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 (共17题;共81分)1. (6分)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风号_______浪吼(háo hào)厌恶_______(èwù)枝折_______花落(zhéshé)一模_______一样(mómú)薄_______雾(bóbáo)凶_______猛(xiōng xiū)2. (3分)按拼音写汉字jiǎo zi jié jūgǎn pí_____________________3. (4分)读音节,填空,组句子。

Dong gua qie zi shen me yi yang_______和_______有_______不_______?4. (5分)把下列意思相近的词写在下边横线上。

徐徐汇合安静雄壮举汇集缓缓雄伟肃静擎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5. (5分)动脑筋想一想,图上有什么,会有什么故事呢?先想一想,再写几句通顺的话。

6. (5分)有人说:“读书,使弱者获得信心和勇气;读书,使悍夫收敛粗蛮,弃粗俗,趋儒雅;读书,使男子更潇洒,为女子添风韵。

”读了它自然地想到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请你写下来。

再结合自己的童年读书体验,当回小名人,用精炼的语言写一句勉励人勤奋读书的小名言。

7. (6分)写出反义词厄运_______ 信念_______ 刻苦_______喜爱_______ 绝望_______ 可信_______8. (6分)形近字组词漫_______ 坎_______ 垮_______慢_______ 吹_______ 跨_______9. (4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博览_______书家_______四壁一_______破衫奋笔_______书10. (4分)读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填空本文记叙了史学家_______ 在艰难的困境中_______ 次撰写明史巨著_______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_______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11. (3分)查字典疾,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部,然后查_______画,读_______12. (5分)解释下列词语①奋笔疾书:②博览群书:13. (5分)我能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①谈迁没有被困苦的遭遇,不辛的命运打跨。

()②他不顾年老休弱,奋笔急书。

()③谈迁自幼克苦好学,搏览群书。

()④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无有。

()14. (5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①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②我班被评为先进集体,全班同学都感到自豪。

15. (5分)扩句①谈迁挣脱。

②谈迁完成书稿。

16. (5分)缩句①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

②这部珍贵的书稿不明下落。

17. (5分)解释欣喜若狂:二、阅读题 (共5题;共60分)18. (5分)阅读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选段,回答问题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从六次修改,400多万字,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谈迁?19. (10分)阅读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片断,完成练习。

经过四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广泛()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历史的遗迹。

他一袭破衫,终日()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你能深入地谈谈谈迁名垂青史的原因吗?20. (15分)阅读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回答问题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

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è)》。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

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è)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查历史的遗迹。

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1)请你先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奋笔疾书: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选序号)家徒四壁:①步行②空的③只有、仅有④徒弟()(选序号)(2)文中的“厄运”指的是什么?(3)请再读第一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作者运用了多个数字,从这些数字中你体会到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21. (15分)阅读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回答问题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

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è)》。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

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è)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查历史的遗迹。

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1)面对即将付印的鸿篇巨制被人偷走,20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谈迁此时是“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请你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此时谈迁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2)为了使新书更加完备、准确,谈迁付出了很多,从短文第三自然段中“一袭破衫,四处寻访,终日奔波,面对孤灯,奋笔疾书”等词语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一个怎样的人?(3)请联系全文,结合生活中你了解到的事例写出你对“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这句话的理解。

22. (1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大草原这里的天格外蓝,空气也特别清新。

白色的羊群在绿草地上悠闲地散步,就像绿地毯上绣着的白色大花。

牧羊人骑着飞驰的骏马,挥舞着羊鞭,唱着那动听的牧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嘹亮的歌声,传四方。

啊,美丽的大草原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1)在文章中找出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

()-()(2)根据词意,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清爽新鲜()生命力旺盛()(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17题;共81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二、阅读题 (共5题;共60分) 18-1、19-1、19-2、20-1、20-2、20-3、21-1、21-2、21-3、22-1、22-2、2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