质中小企业1294家,100多户企业获得贷款37亿元。

适时召开银企对接会,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对接成效。

9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牵头组织召开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对接会,建行向95户中小企业提供贷款5.93亿元;10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会同市房产局组织召开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对接会,6家银行与18家房地产企业签署25亿元贷款协议。

今年1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牵头组织,发行规模1亿元的“滨湖·春晓”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创新了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新的突破。

今年6月,“滨湖·春晓”二期中小企业发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正式公开募集,首期5000万元已由兴泰信托公司与金鼎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推出。

3月,市政府、人行合肥中心支行联合召开全市首季银企对接会,签约项目216个,金额91.4亿元。

建立了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机制,确保像合肥京东方、熔安动力这样一批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推动了美的工业园、格力产业基地一期、长虹工业园等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

金融行业岗位调研报告1金融行业岗位调研报告为了培养出适合于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有较高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金融专业必须与社会需求方建立长期稳定的联合办学关系,面向社会培养多元化、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力争使每一位来我校金融专业学习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获得终身学习、回报社会的能力,成为现代金融业各用人单位青睐的职业人才。

一、调研目的课程是载体,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完成的。

金融专业的办学方向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于金融为宗旨,为建设东北亚金融中心输送优秀的金融服务人员。

课程的开设必须充分适应这一要求。

目前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实践的要求不衔接,培养的毕业生很难适应岗位要求,难以彰显办学特色,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进步,加快了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和人的终身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专业课程改革力度。

为此,从调查社会发展需求、改革培养规格入手,对金融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情感等进行广泛调研。

二、调研对象根据调研要求,金融专业的主干教师为调研组的主要成员,组成社会调研组,对部分用人单位及其工作岗位进行了广泛调查。

调查单位:中国银行、哈尔滨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平安保险公司、海通证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单位。

三、调研内容此次调研形式主要对银行、证券、保险单位走访,采用访谈方法。

就金融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课知识与现行岗位能力的适用性,用人单位岗位的需求情况,对毕业生从事某一岗位工作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全面调查。

从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无疑对我们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技能训练、服务礼仪、人际交往等诸方面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

通过这次调研,主要了解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及黑龙江省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与我校金融专业联合培养的合作意向,了解金融企业招聘员工的数量、人才的类型(工作任务、知识构成、职业能力)。

四、调研结果(一)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1、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国民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快提高。

近五年间,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04年的15.99万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0.07万亿元。

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国家与地区排名中位列第三。

在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多项基础性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完成,历史遗留的一些突出的制度障碍和市场风险得以化解,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宏观经济"晴雨表"作用日渐显现。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资本市场行情也出现大幅下挫情况。

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迅速而有力的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制度性举措,宏观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投资者信心得到一定的提振。

进入2009 年,国内证券市场出现了股价指数企稳回升、股票交易量有所恢复的良好局面,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渐复苏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证券市场将继续健康、稳定发展。

截至2008年末,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625家,沪、深两市股票市场总市值已达12.14万亿元,已进入二级市场流通的市值4.52万亿元,投资者开设的有效证券账户总数达到10,449.69万户。

2008 年全年境内证券市场筹资达3,534.95亿元,沪、深股市股票基金成交总额达360,655.55亿元。

截至2009年11月底,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693家,沪、深两市股票市场总市值已达23.95万亿元,已进入二级市场流通的市值14.35万亿元,投资者开设的股票有效账户数达到11,882.78万户。

2009年1-11月境内证券市场筹资累计3,809.15亿元,沪、深股市股票基金成交总额达483,871.72亿元。

与此同时,市场中介机构和机构投资者不断增加,证券投资基金成为市场投资主力。

证券业竞争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成为证券公司今后发展的基础2007年7月,中国证监会下发了《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工作指引(试行)》和相关通知,标志着"以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市场影响力"的全新的分类监管思路已进入落实阶段。

根据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评价计分的高低,将证券公司分为A (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类11个级别。

同年12月,根据中国证监会下发的《关于做好第四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的后续监管和衔接工作的通知》,中国证监会将依法对证券公司实施业务牌照管理。

而在未来对证券公司业务牌照管理工作中,证券公司的监管分类将作为重要依据,这就意味着证券公司风险控制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够获得更为广泛的业务范围(尤其体现在创新业务牌照方面),成为证券公司今后发展的基础所在。

2007年共有17家券商获得A类券商的评级,其中:2家证券公司为AA级,另外15家证券公司为A级。

2008年7月,31家证券公司被证监会评为A类证券公司,其中:10家证券公司为AA级,另有21家证券公司被评为A级。

2009年5月26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分类的评判标准,在新规之下我国A类券商共计30家,B类券商共计58家,C类券商17家。

(2)现有证券公司抵御风险能力普遍得到提高,竞争状态日趋激烈在2004年-2007年间,中国证监会进行了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平稳处置了一批高风险公司。

综合治理期间,累计处置了31家高风险公司,对27家风险公司实施了重组,使其达到持续经营的标准。

综合治理工作完成后,共计104家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的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已达到规定标准。

2007年至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证监会又批准成立了四家证券公司,使目前我国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数量达到108家。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公布的信息,目前通过创新类试点评审的证券公司共计29家。

经过综合治理,这些证券公司普遍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抵御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业务经营过程更加合规,从而也使得今后我国证券公司之间竞争将更加激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