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资本市场宏观分析报告

2019资本市场宏观分析报告


非税vs税收对财政收入的拉动ຫໍສະໝຸດ 非税对财政收入累计同比的拉动
6
税收对财政收入累计同比的拉动
4
2
0
-2
-4
美国名义GDP增量 vs 联邦政府债务增量
10
比货币:美国为何急着降息?
首先,从金融市场表现来看,历次降息都伴随着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如长短债利差倒挂、股市大跌),而2019年以 来金融市场尚未发生大幅波动,美联储就提前铺垫降息。
短期,我们看到因为长期经济转型和内部改革因素,总量名义读数与GDP的季度对应关系逐渐变弱,这也是近两年宏观分 歧加大、预期上蹿下跳的主要原因,叠加中美局势的不确定性,传统宏观分析范式遭受较大的挑战,必须要补充新的易跟 踪、领先性较好且相对客观的细节抓手,包括:M1(比社融更能真切衡量企业信用修复程度)、制造业(固投三大投资中 相对最难被政策直接影响的变量)。
各经济体经济增速换挡时期:抚养比触底、储蓄率见顶
5
整体GDP降速不可怕,人均GDP停滞才可怕
6
经济发展阶段三段论: Where are we?
7
SECTION
2、中期,东方的定力与西方的急切
8
比经济:中美经济相对变化开始有利中国
中国:本次逆周期尚未高于内生需求同比,最具克制力的一次。 美国:内生需求于2019年已经见顶开始回落。 中国经济下行加速度最快的时候已经过去,2018年对于失速的担心是最大的。 美国经济刚开始准备迎接经济下行,2018年是美国经济增速创新高的时候。
其次,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历次降息都伴随着经济环境的恶化,而当前美国经济数据尚未全面走弱。 最后,从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时间周期来看,此次降息铺垫时间不够长。历史上降息启动平均滞后末次加息的时间
在逐步拉长,此次美联储转向是比过去二十年两轮明显降息周期最短的一次,7个月。 美国急切进行货币政策转向,是急于修复其利率走廊的技术性失效,表明美国金融市场对美国宽松的依赖度超过了美
总结: 经济:我们在坡下等美国从坡顶下来; 货币:美国急着修复利率传导,我们急着疏通利率传 导;美国先行抢跑,我们更加灵活 财政:中美都不太阔绰,但我们其实更有空间,安全底 线是有的,不妨等等看,不轻易浪费弹药;
政治:我方稳定,美方大选在即;
四季度海外政经事件一览
2018年 中美经济货币双周期背离 逆周期政策内外压极 大,2019年下半年进入了逆周期调控相对从容与相机抉 择更少掣肘的阶段,破7后,货币政策独立性与灵活度增 加。
2019资本市场宏观分析报告
2019年9月2日
长期看,中国经济的增速持续回落是人口结构变化的表现,是符合国际经验的,未来五年是突破中等收入上限的关键冲刺 期,经济发展已经从追求“总量、速度、低成本”转化到追求“人均收入、质量、高技术“。
中期看,结合中美博弈与美国大选深刻交织的背景,中方的“守、定力“与美方的”攻、急切“形成未来的主要政经基调。 2018年上半年,波动性主要内生(紧信用),2018年下半年波动性主要外生(贸易战),2019年上半年再次内生(财政 发 力、包商银行),2019下半年波动性或再次转为外生(内—国庆、四中皆需稳,外—英脱欧、11月APEC元首是否见面、 美货币政策等)。
中国逆周期刺激相对克制
美国经济内生需求见顶回落
9
比财政:中方更有空间
中国:税收不行,非税顶,罚没+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是今年重要的财政补充,后续烟草税也大概率调整。 流量上,政府债务利息占增量名义GDP20-25%比重。
美国:2008年以来美国的所有名义GDP增量都是公 共债务买出来的。 流量上,政府债务利息占增量名义GDP50%左右。
皆需稳,外部进入事件频发期—英脱欧、日本调税、欧
盟换届、11月APEC元首是否见面、11月与彭博联合举办
的中美经济创新论坛的政治信号、美货币政策等)
11
比货币:中国货币政策更具定力
本次货币宽松对比以往,尤具定力—— 1、首次未有搭配降基准息的“宽松”,而是选择LPR改革,构建了MLF→LPR→贷款利率的传导路径; 2、降准及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流动性与2015年相当,但金融机构系统存款规模较2015年底已增长40%。
本轮宽松尤具定力
12
政策总结及提示——海外进入政经事件高能期
联储预期,未来三种可能性,宽松使其自行修复、创设新工具重新构建上限、QE。
联邦基金利率:从一般模型转向地板系统
2009年以来实行的地板系统近期濒临挑战
利率 贴现率
利率
Rs 贴现率
Rd
Rs
EFFR1 EFFR2
IOER=0
N BR1 N BR2
IOER O NRRP
Rd
准备金数量R
EFFR区间 NBR 准备金数量R
1
SECTION
1、长期:无法抗拒的降速与需要突围的旋涡
2
中国人口趋势:2010、2015、2031三个拐点
已发生——2010年,劳动人口占比达到峰值73.27%后形成拐点; 已发生——2015年,劳动人口数量达到巅峰10.22亿人后形成拐点; 未发生——2031年,人口总数量达到巅峰14.97亿人后形成拐点。 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全球的影响:劳动人口占比回落意味着人口红利的逐渐弱化,那么全球还有谁可以接棒贡献人口红利? 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人口抚养比回升带来储蓄率的趋势走弱,储蓄率的趋势回落必然带来增速的换 挡 。
中期看,结合中美博弈与美国大选深刻交织的背 景 ,中方相对的“守、定力“与美方的”攻、急切“形 成未来的主要政经基调,波动性主要从西方来、从外围 来。
2018年上半年波动性主要内生(紧信用)
2018年下半年波动性主要外生(贸易战)
2019年上半年波动性再次内生(财政发力、包商银行)
2019下半年波动性或再次转为外生(内部—国庆、四中
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
抚养比上升带来储蓄率走弱
3
全球需求断档:待人来续的接力棒
4
国内增速换档:无法回避的降速
国际经验看:全球40多个经济体都是在人均gdp7000美元左右进入增速换挡,会经历从10%甚至以上高增速中 枢回落到2-4%低增速中枢。
增速换挡期时间:从高速阶段回落到找到低速增长中枢,一般长达15-20年。 换挡期特征:抚养比触底,储蓄率见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