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中国研究报告:2003年10月31日“中国能源产业”------一些经常提及的问题关于中国这下一个能源消耗大国10个经常提及的问题及回答。
随着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中国在世界石油市场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自1993年以来,中国就成为石油的净输入国,迄今已成为第二大原油消耗国。
市场改革石油天然气的进口石油天然气的消耗炼油产业的扩大石油天然气的定价能源短缺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入世的影响石油的战略储备目录问题一:中国现今的石油消耗量是多少?其增长会有多快? (2)问题二:中国石油产品消费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3)问题三:中国天然气的消耗量是多少?其增长会有多快? (4)问题四: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前景如何?对油气的进口需求如何? (6)问题五: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地位是什么? (8)问题六:在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是如何定价的? (8)问题七:中国的炼油能力状况如何?将有何改变? (8)问题八:中国的入世对能源产业已经或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9)问题九:关于油品的批发和零售,政府的相关政策已经做出如何改变? (10)问题十:导致最近电力短缺的原因是什么?今后这一问题是不是会经常发生? (10)中国:下一个耗油大国随着对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巨大需求,中国已经在世界石油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2002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耗国,相信其对石油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自1993年以来,中国就是个石油净输入国,预计今后将越来越依赖进口。
问题一:中国现今的石油消耗量是多少?其增长会有多快?2002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耗油国,每天的需求量为540万桶,占全球消费量的7.1%(见表一)。
1990至2002年间,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以每年平均7.5%增长,其增长率超过了其它所有耗油大国;而此期间,世界范围内石油需求的每年平均增长值为1.1%。
考虑到中国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刚起步的高增长阶段,中国对石油的巨大需求不足为奇。
从1990到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年平均值为9.3%,高盛经济研究小组预计中国2003年经济成为将为8.4%,2004为9.5%。
根据美国能源咨询局的估计,到2025年,中国石油的需求量将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到达每天1090万桶,占全球消费量的9.2%(见表一)。
表一: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耗油国,到2025年其消耗量预计将翻一番2002年和2025年的石油消耗情况按国家先后顺序2002年每天的需求量(百万桶)占世界的比重(%) 1990-2002平均年增长率(%)美国 19.7 26.0 1.2中国 5.4 7.1 7.5 日本 5.3 7.0 0.1 德国 2.7 3.6 0.0 俄罗斯联邦 2.5 3.3 -5.7韩国 2.3 3.0 6.8 印度 2.1 2.8 4.7 加拿大 2.0 2.6 1.0法国 2.0 2.6 0.2 意大利 1.9 2.6 0.0巴西 1.8 2.4 3.2 墨西哥 1.8 2.4 1.7英国 1.7 2.2 -0.4 西班牙 1.5 2.0 3.2沙特阿拉伯 1.4 1.8 1.9全球总计75.7 1.12025年每天的需求量(万桶)占世界的比重(%) 2000-2025年综合年增长率(%)美国 29.2 24.6 1.6中国10.9 9.2 3.3 日本 6.5 5.5 0.7 前苏联 6.2 5.2 2.0印度 5.5 4.6 3.9 墨西哥 4.1 3.5 2.9非洲 3.5 2.9 1.4 韩国 3.3 2.8 1.8 德国 3.1 2.6 0.4 加拿大 2.4 2.0 0.5法国 2.2 1.9 0.4 意大利 2.1 1.8 0.4英国 2.0 1.7 0.71.7 1.42.1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土耳其 1.3 1.1 2.5全球总计118.8 1.8 注:2002年的数据源自英国石油《2003年世界能源的数据回顾》,2025年的估计数据源自美国能源咨询局。
因此,有些国家的归类有所不同(例如:“俄罗斯联邦”相对于“前苏联”)问题二:中国石油产品消费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中国每天的石油消耗量大约为540万桶。
其中,汽油占26%,中间蒸馏品(包括柴油、航空煤油、煤油)占33%,燃油占12%(见图2)。
该比例并不是一直如此。
直到80年代,燃油占35%左右, 汽油占18%左右,其它仅占15%。
对中间蒸馏品需求的增加是和所有油品需求总体增加同步的,因此,中间油品所占的比重是相当稳定的,在过去的20年中平均占32%。
随着中国汽车数量的猛增,汽油的消费强劲(见图三)。
自1990年以来中国的汽车数量增加了4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相信这种趋势仍会持续。
中国现在13亿人口中汽车的数量约为2050万辆,因此汽车数量增加的空间还很大。
我们相信,在今后几年中,私人轿车(使用汽油并非柴油)销售的增长将会促进中国汽车数量的增长。
我们的汽车研究小组预计2002至2005年间中国私人轿车的平均年增长率为30%,其间所有汽车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0%。
这将持续支持强劲的汽油需求。
由于许多的车辆还用的是柴油(包括卡车、出租车和一些老式的车辆),所以车辆的增加也将增加对柴油的需求量。
此外,电力消耗的巨大增长也推动了柴油的消耗。
从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的发电量以每年平均8%的速度增长着,本年度至今增长为14%(见图四)。
由于石化产品需求的急速增长,石脑油的需求量也在上升。
中国乙烯的生产能力从1994年的230万吨增长到2002年的490万吨。
图二:90年代以来燃油比重下降汽油和其它油品比重上升1965-2002年中国石油产品的消费结构汽油中间蒸馏产品燃油其它图三:随着中国汽车数量的猛增汽油的消费强劲1983-2002年中国汽车的数量和汽油的消费量图四: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发电量的提高1996-2002年中国的发电量和国内生产总值问题三:中国天然气的消耗量是多少?其增长会有多快?中国天然气的消耗量和阿根廷一样,2002年是326亿立方米,只占全球需求量的1.2%。
然而,美国能源咨询局预计,到2025年,中国天然气的消耗量将达到1730亿立方米,这就意味着2002至2025年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见表五)。
我们相信,中国政府的政策制度将会持续支持生产者,这将有利于国内天然气需求的增长。
中国的目标是,到2005年,天然气的消耗量增长60%左右,达到400亿立方米——从2001年的250亿立方米——并计划到2010年把天然气的产量提高到1000亿立方米,为现有水平的三倍。
这些努力旨在把天然气在国内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在现有的不足3%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10年达到6%至8%(见图六)。
这就意味着,更多的资金将用于国家巨大的天然气储备以及采用煤以外的清洁燃料来改善环境问题,从而降低中国对原油(在整个中国能源结构中占25%左右)的依赖。
我们认为,政府2008年“绿色奥运”的愿望成为提升天然气消耗的又一动力。
然而我们认为,下游产业基础设施的缺乏可能阻碍需求速度的提升。
此外,我们的分析表明,天然气的价格对消耗大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电力部门,这些部门所能支付的价格比民用的、工业和商业用途的要低得多。
为了提倡天然气的使用,许多天然气的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当中,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西气东输项目(从塔里木和鄂尔多斯盆地输出天然气)以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广东和福建的液化天然气的进口站建设项目。
表五:中国现在的天然气消耗尚低,但美国能源咨询局预计中国到2025年的消耗量将达到1730亿立方米,这就意味着2002至2025年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
2002年2025年天然气的消耗情况按国家先后顺序2002年每月10亿立方米占世界的比重(%)26.3 美国 64.615.3俄罗斯联邦 37.63.7 英国 9.13.3 德国 8.03.2 加拿大 7.8日本 7.53.12.8 乌克兰 6.82.7 伊朗 6.62.5 意大利 6.22.2沙特阿拉伯 5.5乌兹别克斯坦 5.1 2.11.7 墨西哥 4.1法国 4.11.71.5 荷兰 3.81.4印度尼西亚 3.41.2 阿根廷2.9中国 2.9 1.2世界总量245.42025年每月10亿立方米占世界的比重(%)21.9前苏联 105.819.8 美国 95.63.5 德国 17.0中国16.7 3.53.2墨西哥 15.63.0 非洲 14.52.8加拿大 13.72.8 英国 13.72.0 意大利 9.92.0 日本 9.91.9 印度 9.31.9 巴西 9.31.8 法国 8.81.3 荷兰 6.3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5.5 1.11.1 韩国 5.20.7 土耳其 3.6世界总量481.9图六:天然气在国内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预计将翻一番,到2010年达到6%至8%中国1998年和2010年的天然气消耗情况中国1998年的能源结构煤炭75%石油20%天然气2%氢气2%核能和其它能源1%(来源:中国科学院)中国2010年的能源结构煤炭62%石油27%天然气8%氢气2%核能和其它能源1%(来源:剑桥能源研究协会)问题四: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前景如何?对油气进口的需求如何?中国尽管是世界第五大产油国——日产量为340万桶(见表七)——但仍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
图八表明中国自1993年以来就已经是个石油净输入国。
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耗油国,中国现有油田的产量已经呈下降趋势,主要是随着油田的成熟度日高而可采量逐渐下滑。
中国现在30%的石油产量产自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2002年平均每天100万桶)。
然而,从1963年以来大庆油田就为中国提供相当大一部分的石油,随着油田的成熟,从1998年以来大庆的产量以平均每年减少2.2%,2002年下降了3%。
中国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的情况也是类似的,它的产量也在不断的减少(2002年的平均产量为每天25.9万桶)。
现在中国所需石油的35%以上源于进口。
然而,国际能源机构预计到2030年,中国可能需要进口84%的石油需求量。
尽管这么高的进口比例并不是没有听说过(日本和韩国所有的石油都是进口的),但是我们注意到中东地区的任何石油供给危机都将会对中国造成较大的影响。
表七:2002年,中国石油日产量为340万桶,为世界第五大产油国2002年世界主要的产油国2002年日产量(万桶)占世界的比重(%)沙特阿拉伯8.7 11.710.4俄罗斯联邦 7.710.4 美国 7.74.8墨西哥 3.6中国 3.4 4.64.6 伊朗 3.44.5 挪威 3.34.5委内瑞拉 3.3加拿大 2.93.93.3 英国 2.53.1 阿联酋 2.3伊拉克 2.02.72.7尼日利亚 2.02.5 科威特 1.9阿尔及利亚 1.72.2世界总量73.9图八: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明显上升1965-2025年中国的原油产量和消耗量2002年,中国的天然气产量为326亿立方米,足以满足国内的需求。