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南亚与印度
960万平方千米
13 亿 8.2 亿(占65 %) 属发展中国家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 一
300万平方千米
10 . 3 亿 6.1 亿(占60 %) 属发展中国家 非常任理事国
中国与印度两国比较
国 家 改革开放开始年 改革开放后的年均增长 率 2003年经济增长率 2002年吸引外资(美元) 2003年外貌出口增长率 2001年出口量世界排名 75个国家全球竞争力排 名 人 均 GDP 中 国 1979年 9 % 8.5 % 530亿 1—2 % 第 6 位 第 23 位 950美元 印 度 1992年 5 % 7.5 % 40亿 13.7 % 第 30 位 第 70 位 500美元
30
600
20
10 0 -10 -20
500
400 300 200 100 4 7 10 (月) 0
-30 1
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 南,除马尔代夫群岛和斯里兰卡岛南部接近赤道, 属热带雨林气候,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 热带沙漠气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 候。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冬夏海陆之间的热 力差异、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位移以及青藏高原 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关系。
水稻 小麦 棉花 茶 黄麻 甘蔗
农 业 发 展 快 , 人 口 压 力 大
耕地亚洲第一、气候类型多样、地形多样有利于 多种作物种植。常有水旱灾害发生。
农作物 分 布 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水 稻
小 麦 棉 花 茶 叶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德干高原西北部 恒河上游地区 德干高原西北部 东北部 恒河三角洲
恒河三角洲
印 度 的 主 要 城 市
班加罗尔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和世界十大“硅谷”之 一
加尔各答是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也是印度第一大城市和第二大港口
海得拉巴的地标性建筑“查密纳尔” 海得拉巴的科技城
海得拉巴是印度的数字中心
孟买市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一, 也是印度第二大城市和第一大港口
中印两国的共同点最多
1、两国同是亚洲大国,分别位于由喀喇昆仑山和喜 马拉雅山组成的世界屋脊两侧,山水相连; 2、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加起来超过了世 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3、两国都拥有悠久的文明史; 4、两国都曾遭受侵略和奴役,曾经面临同样贫穷落 后的局面,又几乎是在同时获得独立和解放; 5、两国在半个世纪前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水稻需较多的水,上述 地区是平原且降水充足。
小麦、棉花耐旱能力较强, 棉花生长后期需晴朗的天气。 这些地区地面起伏平缓、降 水较少、日照充足。
雨水充足,有排水良好 的低山坡。 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黄 麻
“绿色革命”前后印度粮食产量与人均耕地比较图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950年
三.气候与农业
1.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有旱、雨季之分。每年六月到九月盛 行西南风为雨季;每年十月到次年五月盛行东北风为 旱季;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 之一,年均降水量为11000毫米。
2.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的年份西南季风来得晚,或去得早或风力太弱, 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 有的年份西南季风来得早,或退得晚,或风力太 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水灾。 为抗御水旱灾害南亚人民修筑了许多水利工程。
清 白 色 的 泰 姬 陵 夕阳下的泰姬陵 迷雾中的泰姬陵 晨曦中的泰姬陵
蓝色的泰姬陵
纱丽---印度妇女传统服装
中国与印度两国比较
国 历 家 史 中 国 印 度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
地理位置
国家面积 总 人 口 劳力人口 国家发展水平
国际地位
尼泊尔 泰姬陵 不丹 斯里兰卡 巴基斯坦
马尔代夫
南
亚
在
世
界
上
的
位
置
恒 河 平 原
印 度 半 岛
阿拉伯海
德 干 高 原
孟加拉湾
印
度
洋
南亚概述
指亚洲南部 地区,介于东南 亚与西南亚之间。 大部分位于北纬 10°~30°之间, 大体在喜马拉雅 山脉和印度洋之 间。使之成为一 个相对独立的单 元。称为“南亚 次大陆”
全年高温,有旱雨季之分
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 陆地 海洋 风从———吹向 ———,为旱季。
南
亚
的
旱
季
每年六月到九月盛行西南季风, 海洋 陆地 风从———吹向 ———,为雨季。
南亚大部分地 区属热带季风 气候,全年高 温,各地降水 量相差很大。 为西南季风逆 风坡降水极其 丰富,是世界 降水最多的地 区之一(如印 度的乞拉朋 齐)。西北部 则降水稀少。
南亚 雨季景观图
南亚雨季景观图
水旱灾害频繁的地区
南亚为什么容易发生水旱灾害?
一.悠久的历史
1.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 2.英语是南亚一些国家的第二语言。 3.南亚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发源地。
二.地形、河流
1.地形 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地形崎岖。 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地势平坦, 是主要农业区。 南部:高原德干高原,地势西高东低。 2.河流 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坡,注入阿拉伯海。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注入孟加拉湾。
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印度
印度的国旗
印
度
找出印度的邻 国,这些国家 分别位于印度 的哪个方位?
锡金是印度 的一个邦
印
印 度 年 降 水 量 的 分 布 图
度
年降水量
毫米 2000 1000 500 200
印
印 度 农 作 物 分 布 图
度
印 度 年 降 水 量 的 年降水量 分 毫米 2000 布 1000 500 图 200
德干高原
喜马拉雅山地
印度河---恒河平原
1、南亚中部的平 原主要由哪两条 大河冲口各在哪里?
印度河发源于中国 西藏喜马拉雅山北 坡注入阿拉伯海 恒河发源于印度东 北部的喜马拉雅山 南坡注入孟加拉湾
喜马拉雅山在升高,为什么由30年前 8848.13米,变为2005年8844.43米。
产量
1987年
0.5 0.45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人均耕 地面积
1951年 2000年
印度的工业
1、主要矿产 资源有煤、 铁、锰等, 主要分布在 德干高原的 东北部。 2、主要工业 部门及其分 布。
工业:工业已基本形成体系 工业部门:新兴工业、信息产业,发 展快。钢铁、机械、纺织. 工业分布:东北部钢铁机械,这里多 锰、煤、铁等资源;德干高原西北部 棉花产地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恒河 三角洲黄麻产地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 中心.
6、今天,两国同样肩负起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的重任;
7、两国的迅速发展不仅意味着亚洲的崛起,24 亿人 口在12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创造的财富将不可 阻挡地带动整个世界的发展。
地形 气候 水文 土壤
位置
农业
工业 交通
人地关系
城市
生物
环境问题
人口
再见
(印度人口的增长)
两大压力: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较快
人口与宗教
佛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人口与宗教
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斯里兰卡 ---- 佛 印 度 尼泊尔
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
教
印 度 教
伊斯兰教
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问题
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0C)
热带沙漠气候
降水量(毫米)
人口与宗教
南亚共有七 个国家,其中尼 泊尔、不丹为内 陆国,印度、巴 基斯坦、孟加拉 国为临海国,斯 里兰卡、马尔代 夫为岛国。巴基 斯坦、印度、尼 泊尔、不丹和克 什米尔地区同中 国相邻。
人口与宗教
人口超 过一亿 的国家 有印度、 巴基斯 坦和孟 加拉国。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截至2004 (亿) 年,印度人14 口总数为 12 10.65亿, 10 占世界总人 8 6 口的16.8%, 4 成为世界上 2 第二个人口 0 中 超过10亿的 国 国家。
新版
区域地理
第二篇
世界地理
第一章
世界地里概况
知识目标:
1.南亚次大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
2.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3.南亚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4.南亚的人口问题。
5.印度主要自然资源及其分布。 6.印度工业的发展及分布。
7.印度主要的自然灾害。
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南亚主要地形区、河流、平原和岛屿的位置。 2.能够根据气候要素的统计表、数据来分析说明南亚气候成因和差 异,以及气候差异与农业地域类型的关系。 3.能够对印度的农业类型和分布进行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 4.能够以班加罗尔为例,分析新兴工业区形成的区位。
印
度
美
国
印
尼
巴
西
巴
基
斯
坦
(世界人口数量前六位国家)
未来的人口第一大国
(人口/亿) 12
10 8 6 4 2 0 3.6 4.4 5.5 8.5 6.9
10.1
19
51
19 年
61
19 年
71
19 年
81
19 年
91
20 年
00
年
印度人口以每年 2000万的速度增 长,根据联合国 粮食组织推算, 到2040年,印度 将超过中国成为 世界人口第一大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