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小学生追星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小学生追星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小学生追星情况的
调查报告
一、问题出现
现代社会,娱乐业越来越发达,广大的中小学生,紧张学习之余,最时尚、最便捷的娱乐方式就是听流行歌曲。


为娱乐业发达,歌星不断涌现出来也是必然的结果了。

一些
青少年因为喜欢他们的歌以至喜欢他们的人,学唱他们的
歌,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甚至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并引
为时髦。

回顾这些年娱乐业和有关媒体在青少年中的影响,从风靡全国的小燕子到红极一时的F4《流星花园》,青少年
为了赶时髦,狂热追星,他们有的也真的见到了小燕子,也
和F4联系上了,在这些行动中他们获得了愿望的满足,甚
至幸福感,但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学习
和生活。

我们班里有些同学就天天搂着随身听不放。

前不久,南方一位17岁的张姓初中生因没钱见赵薇并和她“交朋友”,一时想不开,竟服毒自杀,于2月24日凌晨离开人世。


一令人震惊的“追星”惨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追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对青少年生活和对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到底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青少年追星现
象进行了一定的调查。

二、原因与各方面的看法
首先,我碰到的问题是:追星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专家回答说,“追星”现象的产生根源是“星”的存在,直接原因是各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对娱乐业的宣传。

如武汉的报刊和杂志,其中很大版面就是关于娱乐圈的消
息。

比较而言,电视、广播的文艺娱乐内容,占整个节目的
一半以上。

还有光盘、磁带,大部分都是关于文艺娱乐的,其内容的主人公就是明星。

同学们就是从这些渠道喜欢上明
星,并开始追星的。

对于追星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下面列举几种:
1、教师——教师肩负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他们举出许多事实说
明,不要过分地追星,否则就会影响学习,有害身心健康。

2、学生——我的不少同学都表示,他们支持追星,因为这是一
种休闲方式,而且还说,追不追星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只要自己心情愉快就可以了,用不着大惊小怪。

3、家长——坚决反对追星。

有位家长说:“我女儿每天一回家
就躲在屋里,边听边哼哼《流星花园》的歌曲,各种精美的
明星画报堆在床头。

我不是反对孩子追星,可是她已经到了
不可收拾的地步。

因为他把所有的零花钱和课余时间都花在
这上面,甚至,上课时候,她都要看一下。

哪还有心思学习?”
4、明星的态度——因为追星,不但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生活,
同时,也干扰了明星的工作和生活,使一些明星对追星行为
反感。

最近有消息说:歌手满文军在参加贵州省仁怀茅台酒
厂(集团)公司举办的文艺晚会后,因不堪忍受当地追星族
的纠缠,先是粗暴拒绝歌迷要求,继而对追星族破口大骂。

三、问题有些严重
1、学生追星程度:现在的青少年,追星达到了狂热的地步,问
题也很严重,连北大学生也沾上了。

去年5月2日晚,香港
喜剧明星周星驰亮相北大,竟被北大学生呼为“星爷”。


他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献艺,近3000张面额为5元的门票
在一小时内卖光,有很多情绪激动而又没有入场券的星迷为
了能够进场竟然对百年讲堂入口进行围攻,险些造成“流血
冲突”。

有关人士说,追星到了如此狂热的程度,这几乎是
北大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2、追星与商业:中国青年研究中心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小学
生中追星的占30%左右,这可是一个数额巨大的消费群体,商家也看上了这块肥肉。

在辽宁锦州一个女学生的书包里有
数张与不同年龄男子的合影照片,样子非常亲热。

更令家长
不能理解的是,个别照片还是有模有样的婚纱照。

家长经了
解,照片上的男性就是影视明星,女儿是花钱通过街头电脑
合成出这些照片的。

在生活中,文具、衣服、玩具等产品上,一些画面也是明星照片,学生们立即向父母要钱来买。

四、认识与建议
最近,媒体采访著名作家魏明伦对《流星花园》的态度时,他表示,虽然没有看过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流
星花园》所带来的偶像崇拜是跟青少年们追求的个性解放水
火不容的。

他认为,真正的个性解放是无偶像状态,更不能
把浅薄的东西当偶像。

还有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追星并不是一件坏事。

像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纷纷学习雷锋和他的精神,这
都可以视为追星。

但部分青少年之所以盲目“追星”,主要
是因为生活没有目标,缺乏健康的心态,迷失了自我。

青少
年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极不成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渴
望有追求的目标。

当一些人或事符合他们的心理暗示时,青
少年就会把其作为追求的目标,并刻意模仿。

从专家的态度可以看出,对明星就是要端正认识。

明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文化现
象。

这是好的,因为明星带给了我们欢乐,丰富了社会生活。

因此他们受到人们的欢迎,但盲目地“追”他们,则有害无
益。

认识了明星的社会意义,和盲目追星的坏处,让青少年克服追星的毛病就不难了,这里我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

从现在开始,家长和老师都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慢慢地让他们觉悟,并摆脱明星的诱惑。

2、举行有益的活动。

学校和班级要多搞一些活动,主题可以是“明星与我们”、“追星好不好”、“明星的意义”等,让学生
认识到明星实际也是普通人,不过是在某一方面有些长处。

3、在社会上,有关媒体对明星的宣传要“降温”。

多宣传专家学者、普通人的劳动创造。

让青少年看到其他劳动者的美好
与伟大,认识到他们才是社会的脊梁。

比较而言,有些明星
却是很浅薄的。

4、政府也可以出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明星”活动的商业炒作。

这里的问题不在明星,而在一些演出公司和媒体及相关出版
物,这些商业运作者,为了票房价值、广告费和出版物发行
量,实在是青少年追星的向导。

抑制这种向导的作用,青少
年追星便少了气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