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喜欢怎样的律师法官与律师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诉讼律师如果能够更深入、更客观、更全面的了解法官,那么对自己的业务有很大帮助,即使有些只是在非常细微的地方。
非诉律师如果有这方面的知识,其实对自己的非诉业务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从诉讼角度审视非诉,更能把非诉的风险提前预判出来。
法官与律师两个职业群体,本是法学院的同根生,也是法治时代的共同实现人。
看诉状、开庭、调解、写判决,法官与律师虽然不是一个职业,却几乎是每一个工作日都要打交道的“合作者”。
事实上,“好法官和好律师是惺惺相惜的,当然,并不是说在法庭外的惺惺相惜,而是在法庭上,通过各自的专业素养、法律人的互相尊重,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理性、配合完成各自的使命和责任”。
律师如何获得法院工作人员的青睐?作为一名前法官,阳光所商事争议解决部的芮刚有着自己的感悟。
在法官眼中,优秀律师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细节是律师容易忽略又经常犯的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曾经做了一份调查,这个调查涉及到了法官最欣赏的律师优点与最讨厌的律师缺点。
根据调查的结果,关于法官“最欣赏的律师优点”,有46%的法官选择“恪守职业道德”,选择“法律专业娴熟”或者“业务精深”两者相加为41%,只有6%法官选择了“社交广泛”。
作为比照,法官“最讨厌的律师缺点”,其中“挑词架讼”“重利忘义”各占26%、20%,两者相加正好等于“恪守职业道德”46%的比例。
由此可见,职业道德水平成为影响律师形象好坏的第一因素,而不是律师的专业水平。
影响律师形象的第二因素,是律师的专业水平。
有不少法官认为律师“胡搅蛮缠”是最讨厌的缺点。
在“您最欣赏律师的法庭表现”选项中,有44%法官选择了“旗帜鲜明,直接了当”,只有15%的法官选择了“雄辩宏论”,也有20%法官选择了“善于调解”,这显示出法官希望律师不仅要简明扼要阐述观点,而且非常希望律师能积极参与案件的调解。
从该调查结果来看,“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是双方最重视的问题,“傲慢”和“不守时”也成为不少法官和律师之间互相最讨厌的缺点,反映了各自遵守秩序和个人素养的不足。
该调查结果还反应出,多数法官和律师都认为双方的整体水平、法治理念水平、执业水平和相互评价相当,两个法律群体差异不大。
在“您希望自己审理的案件当事人委托律师吗”选题中,只有4%的法官选择“不希望”。
71%的法官选择了“希望”或者“欢迎”当事人聘请律师,远远超过“不希望”的比例。
在日常诉讼工作过程中,律师如何获得法院工作人员的青睐?答案当然是:细节!经验丰富的律师往往能够注意积极配合法院工作人员的工作,为法院工作人员提供很多便利。
而经验不足且不注重细节的律师往往不受法院工作人员的欢迎,也给自己的工作增加了许多负担。
笔者通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发现,优秀律师在工作中往往存在以下共同的特点:一、守时有的律师时间观念不强,经常迟到,法官到了,律师还没到,如果迟到的是被告,有的法官可能就会直接缺席,如果迟到的是原告,则可能按撤诉处理。
也有法官会等等,如果迟到的时间不是很长。
但是也会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建议如果因客观原因确实迟到了一定要提前跟法官沟通,好好解释,法官一般也会谅解。
千万不要不解释,即使法官没有主动询问。
比如有的案件当事人确实路程比较遥远,提前给法官打电话,说明原因,路上堵车,早上很早就从家里出发了,可能会迟到,最后法官跟对方当事人解释,对方当事人也表示了理解,开庭也会比较顺利。
有的律师是法官和当事人都到庭了,代理人却迟迟未到,迟到之后又不做解释,直接推门而入,让法官和对方当事人觉得一是很没礼貌,二是没有尊重对方,这样往往会为接下来的工作埋下矛盾隐患。
一般来讲,法官的工作时间是很满的,有时候一天要开几个案子的庭审,谈话,或者外调,如果律师没有按照提前约定的时间按时到达,可能会影响一系列后续的工作安排,如果这样的次数多了,法官会对这样的律师失去信任感,如果下次还有案子的话,法官可能不愿意再与律师提前沟通时间,直接传票传唤。
如果与自己的工作安排冲突也很难调整。
优秀的律师往往在时间方面特别注意守时,自己会有一个充足的准备时间,也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二、谦逊有的律师可能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优秀,或者说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水平,高层次,表现的非常的傲慢,傲慢的过分的话往往收到的是相反的效果。
它并不能显示你的优秀,相反,却显示了你的无知。
这个问题在年轻律师里更容易出现,优秀律师往往表现的非常谦虚,他们那种自信沉稳已经不需要通过盛气凌人的压迫向对方展示。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空心的麦穗举头向天空,而饱满的麦穗则低头朝大地,低头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宽容,是一种豁达的胸怀,一种竞争的避让,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低头是成熟的标志,是一种百炼成钢绕指柔的状态,知道什么时候昂头,知道什么时候低头,柔刚并进,进退有度,是一种谦逊的姿态。
当然,不傲慢并不是说要逢迎,该坚持的原则还是要坚持的,尤其是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
这其实也是法律职业素养的体现,有时候只是一个细节,可能就能获取别人对你的好感甚至认同,这个是给人的一种感觉,很难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
应有的礼貌规范,我们的谦逊有礼,并不是为了取悦他人,或者说取悦法官,相反,它是我们自身成熟人格魅力的一种体现。
三、专业精深,法条理解准确律师在某一领域,特别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一定要做到专业,甚至比法官更专业,优秀的律师不必事事专长,但一定要有自己专长的领域,其实法官也是如此,法官办案可能很多,一个成熟的法官至少会办理过上千件案件,但是也不敢说对各类案由都熟悉,但是对自己熟悉的领域一定是非常专业的。
有的律师对相关法条理解不够透彻,往往发生不应该发生的常识性错误。
例如,法庭辩论终结后,原告又变更诉讼请求的,是否会被法院准许?《民诉解释》第232条规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增加诉讼请求,仅仅是数额的变动,或者减少诉讼请求,可以不受法庭辩论终结前的限制。
再比如,一般情况下,如果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未到庭,是可以按撤诉处理的。
但有一种情况,是不能按撤诉处理的?就是在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未被法院准许,如果法院传票原告未到庭,那么按照缺席判决。
《民诉法》145条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这只是最简单的民事诉讼里的程序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果我们自己不注意,对一些问题总是似是而非,往往就会形成不够专业的形象,优秀的律师往往对相关的法条把握非常准确,甚至研究到立法背景目的,有时候甚至能提示法官工作中的一些疏漏。
四、庭前准备充分有的律师在开庭前,不做准备工作,直接去开庭,法官问什么东西都回答不上来,尤其一些基本事实问题,根本没有与当事人进行了解。
有的律师材料带的不全,或者没有带证据原件。
有时候原件在当事人手里,没有通知提醒当事人带齐所有原件。
有的是自己忘记去当事人手里拿回原件,有的是把不同案子的证据带错了。
这样工作就很被动,代理人只能申请延期举证,但是准不准许,决定权在法官手里。
法官可以不准许,如果举证期限已经届满,那么当事人可能面临承担举证不能,证明不力的法律后果。
优秀的律师,基本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庭前准备的非常充分,甚至具体到某一个细节,都有完整的方案,针对法庭的问题或对方的质询,往往能够从容应对。
五、表达客观,事实求是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优秀律师往往陈述客观,实事求是,对一些不存在的事实,或者不清楚的事实,不会任意编造。
特别是涉及到一些案件细节的问题,如果胡说,瞎说,很容易被内行的人听出来,这样也容易造成尴尬的局面,甚至造成对自己不利的后果。
比如一个还款的案子,代理人说是现金还款,金额是一千万,法官问她在什么地方还的,她说在一个茶楼二楼,法官问几个人,她说一个人,问怎么拿上去的,用手提袋提上去的。
我们想,一千万的现金重量大约二百多斤,一个瘦弱的女子怎么可能一个人提上去呢?如果是两个人抬上去或者扛上去还有可能。
还有的当事人在一审的时候一种说法,到二审又换成另一种说法,殊不知,一审的陈述在笔录里都是有记载的,二审肯定是要看这些笔录的,这种随意的编造,让法官内心无法对你的陈述产生确信。
因为是编造的,有时候连自己都不记得自己在一审说过什么,往往对自己造成不利的后果。
其实在民事诉讼里,当事人的陈述是非常重要的,细心的人就会发现,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类型里排第一位的就是当事人陈述,而刑事诉讼法里排第一位的是物证,行政诉讼法里排第一位的是书证,由此也可以看出当事人陈述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性。
事实上,法官往往会根据你的陈述和证据形成一个内心的确认或预判,它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案件走向。
六、法庭陈述简明扼要相对来讲,法官的时间是很忙的,北京的法官一年几百件案子都很正常,一年二百多工作日,几乎每个工作日要结案子,就得开庭,写判决,有的还有证据交换,庭前谈话,调查取证,延期开庭,等等,所以法官的时间往往是排的很满的,包括有时候还要开会学习各种政策文件,所以法官没时间听你娓娓道来,长篇大论,优秀的律师往往陈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优秀的律师往往会准备一份书面稿,当然不可能所有的状况都能提前准备好,有时候必须根据庭审情况作出调整,临场发挥,这时候也要尽量做到有条有理,条理清晰,意思准确。
优秀的律师往往是要点罗列的方式,一二三四,简明扼要,如果是自认为特别重要的事项,会放慢语速,方便书记员记录,甚至重复一遍,这样也是对书记员的提示,该观点需要准确记录。
法院书记员的流动性也是比较大的,大多数是刚毕业的小姑娘,每天需要开四、五个庭审,短的一两个小时,长的三四个小时,有时候是不可能保证你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准确无误的记录下来,所以重要的内容简明扼要,放慢语速,重点提示,这既是对法院工作人员的体谅,更是对自己工作的负责。
七、善于总结争议焦点有的律师局限于自己的观点逻辑,自说自话,没有注意对方在说什么,也没有注意法官在关注什么,有时候有的问题可能对方在表达的时候已经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自认,但是代理人没有注意到,仍然就该问题反复纠缠,反而造成其本身被动。
还有就是对双方的争议焦点没有进行总结,或者总结不到位,又不注意倾听法官总结的争议焦点,往往造成发言被法官打断的情形,自己还会感到不理解,法官不会在意双方无争议的事实,更多会关注双方的争议焦点。
优秀的律师善于对争议焦点进行归纳总结,而且特别注意法官的争议焦点归纳,如果认为有遗漏的事项或者对自己特别重要的事项及时补充,有效的引导庭审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