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结合学校的实际,特制定本措施。

一、落实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备课(1)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以下几方面:①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本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和本学期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智能发展的重要意义。

②、认真通读全册教材,理清各单元教学内容,把握本册教材和前后教材的联系,明确各单元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③、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的情况分析:首先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即掌握知识、能力发展、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认真备课备课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上课的质量和效率。

“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把功夫下在课前。

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

教师要认真仔细备课。

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

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胸中有法”。

在了解学生、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料、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和实验、备练习、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板书设计。

2、认真上课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把力量放在课内。

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

“认真上课”的基本要求是:(1)、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再次熟悉教材、审视教案,并做好相应的修改,准备好需要的教学媒体,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2)、加强教学的计划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合理恰当的教学内容,设计优化的教学程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容量、密度和节奏,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

(3)、讲究教学的科学性。

课堂教学的内容要符合科学性,教学程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要先进、科学,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力求把学生的思路拓宽、思维搞活。

(4)、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6)、讲究教学的艺术。

教学手段要多样,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师仪态要端庄,教态要亲切,声音要洪亮,举止要文明。

使用普通话教学,教学的语言要精心锤炼,做到逻辑严密、生动形象。

要精心设计问题,上课提问面要广。

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启发诱导,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要精心设计板书,板书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体育教师还应做到口令正确洪亮,讲解简明扼要,示范位置恰当,队伍调动合理。

(7)、合理使用现代教学媒体。

操作演示正确、熟练,提高媒体使用的实效性,重视学生使用学具的指导。

(8)、重视实验教学。

科学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规范正确,仪器设备使用科学合理,重视学生探究实验的指导。

(9)、重视课堂练习。

上课要讲练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善于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课堂练习的分量及难易程度要适中。

(10)、遵守教学规范。

教师上课应做到“提前2分钟、少讲5分钟、不拖1分钟”。

要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如不让学生上课、不给学生批作业等)。

教师要为人师表,在课堂上不说有损于学校、社会或有辱于他人的话。

不得在教室里或上课时抽烟,上课时必须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

3、认真评价要根据新课程理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形成智能,培养兴趣,建立自信。

(1)课内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评价要适时、适度、合理。

评价语言要简洁明快,富有激励性,还应有人文关怀。

注意使用体态语言,以求省时,对有创见的发言要热情地加以肯定和赞扬。

(2)作业评价布置和批改作业是检查和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

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其基本要求是做到“四精四有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评,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①作业要精选,作业量要适当。

②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

要指导学生做作业实行“四先四后”,即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解题,先思考后动笔,先解题后验证或检查。

作业要教育学生独立完成,并按照本学科的规范要求来书写或解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③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

④小学各种作业批改一般采用等级制,即A、B、C、D,按学科统一作业格式和批改要求。

对作业认真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

(3)考核评价①、成绩的考核和评定应以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要求为准则,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依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把握好切实可行的尺度。

②、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不仅考基本知识,而且要考基本的学科能力,同时兼顾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命题要科学,难易适度,题量适当,注意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突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

③、考核形式要多样。

单项考查与综合考查相结合,书面考核与口头考核、操作考核相结合,考核题型力求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教师评价和同学间的评价相结合。

④、严格执行考试规则。

阅卷要客观公正准确。

评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充分激励学生的创造性。

⑤、考查后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既要帮助学生获得矫正信息,及时订正、修改,又要使教师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评估自己的教学,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并对学生的缺漏部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认真辅导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措施,它应渗透于课内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辅导的对象不光是学困生,还应包括有较大潜力和学有专长的优等生。

(1)、对学困生要热情关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增强“我一定能进步”的意识。

(2)、要深入学生实际,掌握学生情况,了解致困原因,制订有针对性的辅导计划并认真加以实施。

(3)、针对学困生的个体差异,讲究辅导方法。

课堂上,要鼓励他们多参与学习活动,克服畏惧心理;作业上,要适当降低练习坡度,让他们有成功感;课外,要以小型个别辅导为主,分类指导;班集体中,可以建立学生间的帮教对子,用同学的力量提高和巩固辅导效果;家校间,要加强联系,协调辅导内容和方法,共同督促。

(4)、要加强对学困生的跟踪考核。

发现和激励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提供他们持续发展的动力;可设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为他们的发展性评价提供依据;考核时,可对学困生分类要求,使他们既有成就感,又有努力的余地。

(5)、重视培优工作。

尽可能地提供优等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去尝试;因势利导,给优等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为他们最优化发展创造条件。

5、认真组织学科综合实践学习活动6、认真教研(1)、树立终生学习理念,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多方位获取教学信息,每人每学期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专著。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活动中注重参与、注重实效、注重反思,形成民主、开放而又不失严肃的学术研究氛围。

(3)、积极参加听课活动,认真写好听课记录,及时记录听课体会和修改意见,。

(4)、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逐步使自己成为科研型的老师。

(5)、注重平时收集信息、积累资料,每学期写好一份有质量的学科论文。

写好一定质量的教后感,案例分析,教学随笔。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学习积极能动性中很活跃的成份,是诱发学生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正常条件下学习兴趣越浓,学习效果越好。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益的关键。

1、处理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待学生,我一向以母亲般的情感去爱护、关怀他们,学生做错事,上课爱捣乱,我都不会打骂他们,而是耐心地去说服他们,让他明白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强、判逆行为经常出现,我们要积极引导,与学生建立起良师益友般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师爱的温暖,愿意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师长,从而对你所教的这门功课产生兴趣。

做老师,就如做演员,只要进了课堂,就调动全身的激情,以感染、吸引学生。

学生一有开小差的念头、一有做小动作的念头,马上就会被我发现,只需一个眼神,学生就心知肚明了。

做一位有个性的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将学生深深吸引. 当然,学生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每当这种时候,我不是劈头盖脸地破口大骂,而是机智地将学生所犯的错误本身、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在一起,用善意的玩笑话加以诠释,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维护,但事后学生仔细想想还是能体会到其中的善意的批评,受到应有的教育。

这样,我的数学课就在这种轻松、愉快、严肃、活泼的气氛中开始与结束。

2、实施目标教学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1)、明确学习目的,了解知识的意义。

目标与兴趣是相互贯通,相互迁移的。

鼓励他们努力学好数学,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打好基础。

(2)、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积极上进。

让学生学有所得,不断地尝到学习的甜头而受到鼓舞,这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手段。

一年级学生虽小,但同样有自尊心,教师要懂得去尊重他们,呵护他们。

对差生,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而要耐心引导,积极鼓励。

(3)拓展课外知识,巩固学生学习兴趣(4)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5)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与成功是有机的统一体,兴趣可以促进成功,成功可以激发兴趣,从而形成兴趣与成功的良性循环。

另外,学习成功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惊喜的积极情感。

由学习成功而带来的愉快、积极等积极情感,又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产生心得学习需要与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必须着力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 、直接面对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