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设计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设计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设计
论文
题目: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姓名:
学号:
院系: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2班
完成日期:2015 年 6 月 1 日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广泛和深入,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地药学家、化学家和制药企业的高度重视。

黄酮类化合物是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物质,几乎每种植物的体内都有,他们常以游离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他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抵御异物的侵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们最早发现的一类天然产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相关推进,人们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了解和认识也越发深,那么黄铜类化合物对人类的贡献究竟有哪些,在本文中会一一列出。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天然产物;结构作用;应用前景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people of na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use is more extensive and in-depth,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research caused around the world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chemists and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Flavonoids is a class of substances widely exists in plants, almost every kind of plant in vivo, they often to free state or with sugar are combined into a form of glycosides exist, they on plant growth, development, flowering, results and to resist foreign invasion has a important role. It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natural products that people first discovered..
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 for falconoid and understanding more deep, then brass compounds on the human contribution exactly what, in this paper will list one by one.
Keywords:Flavonoids ; natural products; structure function; application prospect
1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黄酮类化合物即泛指二个苯环(A 环和B 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即具有C 6-C 3-C 6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例如如下两个结构:
色原酮 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
2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
表2-1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黄酮类母体
结构图
黄岑素(苷(flavon 黄酮醇类母
槲皮素((O
1
2 3
4
5
6
7
8
O
O
1
2
3
4
5
6
78
dihy
二氢黄酮类母体结构图陈皮素苷(
di
二氢黄酮醇类母体结构图水飞蓟素蓟素(
isoflav
异黄酮类母体结构图大豆素(
di

二氢异黄酮
类母体结构图
鱼藤酮(
chalc
查尔酮类母体结构图异甘草素(n
nin

橙酮类母
体结构图
金鱼草素(
flavane黄烷类母体
结构图
儿茶素(
antho花色素类母体结构图飞燕草素车菊素(
biflav
双黄酮类母体结构图银杏素(杏素(
除表中所述化合物,还包括橙酮类、新黄烷类化合物。

3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型粉末。

其颜色与分子中存在的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OH、-CH3)等的类型、数目及取代位置有关。

一般来说,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多呈灰黄至黄色,查尔酮
为黄色至橙黄色,而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类等因不存在共轭体系或共轭很少,故不显色。

花色素及其苷元的颜色,因pH的不同而变,一般呈红(pH<7)、紫(7<8.5)、蓝(PH>8.5)等颜色。

黄酮苷元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易溶于稀碱液。

黄酮类化合物的羟基糖苷化后,水溶性相应加大,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应减少。

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吡啶等溶剂,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苯等有机溶剂。

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有酚羟基而呈酸性,故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中。

有些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光(254nm或365nm)下呈不同颜色的荧光,氨蒸汽或碳酸钠溶液处理后荧光更为明显。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可与铝盐、镁盐、铅盐或锆盐生成有色的络合物。

4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4.1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4.1.1 溶剂萃取法
极性较小的游离黄酮苷元,用CHCl3、C2H5OC2H5、CH3OH或CH3OH:H2O(1:1)连续萃取,极性较大的黄酮苷元,可用甲醇、甲醇;水(1:1)、乙醇:水(1:1)等提取。

多糖黄酮苷,由于极性大,可直接用沸水提取,高甲氧基黄酮化合物,因极性降低,可用苯直接提取。

4.1.2 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
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酚羟基,易溶于碱水,酸化后又可沉淀析出。

其原因一是由于黄酮酚羟基的酸性,二是由于黄酮母核在碱性条件下开环,形成2-羟基查耳酮,极性增大而溶解。

因此可用碱性水(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溶液)或碱性稀醇(50%乙醇)浸出,浸出液经酸化后析出黄酮类化合物。

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浸出能力高,但杂质较多,不利于纯化。

4.2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4.2.1硅胶柱色谱
非极性与极性化合物都可用,适于分离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异黄酮类和黄酮苷元类。

4.2.2活性炭吸附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苷类的精制工序。

在植物中用甲醇萃取得到的提取液,经过碳柱依次加沸腾热水、甲醇、7%酚/水、15%酚/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小体积,用乙醚萃取出去残留,余下部分减压浓缩得到较纯的黄酮苷类。

4.2.3离子交换法
适用于稀释倍数大的黄酮,可除去黄酮类化合物中的水溶性杂质。

4.2.4聚酰胺柱色谱
适用于黄酮苷的分离。

方法详见相关文章,这里不再详述。

4.2.5葡萄糖凝胶柱色谱
该方法用于分离游离黄酮,主要靠吸附作用,吸附强弱取决于含多少羟基,分离黄酮苷,决定于分子筛属性,洗脱时黄酮苷基本按分子量由大到小流出。

5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分析的一般步骤有①与标品或文献对照熔点值,纸色谱或薄层色谱得到的Rf值;②分析对比样品在甲醇溶液中,及加入酸碱或重金属盐类等试剂后得到的紫外光谱;③解析样品或其中衍生物的核磁共振谱;④进行质谱分析或进行必要的降解合成,以求最后确证。

目前已用于黄酮苷的水解及糖的分析、苷元的鉴定。

6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提取实例
以山楂为例:
山楂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另外还有胡萝卜苷、熊果酸等成分。

首先将山楂饮片放入95%的乙醇中回流提取三次,合并三次的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

将其加水混匀,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分别经聚酰胺和硅胶柱层析,得到金丝桃苷、牡荆素、槲皮素;氯仿部分则通过硅胶柱层析得到熊果酸;最后剩下的水相分别经过聚酰胺和硅胶柱层析,得到牡荆素鼠李糖苷和枸槲酸。

7应用前景
目前黄酮类化合物在工业和生物制药、食品等方面均有应用价值。

甘草酮、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可作天然甜味剂;洋槐黄素和蜜桔黄素可作天然抗氧化剂;橙皮苷和杨梅黄素则是保健食品中可用的。

黄酮类化合物除在食品行业有所应用,在精细化工方面也有较好的应用,入化妆品和染发剂中,常添加有黄酮类化合物其具有防晒作用,在染发剂中则是无副作用的天然色素,对人体的伤害远小于化学制品。

黄酮类化合物在制药工业中也有所涉及,它是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药,有强心和扩张管状血管、抗心律失常、降压、降低血胆固醇、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等作用。

甚至部分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癌作用,其药用价值不可估量。

相信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将为全人类的健康共谋福祉。

参考文献
[1]李巧玲.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工艺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程,2003,(4).
[2]廖亮.银杏叶总黄酮提取方法研究[J].食品科技,1994.
[3]康纯,闻莉毓,丁仲伯.微乳薄层色谱用于黄酮类层分分离鉴定的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0.
[4]刘湘,汪秋安.天然产物化学[J].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
[5]百度百科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