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 增长极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区域的确定重点
第七章 增长极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区域的确定重点
6、交易以及集市的形成
人的经济行为是追求自身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对 于自然是生产,对于社会是交换或者更为广泛的 交易。 交易过程中,必须确定产权,支付交易费用。由 于人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越大, 交易成本越高。使用企业这种组织可以替代这种 不确定性交易。 空间距离、交易技术和交易方式能够影响交易费 用,货币的出现减少了交易等待的时间和费用, 市场的出现,降低了搜寻成本。
3、规模经济
产出增长的倍数大于投入增长的倍数,规模利益。规模是 指生产批量。 规模变化:(1)生产设备条件不变,生产规模的变化;(2) 生产设备条件变化时,生产规模的变化。 规模经营:随产量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不断地降低。 规模经济指规模的收益递增现象,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 本曲线的向下倾斜,即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 一般指工厂的规模经济;企业集团的规模经济指若干工厂 联合成一个经营实体,形成规模的扩张和纵向一体化。
4、规模经济的四个层次
(1 )工厂 plant 的规模经济:工厂内部。干中学对于工人 熟练程度的提高;规模扩大,实行专业化,节省劳动转换 过程中闲置的时间;大规模生产有利于新技术。 ( 2 )企业 Firm 的规模经济,企业规模大有利于各工厂的 专业化分工和各工厂的协作,节约企业间交易成本。 ( 3 )产业 industry 的规模经济,产业密集便于提供各种 基础设施与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专业人才、专业服务以 及各种专门零部件生产集中都带来规模经济。 (4)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使国际贸易的范 围更加广泛瑞士的手表生产。
三、优位效应
1、优位效应
城镇一般是交通便利、环境条件优越的地点。经 济活动布局的边际效益提高,生产成本降低,经 济活动聚集。 大量的生产和经济活动部门,互为市场,相互提 供和利用燃料、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甚至废 料,扩大了市场规模,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协作性。
2、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城镇总是最先在最适合的地理位置产生并发展。
2、引起初始聚集的原因
城镇等区位点特殊的有利条件,运费和劳动费的 最低。 城镇具有高度的聚集性,是区域人口、经济、信 息、技术、活动等的集中地,集中程度随着经济 实力的增强而提高,是区域内高质量的点。
3、聚集的次序
(1)原始聚集,农产品的流通交换以及农业生产 工具的生产和交换。 (2)消费品制造业和资本品制造业的聚集。聚集: 单个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各类工厂的集中 ――不同产业的集中。 (3)直接为制造业服务的聚集,管理、金融机构、 法律组织、技术咨询、通讯交通、研究机构、高 校。 (4)为了前两种服务的聚集,如房地产、建筑业、 宾馆、饮食、商店和娱乐,家庭服务。
四、创新效应
1、创新
(熊彼特):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 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是一种内生因素。
2、创新的内容
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定型、 产业投资、产品商业化和产品对市场的适应等复 杂的过程。 创新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主导产业中,主导产业群 所在城市就是增长极,通过扩散效应带动腹地的 发展。
第七章 增长极理论与区 域经济发展核心区的确定
7.1 区域间相互关系
一、聚集效应 三、优位效应 五、辐射效应 二、规模效应 四、创新效应
一、聚集效应
1、运输成本
节约运输成本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总成本,提高利润和 市场竞争力,降低运输成本的最佳途径是生产场所与 市场的集中。 生产要素成本的降低,劳动力、资金、物资等的集聚, 会使供求信息更加对称,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增加, 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要素成本。 对某一地区进行纵向考察,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呈 现正相关。好的基础环境设施,使企业或某一单位内 部的经营成本降低。这种成本的降低不需要支付任何 成本,由大家共享,即具有外部经济效益。
2、城镇的合理规模
城市的规模究竟有多大是最好,争议很大 主张大城市论者认为,发展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其边际 产出和经济效益较高,如测算各类城市每百元固定资产原 值提供的利税。 世界银行专家认为,城市只有达到15万人的聚集,经济效 益才能表现出来,而还没有事实证明城市大到什么程度才 不经济。 讨论: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城市规模越大,工资水平越 高,地价也越高。
(1)自然资源的差异,影响了制造业的定位。如煤矿、 金属矿所在地、油田所在地等等,往往形成城镇; (2)交通便利地区也容易形成城镇,所以城镇所在地 往往具有资源优位效益。穷乡僻壤指的便是交通闭塞。 如在硬化公路产生以前,城市往往在水边建立;在航 海业发达的国家,沿海地区城市崛起;铁路产生后, 铁路沿线开始出现大量城市。
4、聚集的效益来源
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共同使用公共设施、集中 管理。 如果某区域的聚集效益的增加引起的生产成本的 降低>运输费用+劳动费用,更多的企业将聚集 该点。 聚集效益服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有一定的限度。 拥挤后下降。
5、聚集经济的来源
一种外部经济
(1)社会生产条件和辅助行业所提供的、价格较低 的专门服务的共享。 (2)技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通过人际交往进行传 播和互相学习。 (3)高效率的区域劳动力市场。 (4)厂商之间的合作加强。 (5)相互竞争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
7、人口的集中与城市的形成
(1)较高级的生活方式、安全、舒适吸引了一些 富人居住。富人的城镇。 (2)较高的收入,吸引了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及其 家属。有一定技能的人的城镇。 (3)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进入,所 有人的城镇。 (4)穷人的城镇。
二、规模效应
1、规模效应
规模扩大导致生产成本降低,商品价格下降,购 销两旺。 城镇不断发展,人口集中和生产要素集聚形成越 来越大的规模,生产者和居民可以充分利用城市 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追求规模经济的前提是有足够的市场潜力,生产 出来的产品应该有销路才行,这就在客观上需要 市场的集中。城镇的存在正是满足了企业的这种 不断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