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
1.实验原理
梅毒的病原是苍白螺旋体(TP),感染后患者血清学反应较复杂,可产生2种抗体,一种是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另一种是TP特异性抗体。

前者在疾病活动期可检出,但治疗后很快下降,一般用RPR等检测。

后者在治疗后相当长时间内都可检测到。

Syphagen-TPHA是一种检测TP抗体的特异、灵敏的间接血球凝集试验。

适用于梅毒
确诊检查。

2. 标本采集
2.1 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空腹采血
2.2 标本种类:血清或EDTA抗凝血浆
2.3 标本要求:检测标本可以是血清,对于大范围筛选实验,也可用含EDTA的血浆。

如果出现可疑结果,用血清标本来确证。

用含抗凝剂(EDTA)的试管收集血液,离
心收集血浆,在24小时内检测。

3. 标本储存:血清于2-8℃可存放48小时,在-20℃可存放4周;血浆则用含抗凝
剂(EDTA)的试管收集血液,离心收集血浆,在24小时内检测。

4.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溶血、脂血或污染标本。

6. 试剂
6.1 试剂名称: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
6.2 试剂生产厂家:(日本)富士瑞必欧珠式会社
6.3 包装规格:100人份
6.4 试剂盒组成:溶解液,血清稀释液,致敏粒子,未致敏粒子,阴性对照血清,
阳性对照血清,滴管2支,使用说明书。

6.5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6.6存放于2-10℃,有效期为12个月,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得混用。

7. 操作步骤
7.1.1 每人份需4个孔,其中2个用于样品稀释。

在第1个孔中加100ul(4滴)稀释液,在第2孔至第4孔中各加25ul(1滴)稀释液。

7.1.2 在第1孔加入25ul标本后,混匀后取25ul加入第2孔,混匀后取25ul加入第3孔,混匀后取25ul丢弃。

7.1.3 在第3孔加25ul(1滴)未致敏粒子;在第4孔加25ul致敏粒子。

7.1.4 轻轻摇晃混匀后,加盖静置于室温,120分钟后观察结果。

7.2 定量检测
7.2.1在第1个孔中加100ul(4滴)稀释液,在第2孔至最后一孔中各加25ul(1滴)稀释液。

7.2.2 在第1孔加入25ul标本,混匀后取25ul加入第2孔,混匀后取25ul加入第3孔,以同样的方式稀释至最后一孔,最后一孔混匀后取25ul丢弃。

7.2.3 在第3孔加25ul(1滴)未致敏粒子;在第4孔至最后一孔分别加25ul致敏粒子。

7.2.4 轻轻摇晃混匀后,加盖静置于室温,120分钟后观察结果。

8. 结果判断与分析
8.1 -粒子成纽扣状聚集,呈现出外周边缘均匀且平滑的圆形
8.2 ±粒子形成小环状,呈现出外周边缘且平滑的圆形
8.3 +粒子环明显变大,其外周边缘不均匀且杂乱地聚集在周围
8.4 ++产生均一的聚集,凝集粒子在底部整体上呈膜状延展
未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40)的反应图像判定为阴性,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80以上)的反应图像判定为阳性时,最终判定为阳性。

9. 临床意义:如结果为阳性,说明有梅毒抗体,曾经受到梅毒的感染;如果结果为阴性说明不含梅毒抗体;如果出现临界结果,说明梅毒抗体水平低,处于梅毒早期阶段,或者是预后残留有抗体,并应进一步检查。

10. 操作性能: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11. 方法局限性:严重溶血或脂血标本会影响结果判断
如没有进行定性检测试验,在进行定量试验时,需要按定性试验步骤所示在第
1-4孔对标本进行稀释。

在第5-12孔中加入25ul稀释液;混匀后从第4孔取25ul
加入第5孔,依次进行倍比稀释直到第12孔,最后自第12孔中取25ul丢弃。

在第
3孔加未致敏粒子25ul,在第4-12孔加致敏粒子25ul,以下步骤按定量实验进行。

13.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1997,4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