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 (1)2、隧道工程概况 (2)(1)隧道概况 (2)(2)工程地质 (2)(3)水文地质 (3)3、风险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1)评估目标 (3)(2)根线评估过程和方法 (4)4、风险评估内容(1)隧道总体风险评估 (4)(2)风险评估分级标准 (7)(3)一般风险源辨识、估测 (8)1)洞口工程风险源辨识、分析 (9)2)洞身开挖风险源辨识、分析 (10)3)洞身衬砌风险源辨识、分析 (11)4)路面工程风险源辨识、分析 (13)5)隧道一般风险源估测 (14)(4)重大风险事故辨识、估测1)重大风险事故评估指标 (17)2)隧道重大风险事故辨识及估测 (18)5、对策措施及建议 (22)(1)风险接受准则 (22)(2)一般风险事故控制 (23)(3)重大风险事故控制措施及建议 (24)(4)残留风险估测和控制措 (26)6、评估结论 (27)第一章编制依据一、项目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1、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策略:强化风险教育培训;细化风险辨识,量化评估数据,简化控制措施,超前控制。
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工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 TB05-2004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7、《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8、《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10、《公路隧道通风照明技术规范》JTJ026.1-199911、《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 10108-2002三、设计和施工文件1、《黔恩高速公路情侣山隧道、石峡1#隧道、石峡2#隧道、高家湾隧道、茅草坪隧道、楠木沟隧道施工图》2、《黔恩高速公路情侣山隧道、石峡1#隧道、石峡2#隧道、高家湾隧道、茅草坪隧道、楠木沟隧道地质资料》3、《情侣山隧道、石峡1#隧道、石峡2#隧道、高家湾隧道、茅草坪隧道、楠木沟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四、设计阶段风险评估1、《情侣山隧道、石峡1#隧道、石峡2#隧道、高家湾隧道、茅草坪隧道、楠木沟隧道结构与行车安全风险设计》2、《情侣山隧道、石峡1#隧道、石峡2#隧道、高家湾隧道、茅草坪隧道、楠木沟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设计》第二章隧道工程概况一、隧道概况二、工程地质(1)破碎岩体Ⅴ级围岩的裂隙发育,层间结合较差,洞体无支护时可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稳定性较差。
Ⅳ级围岩在拱部无支护时可能松动破坏,易出现坍塌及掉块,可能发展形成中~大塌方,侧壁稳定性较差,爆破震动过大易坍塌。
三、水文地质1、地表水地表水系不发育,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主要通过大气蒸发及地表径流排泄,部分沿裂隙面下渗。
隧道进出口斜坡坡脚为冲沟,沟底无流。
区内地下水类型为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形及补给条件限制,地形水贫乏。
2、地下水隧址区地层为志留系中统罗惹坪组第一段页岩,除透镜状的粉砂岩为相对透水层外,其余均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孔隙水,主要接受隧址区及隧道洞身段地表大气降雨补给。
大气降水主要沿地表排泄出隧址区,小部分下渗成地下水。
在隧道区冲沟内,则分布有少量松散岩类孔隙水。
据地面调查及探访,在隧址区中无自然泉点出露,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地下水对隧道影响不大。
3、勘察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常规防护。
第三章风险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第一节评估目标通过风险评估工作,识别在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安全、环境等各方面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
确定风险等级,并针对各风险因素提出风险处理措施,将各类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以达到保证施工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建设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的目的。
第二节风险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一、风险评估过程根据《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要求,结合情侣山隧道实际情况,风险评估过程为:1、评估小组搜集整理并分析了与隧道工程相关资料,包括工程背景、施工图设计文件,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评估小组进行了现场踏勘,与隧道工程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然后展开风险源辨识,对一般风险事故进行辨识,形成风险原清单,2.根据风险清单对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值。
3.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风险评估方法以设计图地质资料为主,运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法等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方法对隧道施工总体风险和专项风险进行评估。
第四章风险评估内容第一节隧道总体风险评估按照工程设计文件,情侣山等小净距隧道主要以隧道坍塌事故进行总体风险评估一、隧道坍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隧道坍塌事故的风险大小(R),公式为:R=G*(A+L+S+C),G指隧道地质所赋分值, L指隧道入口到出口的长度所赋分值,A指标准的开挖断面积所赋分值,S指成为通道的隧道出入口形式所赋分值,C指隧道进口地形条件所赋分值。
1、评估的分类、赋值标准(表4-1)表4-1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2、事故风险分级标准表4-2二、小净距隧道总体风险评估1、隧道地质评估(G)2、隧道风险等级第二节风险评估分级标准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表4-3注:(1)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2)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
人员伤亡等级标准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表4-6 风险等级标准第三节一般风险事故辨识、估测隧道工程划分为洞口工程、洞身开挖、洞身衬砌、路面工程四个分项工程,将各分项工程进行作业程序分解,明确单位作业、作业程序、机械设备、施工方法等,以便分段对其进行风险事故辨识和估测。
1、洞口工程风险辨识和风险分析(1)洞口工程施工作业程序分解表4-7(2)洞口工程风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表4-82、洞身开挖风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1)洞身开挖工程施工作业程序分解表4-9(2)洞身开挖工程风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表4-103洞身衬砌工程风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1)洞身衬砌工程施工作业程序分解表4-11洞身衬砌工程风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表4-124、路面工程风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1)路面工程施工作业程序分解表4-13(2)路面工程风险辨识和风险分析表4-145、隧道一般风险源估测一般风险源估测汇总表4-15第四节重大风险事故辨识、估测一、重大风险事故评估指标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价指标表4-16隧道施工区段坍塌施工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P=γ(C×A+B+D+E+F)分值结果四舍五入为整数,对照表4-18确定坍塌事故可能性等级。
表4-17 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二、隧道重大风险事故辨识、估测(一)、隧道重大风险因素检查施工阶段风险因素检查表表4-18(二)小净距隧道重大风险事故估测1、坍塌事故可能性等级情侣山等小净距隧道围岩为强风化页岩夹粉砂岩和中风化页岩夹粉砂岩,强风化页岩夹粉砂岩分布于隧道进出口段上方,工程性质差。
中风化页岩夹粉砂岩分布于洞身,裂隙较发育~稍发育,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属较软岩,故对其进行坍塌风险估测。
注:γ是与安全管理评估指标相关的折减系数,γ取0.8.2、隧道坍塌事故的严重程度等级隧道Ⅴ级围岩段,岩石完整性差,开挖工程中可能产生洞口坍塌,拱部无支护时,可出现局部坍塌。
在开挖作业及初期支护作业,严格控制作业人员人数在29人作业,掌子面作业人员全部伤亡可能性比较大,人员伤亡等级按较大考虑,等级为2。
3、隧道坍塌事故风险等级对照风险等级标准(表4-6),V级围岩段隧道发生坍塌事故可能性为2级,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为2级,对应的风险等级为中度风险;Ⅳ级围岩段隧道发生坍塌事故可能性为2级,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为2级,对应的风险等级为中度风险;经风险评估,情侣山等小净距隧道V级围岩段属于中度安全风险。
为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我项目将情侣山等小净距隧道施工安全作为项目安全管理工作重点。
情侣山等小净距隧道重大事故风险等级表表4-19第五章对策措施及建议第一节风险接受准则根据隧道风险评估结果,按照风险接受准则,提出隧道风险控制措施。
表5-1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接受准则与需采取风险措施表第二节一般风险事故控制对情侣山等小净距隧道洞口、洞身开挖、衬砌、路面工程进行作业程序分解,并对分解的单位作业进行了风险源辨识和估测,归纳了风险事故对作业人员造成的伤害有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火灾事故这五类,针对这五类伤害,制定了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见表5-2。
表5-2 隧道一般风险事故控制措施第三节重大风险事故控制措施建议一、实施监控量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参考《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位移、变形、受力情况以及地表水等进行施工过程的监测,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评定施工期间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施工安全事故、支挡结构破坏、第三方损失等风险事故发生。
二、施工管理1、加强对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做好岗前培训、定期培训,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3、建立健全各级安全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遵章守纪。
4、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管理制度。
表5-3 重大风险事故控制措施建议第四节对隧道残留风险估测和控制措施一、残留风险评估见表5-4根据对隧道塌方风险评估,隧道风险等级为高度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结合风险控制措施及《情侣山等小净距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各段的残留风险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见表5-4表5-4 残留风险评估等级二、残留风险控制措施见表5-5表5-5 残留风险等级及措施第六章评估结论根据情侣山等小净距隧道地勘、设计资料,采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法对隧道进行了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主要结论及建议如下:1、通过对情侣山等小净距隧道地勘资料、设计资料等分析,得到情侣山等小净距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事件有:施工存在塌方风险,V级围岩段塌方风险等级为中度,Ⅳ级围岩段塌方风险等级为中度。
2、根据地质资料,情侣山等小净距隧道隧道地质情况简单,为小净距隧道,先进行埋深较大一侧隧道开挖,待此隧道初支封闭成环后方可进行傍山侧隧道开挖,防止后行洞开挖引起的偏压造成先行洞结构破坏。
V级围岩段,先行洞采用拱部留核心土环形开挖,后行洞采用中隔壁法进行施工;Ⅳ级围岩段均采用拱部留核心土环形开挖。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超、欠挖,初期支护及时可靠。
隧道施工开挖总体上要求拱部采用光面爆破,边墙部采用预裂爆破,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周边岩体的完整性,同时减少超挖量,提高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