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与市场 第17章
• 为什么是乘积?
– 体现:用户规模对商品的价值放大作用
• 这样,给定价格p,一个人(x)是否倾向于购 买取决于r(x)f(z)与p的关系。
• 其中很重要的,涉及到对z的判断--纠结!
.
基于 r(x)f(z),我们问
• 当人们估计有z占比的人会进入市场,从而 决定自己是否进入市场,什么情况下恰好就 有z占比的人进入了市场?
使用网络效应的分析方法,描述可能的均衡状态下对应的使 用每种产品的消费者人数,并简略讨论哪些均衡是稳定的, 哪些是不稳定的。你不需要给出形式化的模型来回答这个问 题,用语言描述这个市场会发生什么情况就可以了。
.
课程报告一例:“计算机专业大一 新生是否应该带电脑”
• 以学习成绩(高数,C++)为追求(目标函数) • 考虑社会网络(两个好友会相互影响,可能用电
z)<rA(x)f(z)
.
• 考虑:f(0)>0,例如f(z)=1+az2,
个
r(x)f(0)>0
体
– “即使别人都不买,我自己买了也有一定价值”
效
– “当然,还是买的人越多越好”(即 f 为增函数) 应
• “别人都不买,我也要买”: 对应预测为0,但实际会有一
与
些消费的初始情形。
群
• 随着市场的启动,预测可能变 得低于实际。
.
作业:17.4
在17章讨论的具有网络效应的模型中,只涉及到一种产品。 现在我们分析如果有两个相互竞争的产品,都具有网络效应 结果会怎样。假设每种产品都有如下特性: a) 如果人们预期谁也不会使用这个产品,那么大家对它的估值 就是0。 b) 如果人们预期有50%的消费者会使用该产品,那么恰好就有一 半人会购买这个产品。 c) 如果人们预期所有的消费者都会使用该产品,那么所有人都 会买这个产品。
r(z)f(z)<r(z’)f(z’)=p*
• z会有什么想法?
• 对于商品价格策略的启示
– 低价,引导用户群尽快越过第一个不稳定均衡点,希望 达到第二个稳定均衡点,靠销售量盈利(薄利多销)
– 开始低价,甚至免费试用,待达到一定用户量(通过第 一个不稳定均衡点)后再上调价格(注意,这引起的效 应是复杂的)
• 体会“个体决策”与“总体效果”的关系
.
作业:17.3
• 你开发了一款新产品,提供的功能与市场上现有的一款产品一 样,但性能提高了很多。具体来说,如果两款产品的用户数一 样,那么每个潜在的用户对新产品的保留价会是另一款的2倍 。你现在面临的困难是这类产品具有网络效应,并且每个用户 只需要一款就够了。当前有80%的人使用目前市场上的产品。 假设你的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竞争对手完全一样,且就等于竞争 对手目前的销售价格。
r(x) – 逆需求函数,倾向于消费的人群 众的最低保留价格随人群规模增加而降 低; r-1(p) – 需求函数,消费群体规模随价 格提高而减小
.
均衡产量,上行动力,下行动力,社会最优
设商品有一个固定成本价格p*,厂家不 会赔本生产。不同角度的问题:应该生 产多少商品,给哪些人买去了最好?
在均衡产量下,保留价r(x)≥p*的 消费者买走产品是社会最优
.
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
.
网络效应 (network effect)
• 购买行为的两种基本动因
1. 对购买商品(服务)本身价值的认识( intrinsic)
2. 由购买同样商品(服务)的人群规模带来的增值 (网络效应)
• 只有第一种动因的经济模型(无网络效应)
–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供需关系,均衡分析
• 包含两种动因的经济模型(包含网络效应)
– 多个均衡点(稳定的,不稳定的),市场动力学 – 对新产品投放市场策略. 的启示
没有网络效应的市场(例如日用品)
(学习要点:讨论这类问题的方法)
• 一种商品,价格越高,买的人就越少
– 需求曲线(下行):需求与价格成反比
• 一种商品,价格越高,生产得就越多
• 如果当前使用老产品的所有用户都转向使用你的产品,你可以 做的最高定价(在保持让那些用户都买你产品的前提下)会是 当前价格的两倍。显然,如果能够吸引这些潜在的用户,你将 获得很好的利润。你该怎样使用户信服并转向你的新产品?你 不需要构建一个形式化的模型说明这个问题,只需要描述你想 尝试的策略,并解释为什么你认为在网络效应的作用下你的策 略能够成功。
认识决定自己的行动,最.后也真是它?
自我实现的预期均衡
(self-fulfilling expectations equilibrium)
• z=z* > 0,所想即所得?
– 与价格有关,直觉上,价格高了,人们会觉得买的人少
• 问题变成,给定价格,均衡在哪里会发生?
– p*,若x认为价格可接受,即他在预期有z人购买的基础 上,认为 r(x)f(z)≥p*。注意,此时所有x’ < x 也
• 每个消费者x对商品有一个“保留价”(估 值,购买底价),r(x),假设都不相等
• 还假设消费者是按照他们的 r(x) 递减序在 [0,1]中排列
.
保留价、价格、消费群体
如果商品的价格为p≤r(0),则r(x)≥ p的消 费者倾向于购买。 也就是说,在消费者轴上存在一点x,他 和他左边的消费者都会愿意购买,右边的 则倾向于不买。
• 当人们估计有z占比的人会进入市场,从而 决定自己是否进入市场,如果实际进入市场 的人数占比不同于z,接着会发生什么现象 ?
.
自我实现的预期均衡
(self-fulfilling expectations equilibrium)
• 为讨论方便起见,暂时设 f(0)=0, r(1)=0
• Self-fulfilling – 实际达到的与想象的一 致
æ zˆ = g(z) = r-1 ç
p*
ö ÷ =1-
p*
=1- p*
è f (z)ø f (z) z
• 且从 r(0)f(z) ≤p*,知g(z)在 z≤p* 将 不会有正解,即没有消费者参与市场,市场 实际规模为0。
.
群体预测与实际发生的函数关系
给定预测z,满足r(x)f(z)≥p*的那些x会购买,取等号时就是实际发生 的规模,将它写成z的函数如右下式
.
具有网络效应商品的营销
• “从零起步,稳步增长”,不是具有网络效 应产品在市场上成功的策略思路
– 采用各种措施,尽快将用户量推过临界点
– 注意,对于没有网络效应的产品,情况则不同
• 社会最优问题
– 消费群体规模均衡点通常不是社会最优
• 网络效应产品的竞争
– 产品好,常常不如率先占领市场好
– 有可能 rB(x)>rA(x),但rB(x)f(1-
体
• 当人们很有信心,纷纷进入, 市场也可能超出预期。
效
应
的
此时有三个非0的均衡
混
合
作
.
用
zˆ = g(z) =1- p * 1+ az2
当p*0,会发 生什么情况?
市场可以从0开始启动, 成长一段,遇到瓶颈, 达不到高端均衡
.
g(z) =1- p * 1+ az2
神奇地造成一个通道!
.
此时,消费者的行为会 推动市场规模自动成长, 直到高端稳定均衡点!
• 我们关心,在给定价格下,对于群体预测 z ,实际上有多大的消费者占比 z’会有兴趣
购买?紧接着会发生什么过程? .
给定价格 p* 和市场规模预测 z
• 满足r(x)f(z) ≥p* 的那些消费者 x 会倾 向于购买,有效市场规模实际能有多大?
æ r-1 ç
p*
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è f (z)ø
æ zˆ = g(z) = r-1 ç
– 这些都是“常识”,但这里有了模型解释
.
市场的一种动态观
• 前面讨论的是市场的均衡点问题
– 所考虑的是消费者根据对市场规模的预测采取行动,实际 发生的市场规模与预测恰好一致的条件(均衡)
– 我们也看到了在偏离均衡点周围会发生的情况(上行动力 ,下行动力)
• 更一般地,可以认为给定价格p*,消费者预 测了一个规模z,不一定准,但满足r(x)f(z) ≥p* 的那些消费者 x 会倾向于购买
脑便利学习,也可能一起玩游戏) • 建模为一种简单博弈,考虑每人有两种策略(带
电脑,不带电脑),及其回报 • 得到均衡策略:要么两人都带电脑,要么都不带 • 结论:带电脑对高数成绩负面影响较大,对C++
在那个量上,保留价高于价格的所有消费者 的购买达到社会最优
后面我们会看到,在“有网络效应”(或 “社会性产品”)的市场上,这些情况都会 变
.
网络效应下的经济
• 商品(服务)对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两个因素
的乘积
r(x)f(z)
– 不同的人(x)对商品的不同认识,r(x),减函数
– 有多少人(z)购买了这个商品,f(z),增函数
x* = r-1(p*) [0,x*] 如果产量 x<x*,商品供应不足, 市场有上行动力;反过来,商品 滞销,市场存在下行动力。
.
没有网络效应的市场的性质
• 每个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认识是独立的,购 买行为相互没有影响,也不影响价格
• 购买人群规模与商品价格成反比 • 给定价格,商品供给有一个唯一的均衡量,
.
要点小结
• 在一个群体中,人们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 有些是直接的(信号传递),有些是间接的 (结论传递),有些则是总体状态(市场规 模)
• 市场上的网络效应:均衡、稳定、不稳定、 临界点;网络动力学
– 这里说的“网络效应”,只是指人们得到的回报 与群体参与度有关,并不体现人和人之间的结构 性关系(后面章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