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作文指导课件-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中作文指导课件-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两只小狗发现了一大块肉,都想据为己有,吵得不
可开交。这时,正好有一只狐狸经过,说自己可以当 它们的公证人。
狐狸故意把肉分成大小不均匀的两块,然后看了看
说:“这样可不行,好像右边的大了些。”说着便从 右边那块肉上咬下了一口吃了。站在右边的小狗急的 直叫:“不行啊,现在左边的肉比我这边的大了!” 狐狸点点头,又从左边的肉上咬下一块。可是这回站 在左边的小狗又不乐意了。狐狸就又从右边的肉上咬 下一块吞了下去。
他歌曲的风靡,作词者方文山也渐渐出
现在公众视线中,不断走红。如今人们
将方文山视作周杰伦的“御用词人”,
将周杰伦视作方文山的“金牌打手”,
十分形象的体现出了他们之间密切的合
作关系。正是他们的合作使其在华语乐
坛上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事高例峰二,:共周同杰收
获了声名与利益。
伦和方文山
中国改革开放后,许多企业为了
扩大资金链,扩大生产而选择了对外融资, 而与此同时不少国外资本为了投资也愿意大 掏腰包,这种一拍即合的合作使大量企业腾 飞,使国外财团也享受到了投资收益。试想 一下若是少了这份合作,如今的国内甚至全 世界的金融环境会有如此繁华与活力吗?又 何谈“双赢”呢?
为了“双赢”才有合作,有了合作才有 双赢。合作与双赢,相依相存,互为表里。 “以合作求双赢”不仅仅是大自然延续传承 的法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时代主题!
诠释合
合作是以你我所长补你我所短,以
作共你赢我之力足你我之需,是将双方的优势融合、
扩大,将劣势弥合、缩小,以求取得力量最
大化。双赢是指双方最终都得到了所追求的
利益,这样才能使利益最大化。通过合作取
得双赢,集中最大力量取得最大利益,这不
正是追求效率的人所崇尚的工作方式吗?
秦末有一群人选择了用这种方法来打天下,
• 从材料中引出的中心论点,语句要通顺、凝练, 绝不能是病句。可以是一个对偶句、判断句,可以是 简短的哲理性的话。
• 中心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正确,就是符合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社会普遍追 求的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鲜明,就是赞 扬什么,批评什么,褒什么贬什么,要旗帜鲜明,态 度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甚至错误。新颖, 有时代感,有独特的见解。中心论点书写时也可独立 成段。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在完成了巴尔扎克塑像 雕塑之后,让他的学生们谈一下看法。学生们高 度赞扬了塑像的雕塑技巧。其中的一位学生说, 老师,这尊塑像雕塑的太好了,太完美了。尤其 是那双手,太生动、太栩栩如生了,它简直都不 属于这整个雕像了,这双手真是雕塑史上的精华。 听了这些,罗丹仔细端详了一会雕像,然后拿起 斧头,毫不犹豫将塑像的那双手砍掉,并回过头 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不属于整体的东西就不应应 该存在,请同学们记住,没有任何部分比整体更 重要。
引用张良韩信助刘 邦夺取天下论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 雄。”张良与韩信如同两颗星辰,在历 史的星空中熠熠闪光。张良善将将,韩 信善将兵,二者配合,才有了“运筹帷 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成功,才有 了汉王朝的统一兴盛。是合作的智慧, 使张良与韩信在汉朝树了威信,建立了
功的业星,辰使。历史的星空中又多联了系两论颗点耀眼
一、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 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 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 材料,正确立意。如: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 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 “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 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 “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 个!”
合作,你我共辉煌!
结
议论文结构之“引议联结”
引,即引论,提出问题,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材 料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 点呢?
(1)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 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再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 能看得远”。
• 结,即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或以抒情句 式发出鼓励和号召,或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和拓展。 比如论点是“我们需要倡导探索精神”,可以这样结 尾:“总之,人们应发扬探索精神,知难而上,不保 守,不停滞,勇于进取,不断获得新成果,开拓新领 域,使国家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是 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首尾呼应,发出号 召,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他们中有“运筹帏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子 房,有“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 道”的萧何,有“攻必克,守必胜”的韩信 还有富有领导才能的刘邦,这些单个无法与 霸王项羽抗衡的人通过合作凝聚成了事一例支一最
当今歌坛上的周杰伦与方文山
的合作堪称经典。最初,舞台上、闪光
灯下的那个人似乎总是周杰伦,但随着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 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 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 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 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 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 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 的勇于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 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在完成了巴尔扎克塑像 雕塑之后,让他的学生们谈一下看法。学生们高 度赞扬了塑像的雕塑技巧。其中的一位学生说, 老师,这尊塑像雕塑的太好了,太完美了。尤其 是那双手,太生动、太栩栩如生了,它简直都不 属于这整个雕像了,这双手真是雕塑史上的精华。 听了这些,罗丹仔细端详了一会雕像,然后拿起 斧头,毫不犹豫地将塑像的那双手砍掉,并回过 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不属于整体的东西就不应 该存在,请同学们记住,没有任何部分比整体更 重要。
中心论点
引用“将相和” 的故事论证
漫步于历史的沙滩,捡拾一枚枚成 功的贝壳,上面写满了“合作”。春秋 的征战,战国的纷鸣,群雄争霸,逐鹿 中原。面对强秦的进攻,是合作的智慧 使廉颇和蔺相如和谐相助,武有廉颇, 文有蔺相如,二者相互配合,救赵国于 水深火热之中,拒强秦于国门之外,同
时的,美也谈流使二传至人今为后。是人合铭记作铸,就使了“联“将系将相论相如点”
就这样,狐狸把肉左咬一块,右咬一块,肉变得越
来越小。最后小狗们终于得到了大小一致的两份肉, 但是比起分肉之前小了许多。
首先,要站对立场。所谓立场,也就是 替谁说话。当然要替主人公说话,替好人 说话。狐狸象征着一种坏人,是配角。若
从狐狸的角度写“有方法才能有所得”,
甚至把狐狸的狡猾说成聪明,就大错特错 了。因为那块肉不属于狐狸,而它却假公 济私,利用两只小狗想绝对公平的心理大 占便宜。
材料: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
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 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 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其人自护其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 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 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住 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偏题 了。
二、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 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
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多问是什么?为什 么?怎么样?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 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 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 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 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 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 “它也很可爱呀!”[ 全国卷1]
• 其次,要注重结果。若从过程分析, “都想据为己有”揭露了小狗们的 贪婪、自私;“吵得不可开交”说 明它们不够团结,不讲和谐,不懂 谦让。但它们请公证人说明它们还 是想妥协;它们的贪婪、自私与狐 狸相比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所以,
若从反对贪婪、自私,或提倡团 结谦让立意,都只是抓住了细枝末
节。
•
过程是不断变化的,而结果却确定无疑,最 具说服力。这则材料的结果有两个要点。一 是小狗们终于得到了大小一致的两份肉,实 现了公平;二是它们得到的肉比起分肉之前 小了许多。有的同学由此立意,写“不要因 小失大”或“切忌得不偿失”,却有点笼统, 没有指出这其中的“小”或“得”是公平, 更没有指出这其中的“大”或“失”是实惠, 是最大化的切身利益。
所谓审题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 文话题(包括材料),以求理解 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 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 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 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 的过程。
写好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 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 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 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 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 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 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 第三,要主次分明。材料中,公平问题 显然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双输的惨痛教 训呼唤着双赢这个重点。所以最佳立意 可以概括为“要公平,更要双赢”。
• 第四,要深化主题。深化的方法是从政 治的高度在文章临近结尾时写一小段。 这则材料典型地体现了“不患寡而患不 均”的危害,提示人们大同社会的关键 是共同富裕。
所给的材料主要有:
1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2 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 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 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5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6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 成的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