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难点
1. 道 德 知 识 转 变 为道德行为 2. 培 养 自 己 的 道 德品质
起源、本质和功能
知 识 方 面 : 道 德 的 五 种 历 史 类 型 及 其发 展规律
主要内容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课程导入
假设你是一个火车司机,你开着 火车在轨道上飞驰前行,在轨道的尽
讨论一:一个人的世界道德有用吗? 认识:只有形成了 人与人、人与社会 之间的相互关系, 才会产生道德。 结论:道德起源于 社会关系的存在。 (客观)
印度狼孩
道德的起源
讨论二:智障人士有正确的 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发生吗? 认识:当人们意识到自己 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
自己与他人利益的不同,为 调解利益冲突避免社会崩溃 时,道德这种意识呼之欲出。 结论:道德起源于人类自 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主 观)
四、道德的功能
认识功能
教我们如 何做人
规范功能
教我们如何 做一个好人
调节功能
教我们如何 调整人们之 间的关系
道德的认识功能(教我们如何做人)
• 道德往往借助道德观念、道德准则、 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认识: ——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 责任;
上述观点的理论误区:
把道德看成是神外在强加于人的规约。(神
启论)
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生活、人类的历史
发展来思考道德的起源和基础。(天赋论)
把道德看成是所有动物的本能。(动物本能
论)
客观 条件
社会关系的形成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主观 条件
道德的起源
狼孩生活在狼群中, 有没有道德关系 ?
来看,猴子似乎具有产生道德的条件,但是其实不然,
正像我们所知道的,动物界虽有“羊羔跪乳”、“乌 鸦反哺’的现象,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须而 且也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索道 德的起源。。
三、道德的本质
讨论
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市的交通岗亭投 放了3 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遇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有一个: 市民用完之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何一个岗亭。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国内外近百 家媒体的关注,甚至于有人将途径现场的 18个路人一一人肉搜索出来,据说有些路
人因此被解雇了,有些路人在邻居、同事面
前抬不起头,有些路人则愧疚不安,这种社
会舆论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 (2)传统习俗 • 人类一开始是没有道德的,是依靠传统习 俗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 到,有些风俗习惯是伤风败俗,是伪道德、假 道德。对于这种伪道德,假道德,我们一定要 抵制。
◆ ◆
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 道德体系的性质。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 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 要规范。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 要表现为阶级关系,道德也必然 带有阶级属性。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 德的变化。
四、道德的功能(道德何为?)
问题:人为 什么需要—

• 换一种提法:人是否能过一种没有道德的生活? 或者说,人是否在没有道德的情况下能获得幸福 生活?
基督教:摩西十诫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谨守圣安息日; 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
• 天赋论
• 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这是主观唯
心主义者的观点。“天”指与生俱来、生 而固有、不待人为的某种渊源。 • 动物本能论 • 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或社会本能的简单延 续和复杂化。这是达尔文主义所持的观点。
伯尔尼市民与广州市民道德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城市 的经济水平差异,因为
“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
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 经济基础决定的”。正 如古人说的“仓廪实而 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 辱”。
既然经济决定道德,为什么延安时期经济落后,人们的 道德水平反而高;今天经济发展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反 而下降了?
[趣谈]道德的起源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 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
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
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几 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
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
猴子打的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
作罢。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 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
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教师点评】实验中的这群猴子,慢慢的把对欲望的放 纵通过理性的选择变成了对欲望的制约,最后形成了 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乃至制度化、习俗化、神圣化。 这个过程形象的说明了人类社会中道德的起源。但是 大家要注意,猴子真正具有道德吗?虽然从以上现象
头,你发现六个小孩在玩耍。你尝试
刹车,但力不从心,刹车失灵了。你 感到绝望,因为你知道:如果你冲向
这五个人,他们必死无疑。直到你看
到,在轨道的右侧上,有一条废弃的 侧轨,并在该轨道的尽头,只有一个
小孩在玩。你的方向盘还能用,所以
你可以把车转向,如果你愿意,转到 岔道,撞死这个小朋友,但挽救了那
边五个人。你会怎么做?
一看,里面竟然是一大堆钱,有50元的,有10元的,整整4万元!
苏大友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想想自己把所有家当卖了也不到1万 元,他突然感到很害怕。他把钱放到了朋友那里。 妻子毕天淑治病需要 一大笔钱,曾经几次住院,向亲戚朋友借钱都借遍了,她也没敢动用一分那 笔捡来的钱。 10年里,苏大友夫妇一直经受着道德良心的折磨。意外之财没带来任 何欢乐,相反使他俩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苏大友原来开朗活泼此后却变 得沉默了,毕天淑的病情也日益加重。 最后,他们决定通过警察将钱交给交给失主。
媒体的关注,甚至于有人将途径现场的18个路
人一一人肉搜索出来,据说有些路人因此被解
雇了,有些路人在邻居、同事面前抬不起头,
有些路人则愧疚不安,这种社会பைடு நூலகம்论所带来的
影响是深远的。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发现,如果一个国家的老百姓失
去了内在的道德感,将会是一个民族的灭顶之灾。这是道
德的沦丧,这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原 来,道德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
讨论三:什么使人与人类社会得以存在?
劳动
人与人的劳动关系、交往关系、 社会关系 道德 个人直立行走、思维、语言 、自我意识
结论:劳动创造了社会和改造了人自身,劳动是人类 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道德的起源 •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 观条件 •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 生的主观条件 •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 类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案例』道德良知的冷漠是社会之痛
•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年 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 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
柜车碾过。而在这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
过的十八个路人,对此不闻不问。 18个
冷漠路人走过,没人愿意伸出援手。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国内外近百家
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二、道德的起源
神启论
天赋论
动物本能论
神启论
• 道德是上帝(或佛祖、真主)或具有神秘性的 “天”通过启示、征兆指示圣人或君主制定出来 的,是神意或天意的产物。这是宗教唯心主义和 客观唯心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
• 中世纪基督教认为,道德的原因就是上帝的存在, 上帝不仅能鼓舞人行善,而且能给人以知识和智 慧,使人得到真理和美德。《旧约》中的摩西十 诫,便是上帝对摩西的启示并通过摩西向教民们 宣讲的教规和戒律。
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全市岗亭回收的雨伞
仅有6把。
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放
了800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到
目的地就地摆放。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发现八百 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


可否从上面的例子说明伯尔尼市民的道德素质比广 州市民的道德素质要高?
论的良心谴责,因为他没有救照片中的这个孩子, 他只是驱赶了秃鹰,离开了女孩,未对女孩实施人道 主义救助......
道德的调节功能
是指道德通过评价 等方式,指导和纠正 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 动,协调人们之间关 系的功效与能力。
解决一个“行”的 问题
依靠手段: • (1)社会舆论

• “小悦悦”事 件
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 想要去拿。结果,被其它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
因为其它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 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 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后来实 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 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 生的情形,其它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
• 凯文·卡特(Kevin Carter,1960.9.13 - 1994.7.27),
南非自由摄影师,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因直面 人性的罪恶和巨大的人性争议而引发舆论,并因该 作获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美国新闻界 最高奖)。1994年7月27日,在南非东北部城市约
翰内斯堡他用一氧化碳自杀身亡,原因是无法忍受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